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A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在血管内运输,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内环境中多余的H+与血浆中的碱性物质结合,形成的碳酸盐或磷酸盐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Na+、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不是重吸收作用。答案:D3.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答案:A4.(2010·深圳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题图中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内环境中。答案:B5.(2008·宁夏高考)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解析: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答案:B6.(2010·温州模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答案:C7.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解析:根据题干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可以判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属于细胞内液。正常的细胞(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够进行“C6H12O6→CO2+H2O”的反应。答案:C8.(2010·郑州质检)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解析:脑细胞代谢消耗动脉血带来的O2,排出的CO2使血液变为静脉血,即⑤处O2浓度高于①,CO2则相反。组织细胞与外界交换的过程为:饭后大量食物消化,经血液循环流入肝脏代谢或转化为糖原,而流出的血中血糖降至正常水平,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则进入血液经静脉流出,即A、C、D三项均不正确。答案:B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解析:B、D中的疾病是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症状,但稳态被破坏,不一定患这两种疾病,稳态被破坏后,主要表现为细胞代谢紊乱,一般不会表现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反而可能减慢,因为酶的活性降低。答案:C10.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双选)()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2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根据表格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要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答案:BC1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双选)()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完成解析:Ⅰ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目前普遍认为: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BD1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有(双选)()A.载体蛋白和激素的合成B.抗体与抗原结合以至杀灭抗原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CO2解析:人体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即人体“内环境”,相对于细胞内液而言属于细胞外液,它包含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载体蛋白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细胞外;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自然也不是细胞外;乳酸与NaHCO3的反应发生于细胞外液中;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答案:BD二、非选择题1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使它的渗透压;②过度疲劳时,B中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渗透压;③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的渗透压,因而水分向;④淋巴循环[]受阻。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而出现现象。(2)在②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它们都是由一种酸和相应的一种盐组成。举出两对:。当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时,就与其中的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这是一种弱酸,能分解成,对pH影响不大,并且其中的会刺激中枢,使增强而将排出。(3)根据图2回答问题: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解析: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减少,主要影响血浆的渗透压,因为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所以营养不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滞留在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当人体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的时候,一个方面是乳酸能够与碱性物质中和,最终形成的乳酸钠等物质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另一方面是形成的CO2会刺激呼吸中枢,通过肺呼吸运动排出体外。答案:(1)a毛细血管壁B组织液升高②B组织液升高③A血浆降低组织液渗透④D增加组织水肿(2)弱强碱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NaHCO3H2CO3CO2和H2OCO2呼吸呼吸运动CO2(3)③和④③14.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层生物膜。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排泄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答案:(1)呼吸消化排泄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5)515.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二、实验流程步骤A组B组①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②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③记录结果记录结果预测结果??结论??(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3)预测结果:A组:。B组:。(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解析:本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在实验设计题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是可变的之外,其他的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对结果的分析一定要到位,把现象与结论一起总结出来。答案:(1)等量蒸馏水(2)等量的乳酸(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