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四单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知识网络结构】2【重点突破】1、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你从1956年到1976年20年的历史中学到了什么?答:经验教训有:(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别国模式。(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1)时间:1978年底(2)内容:①思想上: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政治上: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意义:重新确立的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实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3)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1)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2)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3)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4)意义: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2)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3)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国有企业更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5)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②建立过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意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现代化建设。【深化·拓展】: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经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展不断深化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①1980年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②1984年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③1985年以后,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并逐步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④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也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特点: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5.现代史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①1949年10月—1956年底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民主政治建设(《宪法》、三大制度);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同时进行。……②1956至1966年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曲折中前进)成功探索:八大;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失误: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③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七十年代外交取得新突破④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6.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为什么要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赎买政策?①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与中共并肩战斗,为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主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②建国之初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起了积极作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4)内容4③资产阶级也能够主动配合并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7、1956-1966年成就与挫折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1)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要遵循客观规律(3)要坚持实事求是(4)要正确认识阶级斗争(5)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8.从1953年到1976年里,中共中央在经济建设上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哪些?探索中的失误有哪些?从中得到哪些历史教训?正确指导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路线和1960年的八字方针。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历史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必须遵循经济客观规律,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9.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得失如何?当时我国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怎样形成的?建国初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计划经济,这对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人民政权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对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严重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形成: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财产,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人民公社化,开始建立起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10.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聚?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经历了四个步聚: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地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遵循的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