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三个方面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辨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4.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5.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第一次起义,1834年第二次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国、英国、德国的三次大的工人运动,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无产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6.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德国古典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7.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8.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1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党的思想路线。13.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1)学习理论,武装头脑;(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一方面,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1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和悟性。(二)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6.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7.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化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8.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原理:(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2)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10.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11.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3.实践的特点:(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14.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5.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性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6.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17.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8.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9.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20.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1)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2)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22.唯物辨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23.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辨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同一性同一性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斗争性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方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25.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论述)26.结合中国实际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辨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27.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8.辨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29.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三)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简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4.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1)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不了解认识的辨证性质,离开辨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作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5.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6.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辨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8.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9.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辨证法。1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3)总而言之,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一个过程。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结合。(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2.价值的特性主要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13.价值评价的三个特点:(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2)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14.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15.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17.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体现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8.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四)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问题的基础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