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一些道德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数学科学学院陈灿贻201411132033哲学导论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论题的讨论我真正缺乏的是心理明白我要做什么。——克尔凯郭尔(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起源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早出现在法国十九世纪作家大仲马1844年出版的小说LesTroisMousquetaires中(翻译为《三个火枪手》又译作《三剑客》或《三铳士》)英文原文是:Oneforall,allforone.翻译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是“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从翻译,可以折射出原文以及译者的不同道德观念。(二)经济学上”看不见的手“对于道德讨论的一些启发——利己与利他他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个蜂巢:“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的一切行为。”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的王国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一片萧条景象。i——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每个人都试图用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ii——亚当·斯密这就是说,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开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其理论主旨是弘扬私欲,相信市场对私人恶行具有神奇的转化和净化力量,认定出于道德情怀的行为不仅不可行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利益。“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亚当·斯密(AdamSmith)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心理利己主义心理利他主义“所有的行为从根本上说都是自私的。”“我们有些行为‘天然就是利他的。”伦理利己主义伦理利他主义“你应当自私地行动。”“你应当为了他人的利益行动。”做出那些“好”的行为的理由是什么?道德吗?那如果是道德,那道德又是什么,是上帝所告诉我们的十诫,还是某种我们过往生活内化于我们内心在生活中的投影呢?亦或是不做对于我们会有什么惩罚,比如法律,或是死后的天国或地狱。那么如果不遵循道德,又会有什么结果,一定是坏的吗?这里就出现了一下三种不同的声音。义务论道德康德说,“要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后果论道德“通往地狱的路是有善良的意愿铺成的。”美德论道德亚里士多德说,“人的功能是某种生命,这是灵魂体现理性原则的一种活动,而且好人的功能就是良好地并且高尚地执行这种活动。”尼采的看法“离经叛道”的看法个人经由道德而被教导成为群体的一种功能,并且仅把他自身的价值视为一种功能……道德是深植于个人内心的群体本能。——尼采按照尼采的看法,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创造,好的生活就是艺术家的生活。但是他认为,这与我们现在所谓的道德是相互冲突的,道德使我们丧失创造力,力图使我们所有的人都变成一个样子,这有碍我们求新求异。在尼采看来,道德是一种诡计,一种获取权力的诡计,强者和富有创造性的人不需要这种诡计(因为他们已经拥有权力),而弱者则永远离不开这种诡计,他们要靠这种方式来对砍强者以保护自己。(三)道德的形成说1.早期形成说考虑到人类历程的早期阶段,自然或者说环境,对于一个部落群体中的某些我们现在意义下的某些道德给予了正的激励的反馈,那么不好的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受到了惩罚,所以几千年下来,我们形成了各个地域民族之间的大体一致却略有区别的道德观。具体到个体,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管是父母,或是学校,社会,对其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每个个体,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所受的教育,或是经历的事不同,对于同一道德观点下对应的行为,具体环境所给予的反馈不同,因此我们每个人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就会有所区别。让我们假象一个和我们不同的一个平行宇宙,在哪里,在那里,贪婪,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我们这个宇宙所谓的恶德,在一开始就受到了正的反馈,受到了激励,那么,是否那个宇宙就会形成与我们人类社会所提倡的道德观所完全不一样的道德观呢?读者可以试想一下。2.强者对弱者的约束说那么另一种可能的说法就是,道德主要是强权者倡导的观念,其目的是为了其个人利益,为了他所支配的一个体系往良性方向,往有利于他个人利益的方向发展,是用来约束弱者的。比如,就以我们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例,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改造了儒家思想,并将之推广,使得其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是为了维护封建帝制,是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威以及统治。所以,我们才会看见,历史上的大权臣越来越少,因为其向做乱时,自然会受到其长期熏陶的儒家文化影响。所谓名不正,言不立。3.弱者的自我保护说个人经由道德而被教导成为群体的一种功能,并且仅把他自身的价值视为一种功能……道德是深植于个人内心的群体本能。——尼采按照尼采的看法,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创造,好的生活就是艺术家的生活。但是他认为,这与我们现在所谓的道德是相互冲突的,道德使我们丧失创造力,力图使我们所有的人都变成一个样子,这有碍我们求新求异。并且在尼采看来,道德是一种诡计,一种获取权力的诡计,强者和富有创造性的人不需要这种诡计(因为他们已经拥有权力),而弱者则永远离不开这种诡计,他们要靠这种方式来对砍强者以保护自己。4.猴子实验说有这么一个假想实验,五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笼子中有个梯子,梯子上有串香蕉。每当猴子尝试拿香蕉的时候,会触发一个机关,向所有的猴子泼冷水。一段时间后猴子们老实了。此时若用一只新猴换出笼内的一只,新猴刚准备拿香蕉,就被另外四只猴一顿好揍。于是,大家都安静了。如此重复用新猴置换出经过水淋的猴,最后把所有五只老猴全部取走。这时奇迹发生了,五只新猴都没有淋过水,但是它们都不去碰那个香蕉。因为它们知道,碰香蕉会被别的猴子打。但至于为什么会被打,它们谁也不知道。其实,推广到个体,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管是父母,或是学校,社会,对其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每个个体,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所受的教育,或是经历的事不同,对于同一道德观点下对应的行为,具体环境所给予的反馈不同,因此我们每个人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就会有所区别。总之,人类社会是复杂的,道德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因素或者理论所能解释的,所以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每一个想法。并且每一个行为的做出,我们也觉不能简单地武断地判断说这是利己的,或是利他的,每一行为都有众多的侧面,如果单单从一个方面就太过苛刻,太过死板,我们应该对于道德的讨论应该具体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不仅因为,这才是我们生命中确确实实所要面对的,而且仅仅只是讨论道德的理论架构,而不辅以具体的事例解说,总是会显得空洞且不具体让人难以捉摸。一个人富人救济穷人,你可以说他是为了自己个人的满足,或是享受于被救济者的感恩,或是对于其个人往事愿望的实现或弥补,但是,具体到被接济者,被接济者确实是得到的救助,那么你能够不说富人是在利他的吗。再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受到教义感化,平日里多做好事,你当然可以说他是畏惧与末日的审判,纠结于是去往天堂还是地狱,但具体到每一件事,他确实是在做道德的事。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南怀瑾《论语别裁》Referencei《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曼德维尔ii《国富论》亚当斯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ii《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美]所罗门著,张卜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