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稳态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注意】: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3、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Cl-),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酸碱度:(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2)调节机制(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①当酸性物质(如乳酸)增加时:HL+NaHCO3→NaL+H2CO3H2CO3→H2O+CO2↑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不稳定经呼吸系统排出②当碱性物质(如Na2CO3)增加时:Na2CO3+H2CO3→2NaHCO3过多的NaHCO3可由肾脏排出,从而缓冲了体内的碱性变化。5、(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2(4)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5)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6、组织水肿形成原因:(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②营养不良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非条件反射:先天的,低级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眨眼)1、反射条件反射: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的。(望梅止渴)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静息状态外正内负K+外流外负内正Na+内流外正内负Na+外流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与传导方向相同)传导方式:神经冲动电信号动作电位局部电流传导方向:双向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1)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速度:比较慢(3)兴奋传递时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4)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膜电位变化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4、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肾上腺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渗透压感受器)脑干:与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有关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运动的力量,快慢,方向等)脊髓:调节身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婴儿排尿反射)大脑皮层;高级反射中枢【所有的条件反射,感觉中枢(痛觉,渴觉,饿觉,温觉,冷觉)躯体运动中枢】语言,学习,记忆,思维,言语区:W,V,S,H区。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三、神经—体液调节1、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及激素(重点掌握)3化学本质激素名称产生部位生理功能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含碘)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肾上腺素肾上腺增强心脏活动,使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在于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多肽类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胸腺素胸腺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蛋白质类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胰岛素胰岛B细胞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升高血糖浓度固醇类雄性激素主要由睾丸分泌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雌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孕激素卵巢42、激素,CO2、H+、乳酸,和K+,组织胺,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相对于这些化学物质的调节最为重要。3、激素调节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4、作用:调节作用,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信息分子,5、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促新代谢,促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促升高血糖,升血压方面: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促生长发育方面: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植物的生长,伸长方面:植物生长素与赤霉素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促进降血糖途径,抑制升血糖途径)6、(1)起作用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及肾上腺素(2)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太少;缺乏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使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表现:高血糖、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三多一少)7、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5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是体温感觉中枢感受器: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及内脏感受器,热量的产生:新陈代谢产热,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6四、免疫调节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1、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抗体(1)本质(球蛋白)(2)存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其它体液中也含有(3)分类: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溶解素。(4)功能: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B细胞浆细胞抗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淋巴器官胸腺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3、4、记忆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5、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6、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免疫失调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先天性免疫缺陷病7.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异同来源:都来源于浆细胞成分:都是球蛋白7ABCD分布: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血清和组织液中和外分泌物中;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细胞的表面作用机理:免疫作用的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灭抗原;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再次入侵的抗原相结合,表现出过敏特征。8、免疫学的应用①免疫预防:注射疫苗,种痘,注入抗原激发产生抗体(人工免疫)②免疫治疗:注入抗体,淋巴因子,胸腺素等,③移植器官:器官被认为是抗原,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手术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体的HLA(糖蛋白,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同.一半以上相同就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艾滋病(AIDS):攻击人类的T淋巴细胞,最终导致人类的免疫系统全部丧失五、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总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向光性,向水性)2、胚芽鞘的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3、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有光无光都产生生长素)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4、生长素的运输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生长素产生: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5、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不同:茎芽根,敏感度不同;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都积累在近地面,D点和B点和生长素都高于C点和A点,又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D点浓度高抑制生长,长的慢,而C点浓度低促进8生长,长的快。根向下弯曲(两重性)。而茎不敏感,所以B点促进生长的快,而A点促进生长的慢。所以向上弯曲。6、生长素的作用(1)促进作用: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扦插枝条生根(2)两重性: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7、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4-D,NAA,乙烯利)赤霉素(GA)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恶苗病),促进种子萌发,解除休眠脱落酸(ABA)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导致休眠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的衰老等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六、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死亡率③年龄组成④性别比例⑤迁入率、迁出率2、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通过出生率影响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预测种群的密度3、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1)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随机取样,一般为1m2(2)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N:M=n:m4、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5、年龄组成:(1)增长型幼年>老年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数量增多(2)稳定型幼年=老年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数量稳定(3)衰退型幼年<老年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数量减小6、群落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7、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J”型增长曲线增长率不变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②“S”型增长曲线增长速率先变大后减小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8、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所以9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下降或消亡。9、群落的特征: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10、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如图甲、A):根瘤菌、大肠杆菌,白蚁,地衣等,“同生共死”(2)捕食(如图乙、D):曲线波动,直接获取对方能量,不会有任何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