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琴艺术的审美情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古琴艺术的审美情趣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都有写过相类似的话题。在这里主要论事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就古琴艺术这个话题来说我主要是从每个人对曲子的演奏的理解和看法,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一、做好自身修养,文人的心理特点与古琴艺术的审美。二、演奏的方法。三、曲子意境。一、文人的心理特征与古琴艺术的审美,有这几个方面①自我的意识:“琴者,禁也”是传统古琴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这也是文人的自我意识的体现,古琴多禁始自汉《新伦.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一直影响了其后、近两千年中国的古琴美学发展史,在《白虎通》之后,琴人、琴论大多言琴必言“禁”,因此,才琴禁的范围被不断演变扩大,从禁止不平和的“烦手浮声”不禁止音乐之声,也对演奏人的身份及演奏以后的形式都有许多禁忌,如蒋克谦《琴书、大舍》规定“疾风甚雨不弹,市不弹,对浮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杨表正《琴谱合璧大舍》也有“风雷阴雨,日月交,在法司中,在市,对夷狄、对浮子,对商贾,对娼妓、酒醉后,毁形异服、腋气噪臭、不盥手漱口、鼓动喧嚣”不能弹琴等种种繁琐的,而洗手、焚香、宽衣等作为弹琴前的仪式。“琴”已成为束缚古琴艺术发展的指标。对“琴者、禁也”的推崇,使古琴美学将古琴作为修身、禁心、灭人欲的工具,认为对美的爱好和追求不仅乱人心性,使人道德沦丧,更可导致三国之祸。如此,历代琴论都排斥“媚耳之声”道德沦丧,“悦耳之音”等一切美声,形成了古琴没雪中的非美倾向,并因此忽视古琴的艺术性,忽视人的需求,限制了古琴音乐的自由发展,从而使古琴逐渐远离普通民众。古琴发生从我国的家喻户晓的民间乐器到明清时知音者的变化,“禁”在其中起到了对文人的自我的意识产生了极大的作用。②自我陶醉意识:古琴曲中有许多山水意境的曲子,如《高山流水》《歌》《问等》等,这些是中国音乐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产生了用山水意境来抒发人们情怀的音乐创作,并且通过音乐实践创造出了“借物抒情”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规律,在那把音乐作为“”的表现形式,把音乐作为宗旨,祭和政治变化工具的时代,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出现,无疑是“士”的阶层在音乐审美方面的一种新的觉醒。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自始至终都是“士”的中心任务。山水意境反映了士的审美观。重自我宣泄,轻外在变化。指强调主观的个性,幻想虚无缥缈的意境,山水意境的古琴在春秋战国时的出现,实际上就传递着“孔”的束缚而发展的,从实质来讲,这种音乐的逆向发展则能传人的精神,社会的倾向性和某种修养的净化,其进步意义又在体现从一个侧面保持了人生社会发展中的均衡,维持了人的生命浮力和社会的浮力不除。就是这种音乐逆向发展的足迹,我们不仅可以音乐独有的个性和特色,同时也能从中看出每一时代给音乐留下的历史痕迹和他们创作之潮的涨跌情况。古琴音乐的山水意境艺术形象更为抽象,用其旋律的流动和时空起伏去描写山川溪水的雄伟和秀丽,去抒发人被压抑的胸怀。③隐患意识:多和寡,如《遁世操》又名《簸山操》,陶康许由所作,其曲谱初见于《神奇秘谱》,后亦见于《宣》、《西麗堂》,《重修真传》、《琴苑心传合编》、《和文注琴谱》等诸多谱集中。《流云月隐》之《遁世操》,为摩尼天虹先生依《神奇秘谱》打谱后,收录于《醒心琴谱》之中。《醒心琴谱》中《遁世操》之题解曰:“陶康许所作,又名箕山操。”按在子曰: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天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唔自视然,清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唔将为名乎?名者实之虚之。唔将为为实乎?”鹪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问,不过满腹。为休乎。君子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蛆而代之矣。遂遁。隐于箕山。乃作是操。此处所述,为其曲之来由。又《醒心琴谱》中《遁世操》之后,记曰:“许由者,隐士之鼻祖也,尧让天下,由即隐于箕山。尧使人往谏。”由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已不惧,非山贪天下也。”遂临河洗耳,乃曰:”唔志在青云,何乃劣劣为九州伍长乎?“由此可见其心志之高也,遁世之操,即表许由之心志也。其曲高古清听。高洁之士,自得其风。体旷古清心者,可得其趣。非尘心所能解也。故其功在指净音清,而境在琴外矣。盖古之清者。因有不以天下易之乐也。有歌曰:”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山川丽崎。万物还普。日月运照,靡不记睹,游放其间,何所虑。“此处所述,为其曲由来。又《醒心琴谱》中《遁世操》之后记曰:“许由者,隐士之鼻祖也。尧让天下,由即隐于箕山,尧便人往谏。”由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以不惧,非以贪天下也。”遂临河洗耳,乃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劣为九州伍长乎?”由此可见其心志之高也。遁世之操,即表许由之心志也。甚曲高古清旷。高洁之士,自得其风。体旷古清心者,可得其趣。非尘所能解也。故其功在指净音清,而境在琴外矣。盖古之清者,固有不以天下易之乐也。有歌曰:“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山川丽崎,万物返普。日月运照,靡不记睹。游放其间,何所虑。叹彼尧,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忧勤厚土。渭余钦明,传禅易祖。我乐如何,盖不盼顾。河水流兮缘高山,甘瓜施今弃锦蛮。高林肃今相错连,居此之处傲尧天。”此处所述,为先生打谱弹奏此之意趣,也体现出自我的隐意意识。二、演奏方法:“古琴之演奏,直能事者,必讲求极尽轻、重、疾、徐、抑、扬、顿、挫之妙。”—查西先生的一句诗概括了所有的演奏手法。根据地方性不同的审美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点,列举两个琴派的演奏手法加以说明。①梅庵琴派于弹奏要点:其一,右手弹奏声音厚实饱满,肉手比用,务用中锋弹奏;其二:左右大指二关节的运用;其三:掐撮三声与众不同。其四:联系的按,结合运用;五、运用类秘书法回锋的演奏方式;六:“吟”的运用,可分细吟,长吟,落音吟、飞吟、游吟等;七轮指运用多,使琴曲更生动活泼有朝气;八、糅的运用变化多,可前可后,幅度可大可小,可以有节奏的律动,也可以自由波动变化,有小糅、大糅、荡糅等;九、假如大量的绰注,且自由习惯;十、忤硬的指法运用;十一、逗撞的运用;十二、掐起;十三:大分开与大撞;十四:分开吟;十五、伏;十六:玄的弹奏,即离,将指略一退,以活其机,取其蓄意,捣衣有此指法;十七:如一的弹奏,重叠声;十八:省的弹奏,即是少息,连上下两声,其得三击节,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十九、运用借调,如秋风如林钟为黄钟、如八徽半做九徽,七徽久分改为八徽弹奏;二十,定强方式,琴曲以五声阶为主的正弄调整强法,侧弄外调在《梅庵琴谱》中不采用。(此出自陈钦怡女史的《王燕卿古琴音乐艺术》一书)。②广陵琴派在演奏上的特点:其一,右手下指喜用偏锋,四指八法皆带斜努,能强肉务于甲,故音色朴实凝重;其二:右手过徽弹奏,多数音泛音形成对比,产生刚柔相济的效果;其三:左手强调吟糅功夫,以细致柔和取胜,最宜于演奏抒情曲操;其四:运用对撞,上弱下强,来往分明;其五:唱法是广陵独特习琴方式,便于学琴又有助于音乐记忆;其六:节奏跌宕。(出自《古琴》,广陵琴社百年纪念专辑)。由此可见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风格特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演奏手法。三、曲子的意境:以古琴曲《平沙落雁》为例,因为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平沙落雁》就有100个不同的演奏本,有各种复调的,有一很弦弹完平沙的,有全部用音弹的,各种弹法,古琴音乐为两种载体,,一种以人物形成,一种是意境形的。这首曲子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栽止曲。它之所以流传之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解释。《平沙落燕》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指正字》中说止曲:“盖取其火高气爽,风静沙平,云座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土之心胸也……通体节奏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室,如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休隐显,若往若来。甚欲落也,此呼继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此雄雄让,亦能品。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平沙落雁,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副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互相鸣叫呼应,继而雁群敛翅飞落,远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越来越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其意境极为优美。综上所述,古琴艺术的审美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人的修养形成了多种的审美情趣。林贞2016年11月2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