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历史专业回答马鸣风萧萧团队dfp3558782015-04-2422:0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勇敢担当领导责任“九一八事变”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旗帜鲜明地阐明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立常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30日又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后,中共中央发出《为上海事变给各地党部的信》,4月15日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宣言》,20日又发出《为对日宣战告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通电》。这些宣言、通电和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愿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华北事变。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2月,中共中央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同时,提醒全党“必须更深刻地了解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共产党要在中国革命中取得领导权”。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毛泽东针对新的形势鲜明地提出了“我们的领导责任”问题,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已判定不能经过资产阶级的领导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够完成。”还把无产阶级能否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看成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且要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已经昭然若揭,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勇敢地表明了担当抗战领导责任的态度,并且在政治领导等方面开始实施,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在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守军进攻,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这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控制下的南京政府,对内对外是代表国家的。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实现自己的领导责任,作出了艰辛的努力。一是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捐弃前嫌,主动推动、促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倡导进行了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如何抗战问题上,国共两党存在根本的分歧。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只实行单纯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使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参与的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针对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我党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我党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的前提下,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就是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我党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就是在全面抗战中担当领导责任的重要体现。二是共产党坚持和领导了敌后游击战争。1937年8月,党在洛川会议上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确立了在抗战中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方针。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便独立自主地到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从此,以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逐渐被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体的游击战所代替。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的总形势和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在防御阶段一年零三个月期间,国民党军队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一直退到四川,丧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国土,断送了中国半壁河山。1938年10月,中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略军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12月,以国民党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充当了汉奸;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这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便落到了共产党身上。在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常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依托抗日民主根据地,抗击了二分之一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也渡过严重困难,进入再发展时期,华北和其后各个根据地开始对敌军发起攻势作战和局部反攻。到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19块,面积9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9550万人;军队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后,在中国战场,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作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在八年的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在敌后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万余人。八路军、新四军伤亡60余万人,各抗日根据地群众伤亡600余万人。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要坚持和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是领导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三是共产党实现了对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思想指导。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是执政党,但它在这个时期通过在不同阶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对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思想指导。“卢沟桥事变”后,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2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指出对付日本的进攻应坚持坚决抗战的方针,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争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华民族得到自由解放的前途。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贯彻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指明了方向。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进攻三个阶段,阐明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妥协、投降倾向增长。为争取一切力量团结抗战,克服分裂投降,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借纪念全国抗战两周年之机,发表对时局宣言,提出了“抗战、团结、进步”的三大方针,及时为全国的抗战指明了方向。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国民党仍然采取避战、观战的态度和限共反共政策,竟然妄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激起了全国人民对国民党腐朽统治的极端不满。1944年9月,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周恩来在延安进一步阐明了实施这一主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这一主张获得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赞同和拥护,成为全国人民奋斗的政治目标。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为了永远不使日军侵华的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应当牢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的那段耻辱。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让我们切实坚持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分享|2013-12-1012:30匿名|浏览9204次举报|2013-12-1018:43网友采纳热心网友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和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倡议和推动下实现的。它的建立,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1931年9月,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北。随后,日军又向关内发起进攻。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促进者的中国共产党,积极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努力。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加紧的组织领导发动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1]1933年1月,共产党再次发出宣言,愿意在三个条件下,准备与任何国民党部队订立共同抗日的协定。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提出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名义发表《八一宣言》,明确表示:“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的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2]同时还表示:共产党愿意与“中国一切愿意参加抗日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共同成立国防政府”,[3]作为对日作战的领导机关。这是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在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为了迎接抗日的新高潮,进一步确定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议要求共产党人同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卖国贼的阶级、派别“联合起来,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4]这一时期,“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5]瓦窑堡会议后,我党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进行了艰苦而复杂的工作。首先是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我党根据国民党各种政治力量的特点,成功地开展了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工作,使张学良、杨虎城放弃了与共产党长期对立的状态,在西北地区形成了“三位一体”共同抗日的局面。1936年12月12日,张、杨毅然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共产党又积极主张并协助张、杨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使其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其次是全力开展对蒋介石的工作。我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华北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态度逐渐强硬的事实,及时地改变“反蒋抗日”的方针。1935年共产党在《五五通电》中,第一次没有称蒋介石是“卖国贼”,而是把他作为联合对象,希望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书,呼吁:国民党“立即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保卫及恢复中国的领土主权;拯救全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6]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五项要求和我党停止用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保证,对国民党作出了重大让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引起了全国的巨大反响,并得到国民党内部抗战派的赞同。这次会议通过了实际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合作抗日的决议案,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从1937年2月至9月,共产党先后派出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就合作抗日等问题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交给国民党中央;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国共合作宣盲》;次日,蒋介石发表了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庐山谈话;至此,由共产党倡议、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统一战线的形成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真心实意地出来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那就无人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人领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