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章复习内容一、区域的含义: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区域是人们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二、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区域产业结构1、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农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工业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3、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1)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中期: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3)后期: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三、二、一”的格局。4、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影响因素举例自然地理条件山区城市空间结构呈条带状或组团式,平原地区多集中式社会经济活动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人口状况人口稠密区域形成城市群,表现为岛状,人口稀少区域城市表现为点状城市化水平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现为岛状的城市群区域开放程度东南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工业区呈岛状对外联系交通发达区域交通线呈网络状5、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工业经济比重首先超过第三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一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一、二、三”再到“二、一、三”的格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首先超过第一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二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格局。四、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产业结构:传统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2、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4、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异必然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因此,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经济差异(南)自然条件经济差异(北)南方北方有色冶金发达有色金属矿产丰富煤、铁、石油丰富重工业基地、能源基地以水田农业为主降水>800毫米降水<800毫米以旱作农业为主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多热量少一年一熟到两熟开放时间早临近港、澳海域封闭开放时间短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在自然地理要素上存在的差异区域项目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位置约32°N~34°N以南约32°N~34°N以北地貌丘陵、低山为主平原、高原为主气候1月均温0℃以上0℃以下无霜期8~12个月3~8个月积温4500℃~8000℃之间1600℃~4500℃之间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河流干湿地区湿润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均有水量大小水位变化小大含沙量小大结冰期无有,自南向北渐长土壤红壤、砖红壤棕壤、黑土、钙质土植被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资源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五、东、中、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及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项目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较低科技教育水平较高较低发展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自然条件差,历史基础差;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重型产业为主(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经济地带东部中部西部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较快一般较慢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高低很低工业结构外贸、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发展,仍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以传统型工业为主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较高较低很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居中较弱城市密度(个/每百万平方千米)大较小最小城镇数目占全国的比例高较低最低(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①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比较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对外开放时间较早较晚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较低外资吸纳能力较强较弱②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六、产业转移作用: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主要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案例:①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②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③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对于区域环境来说,都会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然而,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