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学案][岳麓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班级姓名课前检测:1、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说明A.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B.钢铁时代到来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D.蒸汽时代到来2《苏联史》中写道:“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3倍,年平均增长为19.2%,……但非常遗憾的是,在集体化和机械化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牲畜头数下降了,……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1931年和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上述材料说明苏联①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②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③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④农民积极性下降导致农业倒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课堂导学: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1)经验:(2)教训:课堂练习:1.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辟道路的是A.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B.三大改造C.“一五计划”的建设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2.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开始于A、1949年B、1953年C、1956年D、1978年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三大改造完成后D.一五计划开始后4.下列对“一五”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和农业D.有步骤地促进三大改造的完成5.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了:①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③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④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社会主义改造期间,一资本家被提任为某工厂的厂长,工人们议论纷纷,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资本家不可以担任我们的厂长B.资本家就是要剥削我们,我们必须把他拉下马C.现在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我们在业务上还得听他的7、20世纪50年代,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诗:“谷撒地,署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段诗反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社高潮C、“大跃进”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课后检测:9.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主要是A、过分追求高指标B、片面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C、过分追求公有化的程度D、是八大的决策导致的10.出现“大跃进”运动失误的思想根源是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速度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忽视客观规律C、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D、违背了经济应综合平衡的原则11.20世纪60年代,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指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12.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3.下列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的情况,这些数字表明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比上年增长-9.6%-4.2%9.2%11.9%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文革”虽是政治运动,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A.①②都正确B.①正确,②不正确C.①不正确,②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课后练习材料一: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项目1949年1952年比1949年增长%工农业总产值466亿元810亿元73.8%国民收入358亿元589亿元.57%材料二:1967—1968年国民经济情况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1967年2104.5亿元419.4亿元比上年下降10%25%1968年2015.3亿元361.3亿元比上年下降4.2%13.9%(1)材料一主要反映出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4分)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课堂导学:一、材料解析:材料一: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材料二: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三: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农村和城市发展各自存在着什么问题?农村城市二、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农村:城市:市场经济体制:课堂练习:1.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所有制崇拜”和“计划经济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3.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4.上世纪某一年,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中国掀起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人事部统计,当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也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直接原因是()A.中共八大决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从此,自1954年9月1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6.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A.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上述经济调整都依据了凯恩斯主义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没有相通之处课后练习材料一: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项目1949年1952年比1949年增长%工农业总产值466亿元810亿元73.8%国民收入358亿元589亿元.57%材料二:1967—1968年国民经济情况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1967年2104.5亿元419.4亿元比上年下降10%25%1968年2015.3亿元361.3亿元比上年下降4.2%13.9%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项目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总产值24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17400亿元5.78倍48.6倍请回答:(1)材料一主要反映出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出什么问题?原因何在?(4分)(4)综合三则材料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有何经验教训?(5分)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课前检测:1、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邻港澳B政策扶植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课堂导学:1、为什么要对外开放?正确认识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与旧社会对比):比较现在的开放过去的“开放”开放的前提开放的性质开放的目的开放的结果课堂练习:1、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B、是著名的侨乡C、经济基础好D、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2、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西部★★3、下列事件,与“走出去”战略无关的是A、海尔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B、具有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C、招商引资热潮的出现D、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4、下列表述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是()A、其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B、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C、关于关税及贸易的多边国际协定是世界各国都必须接受和遵守的准则D、世贸组织的成立有助于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5、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B、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C、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中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局面6、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珠海的大开发B、海南建省C、上海浦东的开发D、西部的开发7、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前提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完全行使主权管辖B、国家在吸收引进外资、减免税方面,给以特殊政策C、中共领导,国家在经济特区实行“一国两制”D、国家提前在经济特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8、即使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有时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9、目前,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群构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发展已趋向成熟,并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三大城市群的前列。其原因是:①毗邻港澳台的区位和文化优势,已实现与港澳台的区域内零关税②改革开放后,国家对珠江三角洲进行持久的政策扶持③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④新中国成立初期奠定的良好经济基础A.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③★10、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分别位于:A.广东省、安徽省、海南省B.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C.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D.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11、当今,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A.海南岛B.深圳C.上海浦东D.广州课后练习:(2007·全国文综)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