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4.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5.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6.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7.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此时产品生产与产品需求相一致,此时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条件是E=y,即计划指出等于计划产出。3.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如下表示:MPC=ΔC/ΔY其中ΔC表示增加的消费,ΔY表示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波动。(边际储蓄倾向类似)4.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其他乘数也可如此解释)亦称凯恩斯乘数,发挥总用的前提是: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对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5.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成熟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意向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无论在3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6.乘数: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7.投资:以一定的资金或实物经营某事业或转移于他人作为生产的资本以谋取未来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是社会的实际资本(设备、房屋和存货)的净增长,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投资”概念。后者指人们购买一块土地,一张现有有价证券或任何其他财产所有权,只是现有财富的转移。因为一个人的买,就是另一个人的卖,并没有任何新的实际资本的形成。决定投资行为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等;内在因素主要指企业家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如果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投资就会增加;反之,投资则会减少。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指资本的预期利润,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2.流动性偏好:亦称灵活性偏好,指人们为应付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交易动机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3.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可通过有价证券价格极高利率极低进一步解释)4.托宾q说:托宾q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q1说明买就企业比建设新企业更加便宜,反之亦然。5.IS曲线: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一条曲线。它是反映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副简单的图像。它表示的是任意给定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6.LM曲线:LM曲线指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的一条曲线。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M)相等时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7.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指表示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8.货币交易需求:货币交易需求是指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的需求。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决定于人们的收支水平和收支时距。9.投机性需求:指人们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当利率极低时,人们的投机性需求无限大,此时即流动性陷阱。投机性需求存在隐含假设:人们对自己关于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10.谨慎动机:也称预防动机,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3.“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私人消费或者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4.凯恩斯极端: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IS垂直而LM水平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5.古典主义极端:同上相反。6.滞胀:滞胀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波动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但是其作用是有限的,本身并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2.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的生的政府盈余。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两个重要作用: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预算状况的影响。使决策者注重充分就业问题。3.货币创造:亦称“信用创造”,指在整个银行系统中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扩大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一种经济现象。4.货币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5.法定准备金率: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6.法定存款准备金: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一部分时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7.功能财政:是关于国家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而应以充分发货财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的的理论。财政预算应从其对经济的功能着眼,不能够只是以实现年度预算收支平衡作为财政的最终目标。8.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期调节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活动,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避免被动等待;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9.基础货币: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所以亦称高能货币。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可控性、负债性、扩张性和初始来源唯一性。10.派生存款: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它是商业银行在其超额储备的基础上,将负债贷款转化为存款货币,这是商业银行货币的主要部分。11.再贴现: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第一流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之一。12.补偿性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可以盈余,可以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情况,即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时的状况。13.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者全部的政策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14.贴现率: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2.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指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r)+g=s(Y-t)+t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1(Y)+L2(r)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3.利率效应: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是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成为利率效应。4.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成为实际余额效应。5.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处置现,即古典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6.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7.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它的两个假设为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它是一个倾斜线段和一个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直逼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这个量,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出现。2.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消费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价格消费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