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必修二)高一历史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7页山东省滨州市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必修二)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2.《荀子·王制》:“一岁而再获之。”《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以时作泽,为上策也”。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提高土地的生产率C.根据节气安排生产D.精耕细作的特点3.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处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B.井田制C.自然经济D.土地私有4.有学者为了证明中国的丝织技术最晚应该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找到的最有利证据应是A.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B.《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C.《诗经·国风·召南》载,“蚕妇发髻高高耸,日夜养蚕无闲空”D.传说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5.下面是唐代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均田制加剧了土地兼并B.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C.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D.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6.某学者著有《宋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B.“主食开始出现玉米、甘薯”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第2页共7页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7.下列史料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8.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一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下列不正确的是A.该学者关注了殖民掠夺的后果B.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D.该会议讨论的是哥伦布登陆美洲的影响10.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汽轮B.飞机C.磁悬浮列车D.汽车11.184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欧洲,185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却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民主制度的普遍确立12.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需要B.工业革命的需要C.中国自然资源丰富D.世界市场的形成13.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互联网B.轮船航运业C.电报业D.大众报业14.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15.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B.局部改革斯大林模式C.部分借鉴新经济政策D.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16.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股票分散化的趋势B.少数大股东掌握企业所有权C.资本社会化的趋向D.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17.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第3页共7页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B.一味发展重工业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18.《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下列事件中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八字调整方针提出19.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20.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以下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C.民族工业因此受到冲击D.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21.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B.开放开发上海浦东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2.泰安纺织女工刘翠菊从1969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45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其收藏价值在于A.与帝王将相史是相对立的B.侧面体现历史变迁的风貌C.记录生活细节,史料详实D.日常生活的记录,可信度高23.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该材料反映了①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国际化②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人世界③改革开放成就显著④经济全球化趋势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A.德法之间的矛盾基本消除B.德法合作深入到文化教育领域C.欧洲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D.德法两国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25.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下列组织属于模式二的是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1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4分,共计50分)26.(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4页共7页(1)据材料一,指出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变化,并概括指出促进其变化的主要因素。(5分)材料二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2)据材料二,指出阿里·玛扎海里研究丝绸之路衰落的视角。(2分)材料三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时代背景。(4分)27.(12分)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5页共7页(1)据材料一,指出以上企业的相同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4分)材料二下表展示了1914—1918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2)据材料二,指出1914~1918年华商进口火柴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三“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当时情形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排挤和打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2分)28.(13分)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6分)材料二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2)有人据材料二得出结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第6页共7页理由。(5分)材料三,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2分)29.(14分)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而其联系加强的基础是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写出材料一中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指出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材料二自道光(1782—1850年)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道光年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开海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材料三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从经济角度看,世界经济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3)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在材料三ABC处填上内容并说明填写的理由。(5分)第7页共7页山东省滨州市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必修二)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D2.D3.A4.A5.D6.C7.B8.C9.B10.A11.B12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