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上期第一次摸底考试高三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读“某海岛等高线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太阳辐射最少的是()A.①B.②C.③D.④2.关于该岛的正确叙述是()A.该岛附近有寒流流过B.该岛上的河流自南向北流C.该岛位于太平洋上D.该岛东西长约38千米下图是一组海峡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上述海峡中不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是()A.①海峡B.②海峡C.③海峡D.④海峡4.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72%,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读不丹略图,回答5~6题。5.关于该国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以山地为主B.风力侵蚀作用明显C.地势南高北低D.位于板块张裂处,多地质灾害6.该国虽然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但其开发利用率却很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径流季节变化大,开发困难②资金技术短缺,开发能力不足③河水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④以传统经济为主,电力需求小2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雪期是指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读“某区多年平均雪期等值线图”,回答7~9题。7.导致该区域雪期等值线数值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纬度C.洋流D.降水8.图示中部地区雪期等值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地势B.太阳辐射C.暖流影响D.降水较多9.图示区域内雪期长短差异最大可能是()A.120天B.135天C.145天D.150天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中,阴影表示7月无风带分布区,画箭头处表示当地的7月盛行风向。读图,完成10~11题。10.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A.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C.形成原因相同D.气候特征相同11.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D.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下面两幅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2~13题。312.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是()A.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C.极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13.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分别是()A.盛行西风东北信风B.东南季风极地东风C.东南季风盛行西风D.西南季风盛行西风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4~15题。14.该地水循环最不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5.该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6~18题。16.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A.甲B.乙C.丙D.丁17.如果戊区域该日昼夜温差很大,则等压线a的值最可能是()A.1002.5hPaB.1005hPaC.1007.5hPaD.1010hPa418.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并正向北移动,则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悉尼一带温和少雨B.地中海沿岸阴雨连绵C.我国北方多风沙危害D.我国东部秋高气爽2014年我国多地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冰雹灾害。下图中,甲图为“冰雹形成原理图”,乙图为“某地多年平均一天中不同时段冰雹发生频率的百分比”,读图回答19~20题.19.下列关于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不正确的是()A.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B.稳定的大气环境C.强烈的上升气流D.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20.造成乙图冰雹发生频率最高时段多发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亚寒带针叶林带的气候特点是长冬严寒,短夏温暖,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在300至600mm之间。读“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完成21~22题。2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纬度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洋流C.水分D.昼长22.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针叶林,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弱B.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C.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D.距海远,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右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风向。读图,回答23~24题。23.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则①处洋流名称为()A.日本暖流B.东澳大利亚暖流C.加利福尼亚寒流D.千岛寒流24.流经②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5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下图,回答25~26题。25.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向斜成谷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26.下面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中,最可能是由①至②(①在左、②在右)的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展开对太阳风与火星磁场关系等领域的探测。回答27~29题。27.关于火星的正确叙述是()A.自身能发光B.位于地球和金星之间C.有固态表面D.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28.与太阳风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是()A.流星B.暴雨C.风暴潮D.极光29.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航天器发射场是()A.甘肃酒泉B.山西太原C.四川西昌D.海南文昌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叫做流星现象。若进入大气层时迎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与空气的相对速度更高,摩擦产生的温度也更高,就更亮。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箭头表示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的方向。读图完成30~31题。630.如下图所示,如果闯入大气圈的流星体质量、大小和物质组成相似,那么从地球上观察流星较明亮的时间是()A.上半夜B.下半夜C.午夜时分D.无法判断31.此时图中甲点时间为()A.3月21日6时B.6月22日6时C.9月23日18时D.12月22日18时人们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每天出现“白夜”的最低纬度要比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低18度。下图中,弧线BAC为抚远等地出现“白夜”当日的晨昏线。读图,回答32~33题。32.“白夜”出现时,虽然夜晚不见太阳,但天空仍是亮的,其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逆辐射作用D.散射作用33.当图中的抚远出现白夜时()A.图中的弧BA为晨线B.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南美洲各地昼短夜长D.我国夏季的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下图中a、b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读图回答34~35题。34.若a、b两曲线分别为某地一年内两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该地的经度为()A.76°EB.80°EC.120°ED.160°E35.若m为北京时间8:40,且a、b两条曲线分别为某一日A、B两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A.A地昼长小于12小时B.B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C.A地位于北半球D.两地不在同一条经线上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综合题(共2大题,总计30分)36.(20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该区域西部山区前些年是荒山秃岭,后来大力植树造林,现已成为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东部平原地区则是优质冬小麦的生产基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1)图示区域可能出产的林果类产品有()(1分)①苹果②柑橘③香蕉④梨⑤核桃⑥榛子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2)分析图中西部山区植树造林对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好处。(9分)(提示:应考虑造林对气候、土壤、河流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机率等的影响)(3)说明图中东部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10分)37.(10分)下图为“我国汉江流域及周边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汉江与渭河径流总量存在很大差异。分析其原因。(6分)(2)简述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4分)8高三地理参考答案1—5BDDCA6—10CBACA11—15ADCBB16—20BDABC21—25BBADC26—30BCDAB31—35ADDBB36.(20分)(1)D(1分)36.(2)(9分)调节气候(1分),(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加(1分);(流水对表层土的侵蚀减弱)水土流失减轻(1分);(且枯枝落叶增多),土壤肥力提高(1分);河流含沙量减小(1分),河床淤积减小(1分);(下渗增多)涵养水源能力提高(1分),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1分);旱涝灾害发生几率降低(1分)(3)(10分)属冲积平原,地形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水源充足,灌溉便利(2分);位于冬季风背风坡,(无霜期较长)热量条件较好(或“冬季西部山地阻挡寒冷气流,利于冬小麦越冬“)(2分);(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夏季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2分)37.(10分)(1)(6分)差异:汉江径流总量大于渭河(1分)。原因:汉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降水多(或“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1分);渭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1分),降水少(或“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1分);且汉江支流多于渭河(或“汉江流域面积大于渭河”)(1分)(2)(4分)(先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2分),(之后)渭河泥沙沉积(形成平原)(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