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任城区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统考试题说明:1、考试范围:必修3《文化生活》前三单元。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3、本试卷共34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②2015年10月19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③2015年9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是6.1238。④2015年7月2日晚,“今日中国”艺术周在捷克的皮尔森市启动。这是首个“欧洲文化之都”城市迎来中国艺术团,并推出中国传统京剧、主题摄影展和动漫展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对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3.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①老物件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③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④老物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5年春节是中国农历的“羊年”。春晚中设立了一个以“羊”为原型的吉祥物,谐羊年之音,取名“阳阳”,象征着“活泼阳光、三阳开泰”的美好寓意。这说明A.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B.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C.文化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D.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图三-2-5.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6.中国人喜欢喝茶,产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中国人应从小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③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决定经济社会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7.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①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③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文化决定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西方人注重分析,一分为二;而东方人注重综合,合二为一。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说:“欧洲的数学与中国不同,他从公理体系开始,而中国数学从实用出发。”这充分说明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B.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D.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公益广告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温馨和启迪。据此回答9~10题。9.“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行为举止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强制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有形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文化D.文化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10.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各频道陆续播出一大批优秀公益广告,包括“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学雷锋”“民族复兴中国梦”等系列公益广告,平均每天播出400次,黄金时段-3-平均每天播出90次。与中央电视台做法所蕴含的文化对人的影响道理相近的成语是A.洋为中用B.兼收并蓄C.耳濡目染D.古为今用11.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A.“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D.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浅阅读”实现的12.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D.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13.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这是因为A.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各国文化都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14.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B.口语D.教育15.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这表明科技进步是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③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6.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4-我国有史料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在中国人用筷子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A.传统文艺的继承B.传统习俗的继承C.传统思想的继承D.传统建筑的继承17.“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①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8.每逢农历新年,不少地方都有舞狮表演,为节日添彩增色。但青少年中会舞狮表演的实属凤毛麟角,让人担心“狮艺”这一国粹会不会慢慢失传。有人认为,可否将“狮艺”带进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既能让同学们强身健体,又可以更好地传承“狮艺”这一国粹。该建议的合理性是在于A.学生是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主体B.文化创新最终来自于学校学习C.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D.传统文化需要全面继承19.下列选项能体现右边漫画寓意的有①实现文化创新要排除传统文化的一切要素②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源泉④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寻找寻找寻找/一千遍一万遍地寻找/寻找源头/寻找根脉/寻找回家的小路/寻找我的魂牵梦绕;守望守望守望/一千年一万年地守望/守望初衷/守望未来/守望精神的家园/守望一个民族的骄傲。”这是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节歌《寻找与守望》中的歌词。据此回答第20~22题。20.我们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寻找的主要是①中华文化的根基②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③中华文化中断的原因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领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一千年一万年地守望”,这是因为保护文化遗产阻碍我们进步的并非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传统文化!-5-①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②为我们的精神提供栖息之所③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④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2.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传说榜上有名。国家如此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③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3.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③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5.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C.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26.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27.一段时间以来,南海、钓鱼岛局势紧张。对此中国爱国学生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学校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要※※※※※答※※※※※题※※※※※-6-爱国热情。从文化生活角度,材料主要说明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C.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D.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不同的28.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可见,弘扬民族精神,必须A.把弘扬民族精神确立为中心工作B.复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C.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D.全面吸收外来思想文化29.设立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祭典、纪念在战争或惨案中死难的本国国民,从而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自一战以来,在国际上已成为惯例。2014年我国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于公祭日举行纪念活动。举行这一纪念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A.保证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力B.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C.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注入时代精神D.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30.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