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腮腺床(3次):指位于腮腺深部深面,并与之相邻的一些结构,诸如茎突、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第Ⅸ~Ⅻ对脑神经等结构,这些结构统称为腮腺床。胃床(4次):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腹股沟三角(2次):(Hesselbach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腹股沟直疝即由此三角区突出而形成。动脉导管三角(2次):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成人)或动脉导管(胎儿)、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股三角(2次):是一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一个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股三角的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股三角的内容由外侧向内侧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内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等。股动脉居中,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椎动脉三角(1次):位于颈侧方的深部,其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三角的后方有胸膜顶、第7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及第1肋颈;前方有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左侧)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椎动、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等。枕三角(1次):又称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与肩胛舌骨肌下腹后上缘围成。三角的浅面由浅入深依次有皮肤、浅筋膜和颈深筋膜的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及筋膜深面的前、中、后斜角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三角内有副神经、颈丛、臂丛的分支等。腰肋三角(1次):位于膈的腰部和肋部之间,呈三角形,尖向上,底向下,为第12肋。腰肋三角的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窝。肾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损伤胸膜,引起气胸。该三角是膈疝的好发部位。左肠系膜窦(1次):介于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略呈向下开口的斜方形,窦内感染时易向下蔓延,而进入盆腔。右肠系膜窦(2次):介于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部之间,呈三角形,周围近乎封闭,窦内感染积脓时不易扩散。腕管(5次):位于腕掌侧,由腕骨沟和横架于手舟骨结节、大多角骨结节与豌豆骨、钩骨钩之间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等通过。踝管(2次):踝后区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之间围成的供肌腱、神经和血管通过的通道叫做踝管。分裂韧带向深面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4个管道,其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①胫骨后肌腱;②趾长屈肌腱;③胫互相蔓延。踝管狭窄时,其内容物可受压迫,产生“踝管综合征”。收肌管(hunter管)(1次)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cm的管状间隙。其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及其筋膜。上口与股三角下角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肌管又称股腘管。收肌管内的结构自前向后依次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等。咽后间隙(预计):位于咽后壁的后方,是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的间隙,其外侧为颈动脉鞘,此间隙向两侧延伸至咽侧壁两侧的部分为咽旁间隙。内有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肱骨肌管(1次):又称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是自内上向外下绕肱骨干中1/3段后外侧面的一个骨筋膜管,管内有桡神经、肱深血管及其分(属支)通过。气管前间隙(3次):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此间隙感染、出血或有气肿时,可蔓延至上纵隔。第2页共16页会阴浅间隙(2次):又称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该间隙内有会阴肌浅层、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的静脉。男性尚有阴茎脚、尿道球;女性有尿道、阴道下部、阴蒂脚、前庭球以及前庭大腺。由于浅会阴筋膜与阴囊肉膜、浅阴茎筋膜、腹前壁浅筋膜深层(Scarpa筋膜)相延续,故会阴浅隙向前上是开放的。临床上,前尿道损伤时,尿液可渗入会阴浅隙,进而扩散至阴囊、阴茎,甚至到腹前壁Scarpa筋膜的深面。肌腔隙(1次):在腹股沟外侧半深面,由韧带、骨和筋膜共同构成一主要供肌通过的间隙,称为肌腔隙,该间隙的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患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经此腔隙扩散至大腿根部,并有可能刺激股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血管腔隙(1次):为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深面的一个由韧带、骨和筋膜围成的腔隙,称血管腔隙,该腔隙的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后界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外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鞘及股鞘内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生殖股神经股支和淋巴管亦通过此腔隙。鱼际间隙(1次):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的深部,在掌中间隔、外侧肌间隔与拇收肌筋膜之间。此间隙的近侧端是盲端,远侧经第1蚓状肌鞘与示指指背相通。手掌的刺伤、示指腱鞘炎和第1~3掌骨骨髓炎,可向鱼际间隙蔓延。掌中间隙(预计):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部,是位于第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及屈肌总腱鞘与骨间掌侧筋膜之间的间隙,内侧为掌内侧肌间隔,外侧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分开。间隙的近端位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端经2~4蚓状肌鞘达第2~4指蹼间隙,并借此通指背。手掌的刺伤、第3~5指腱鞘炎、屈肌总腱鞘感染破溃或第3~5掌骨骨髓炎等,均可引起掌中间隙感染,并经上述途径蔓延。咬肌间隙(预计):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狭隙。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隙,从深面进入咬肌。咬肌间隙下部前邻下颌第三磨牙,后为腮腺。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等均有可能扩散至此间隙。肘窝(1次):是位于肘前区的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尖指向远侧,底位于近侧。肘窝的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肘窝的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为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肘窝的内有:肱二头肌腱,正中神经,肱血管,桡、尺血管,另外还有分布于肱动脉分叉处的肱深淋巴结等。腘窝(2次):为膝关节后方的一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下外侧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的顶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于小腿深筋膜。腘窝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腘窝的内容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及外上界处的腓总神经。血管的周围有腘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腋鞘(1次):为椎前筋膜向外下延续,包绕臂丛及腋血管而成的血管神经鞘。腋窝蜂窝组织填充于臂丛、腋血管及腋淋巴结周围,并沿血管神经束向上、下和后方分别通至颈根部、臂前后区、肩胛下区和三角肌区等。股鞘(1次):为腹横筋膜及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段而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向下与股血管外膜融合。鞘内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分为三个腔,外侧者容纳股动脉,中间者容纳股静脉,内侧者形成股管。头皮(1次):指额顶枕区的浅部三层结构。即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者紧密结合不易分离,称此三层合称为“头皮”。颅顶部的“危险区”(预计):帽状腱膜下间隙内有导静脉穿过,导静脉可经颅骨的板障静脉与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此间隙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内感染,故临床上常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囊鞘间隙(预计):甲状腺实质的外面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称为真被膜,即纤维囊。甲状腺外面还被气管前筋膜包裹,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两者之间形成的间隙称为囊鞘间隙。间隙内除含有结缔组织外,还有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等。腹股沟镰(预计):(联合腱conjoinedtendon)腹内斜肌和腹第3页共16页横肌的下缘均呈弓状越过精索的上方,至其后方,于腹直肌外侧缘处两者呈腱性融合,称为腹股沟镰。有时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并移行为腱,而仅仅为肌性结合,称为结合肌。肛直肠环(1次):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直肠下份的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称为肛直肠环。1、试述腮腺的毗邻及穿经腮腺结构的名称和排列关系?(1次)1)毗邻:位于面侧区。上缘邻外耳道、颧弓及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内邻接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后邻乳突前缘和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浅面与耳大神经的末梢和腮腺浅淋巴结相邻;深面与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后四对脑神经相邻。2)穿经结构:纵行穿经腮腺的结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横行穿经腮腺的结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和面神经的分支。3)排列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的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和耳颞神经。2、以翼内、外肌为标志,说明颞下窝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预计)翼外肌的浅面(少数情况下位于该肌的深面)为上颌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翼外肌的深面为下颌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鼓索及脑膜中动脉;翼外肌的下方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及血管;翼外肌的两头之间为颊神经。翼内肌的表面为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血管。翼内、外肌的表面、之间有翼静脉丛。试述垂体的位置、毗邻及其临床意义?(预计)1)位置:位于垂体窝内。2)毗邻:前方为鞍结节,前上方为视交叉;前外侧为视神经管、视神经、颈内动脉;后方为鞍背;两侧为海绵窦;顶(上方)为鞍膈、鞍膈的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底(下方)邻蝶窦。3)临床意义:①垂体前叶肿瘤时可将鞍膈前部推向上方,压迫视交叉而出现视野缺损;②垂体肿瘤向上突入第三脑室时,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而至颅内压增高;③垂体肿瘤向下可侵及蝶窦;④垂体肿瘤向两侧可压迫海绵窦,致海绵窦淤血,进而影响到窦内的颈内动脉和Ⅴ、Ⅲ、Ⅳ、Ⅵ对脑神经,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在做垂体肿瘤切除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垂体周围的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海绵窦等结构。4、试述海绵窦的位置、毗邻、交通及穿行的结构?(预计)1)位置: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2)毗邻:前邻眶上裂及穿经该裂的结构;后邻颞骨岩部尖端及三叉神经节;内侧壁上部邻垂体,下部邻蝶窦。3)交通:①经眼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交通。②经颅底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交通,翼静脉丛再经面深静脉与面静脉交通。③在颞骨岩部尖端部,分别经岩上窦与横窦、经岩下窦与颈内静脉交通。④在枕骨斜坡处,经基底静脉丛与椎内静脉丛及体壁静脉交通。4)穿经结构:海绵窦外侧壁内的结构自上而下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窦内有颈内动脉及其外侧的展神经通过。5、试述腮腺管的起始、走行、开口及其上、下方各有哪些结构走行?(预计)1)起始、走行及开口:腮腺管自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后,在颧弓下方约1.5cm处横过咬肌的外侧面至咬肌前缘后,呈直角转向内侧,穿过颊脂体及颊肌后开口于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即腮腺乳头处)。2)腮腺导管上方有面神经的上颊支、面横动脉和面横静脉;腮腺导管的下方有面神经的下颊支走行。6、试述甲状腺的位置、毗邻及临床意义?(2次)1)位置: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及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至甲状软骨的中部,下达第6气管软骨环。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2)毗邻: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后内侧邻喉与气管颈段、咽与食管颈段及喉返神经;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其内容、颈交感干等相邻。3)临床意义:①甲状腺肿大向后内侧压迫喉、气管和喉返神经时,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②第4页共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