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登一中高三级部第二阶段性检测(2015年10月)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1、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知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四一二”政变后,中共五大召开,会议依然选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并在通过的一系列文件中认为整个资产阶级都叛变了,从而把民族资产阶级当作革命的对象。这表明A.国共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B.中国共产党已经非常成熟C.中共五大错误分析了国情D.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改变3、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动了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这表明新中国A.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B.基本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C.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已经与美国改善了关系4、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放弃“一边倒”政策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5、《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由于国子不是嫡长子或嫡子,他们没有继承权;但其有享受贵族学校教育的机会,等学业完成便可在王的侍卫亲军服务,等40岁之后就可以取得入仕资格。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一小部分人会被司马(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员)上报给王,由王任命官职。这表明A.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B.所有国子均可担任官职C.周天子扩大了统治基础D.西周时中央集权的强化6、5.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引起了台湾当局和美国的震惊,美国劝说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但蒋介石却下令炮兵坚决回击。这种敌对状态一直持续到1978年底。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美国放弃“两个中国”的图谋C.国共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7、汉唐时期,城市大街两旁,没有商店,也没有普通的民居。只有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府第才能临街开门。这一城市布局A.呈现皇权至上的理念B.反映市坊界限分明C.体现了社会等级森严2D.说明经济功能衰退8、1931年11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A.政党和政府的区别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C.执政理念的更新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9、钱穆先生指出:古罗马奴隶多半来源于战俘,而汉代的奴隶则是农民主动离开土地,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不是出卖自由,而是对国家法规的一种逃避。汉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庄园经济的盛行C.编户制度的消亡D.工商食官的出现10、“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佐证A.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C.“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D.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1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2、《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1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4、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15、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3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16、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17、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1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B.民主革命C.抗击外国侵略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19、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20、19世纪40年代初,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广州传教,尽管当地官民对其十分厌恶却又无可奈何。该传教士曾向当地官员得意的说,这个文件可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呀。“这个文件”有可能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21、下列哪一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A.246810121416B.234567891112C.2481632……D.0123456722、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了10处通商口岸,但在1860年有一个通商口岸列强并不能随意进出,有可能是A.香港B.烟台C.营口D.南京23、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关于“安庆内军械所”读法正确的断分应该是A.安庆内军械所B.安庆内军械所C.安庆内军械所D.安庆内军械所24、“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A.奴隶主贵族B.战国的“平民”C.封建地主阶级D.西周的“国人”25.《史记•货殖列传》载:“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4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可见,司马迁的经济思想A.恪守“以农为本”的原则B.认为社会分工是自然形成的C.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D.具有封闭性、保守性的特点2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27.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28.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29.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B.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D.维护法律公正—保证公民财产—调节经济纠纷30.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A.德意志帝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仍然没有消除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工人武装起义31.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5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32、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中认为:“英国政府开拓殖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比较松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B.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C.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D.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33、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A.国家观念的兴起B.官僚政治的完善C.宗法制度的衰落D.中央集权的成熟34、《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C.提倡“工商皆本”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35、.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B.保证了吏治清明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36、“……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推行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学东渐的影响37、张之洞曾说:“今日五洲各国之交际,小国与大国交不同,西国与中国交又不同。即如进口税,主人为政,中国不然也。寓商受本国约束,中国不然也。各国通商,只及海口,不入内河,中国不然也。华洋商民相杀,一重一轻,交涉之案,西人会审,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