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2.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B.民主运动的推动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3.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B.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②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③开始出现商品经济④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⑤广大农村仍然主要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②③④5.五口通商后,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7.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中国传统的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造成了铁路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多舛②历史的车轮是向前发展的③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是不以中国人的好恶为转移的④新时代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8.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9.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护国战争打响了!”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10.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人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11.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12.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A.对华贸易合法化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C.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D.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13.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1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15.据1887年《海关报告》,牛庄土纱每包(150公斤)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150公斤)售价仅白银57两。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①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力②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③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的优势④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保护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16.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7.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8.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19.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0.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措施是()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21.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出现“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23.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B.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的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24.中华民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音乐茶座和看电影成为上流社会的生活时尚B.鞠躬、握手等礼仪的推广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C.民国初年,旧有婚姻观念有了完全改变D.中山装流行,逐渐成为中西合璧的“国服”,为国人青睐25.铁蛋的曾祖父铁锤是近代的一位民族资本家,由于更多外资企业在中国出现,他的企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近代史前期外资企业大量外资涌入中国()①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②开始于《马关条约》签订后③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④是民族战争失败的结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26.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美国的经济侵略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27.下列对近代服饰风格演变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民间服饰变革推动政府服饰变革②政府倡导推行又使新服饰走向社会下层③“易服”与“断发”并行,是社会变革的缩影④洋装与传统服饰具有不可调和的冲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8.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缠足会”最早在上海成立B.上海近代居民典型住宅是居住大院C.上海出现了第一家国人经营的西菜馆D.中国人在此地首次尝试摄制影片29.关于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从根本上来讲,是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②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③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④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0.鸦片战争之后,“竞尚洋装”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哪些问题()①工业革命之后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不可阻挡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③近代服饰的变化便利了人们生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④体现了当时国人一味崇洋的病态心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28分)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商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以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入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965年)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缘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材料三今日自强之路,首在开辟和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后造皆系军火,于是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造仿,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民风。——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5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6分)材料四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4)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2分)(5)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8分)材料五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6)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2改革(12分)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