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与课标一致性我国自2001年开始实行新课改,至今已有十五年,在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有效成果和有益经验。但是,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阴影依旧挥之不去,在高分、高升学率的背后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低下、道德水平的滑坡。教育的失效暴露出当前学科教学中重智轻德、重知轻能、教学与课标背离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建构核心素养体系成为深化课改的关键。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试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切入,谈谈为何以及如何实现政治课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培育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何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与课标的一致性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要“研究制订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自此,以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教育和课程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核心素养实现的载体,“学科核心素养”也开始成为许多学科专家研究的对象。只有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理解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重点的教学如何转型,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与课标的契合度。1.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首先必须理解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它是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DNA,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养”。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学生发展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课程(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它以学科学习和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为关注点,是一种特定的“学养”。其次,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一方面,核心素养体系对教学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核心素养的落实会强化各学科确立和发展本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学科育人价值;另一方面,各学科教学只有从学生素质发展出发,协调并进,将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圆融互摄,才能将促进学生成长与满足社会需要相结合,真正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由“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有机组成。这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围绕这四个要素展开,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2.教学与课标一致性的内涵教学与课标的一致性是指:课程和教学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与课程标准保持高度的一致。其依据在于我国政策明确规定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更是评估教育质量的准绳。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必须发挥课程标准的纲领性指导作用。只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有序、有信、有效、有度。新一轮课标修订以核心素养体系为依据,核心素养已然成为课程实施的风向标。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确立学科核心素养,使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有据可依。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落实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应然要求。二、为何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政治教学与课标一致性以核心素养为灵魂、深化课程改革的时代,更加强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强调各学科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小、落细、落实。1.是以素养发展为重点,推进新一轮课改的应然要求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使课堂教学转型,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核心素养这个关键。没有核心素养的改革,是缺乏灵魂的,而没有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是缺乏依归的。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表层化现象较为突出:教学忽视课程标准而过于依赖考纲,使得教学内容零散化、机械化;知识教学流于表层,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应试方法与成绩高低,忽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展性评价不足。以核心素养体系为纲修订课程标准,细化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可以使学科课程目标科学化、具体化,便于教师操作和实施,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加契合课标的要求,这是深化政治课程改革的应然要求。2.是打破传统教学困境,增强育人实效性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课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德育课程,重在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品德素养。但囿于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困境,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失去了它应有之功能。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的教学,取得高分、高升学率的背后却是学生综合素质低下、道德水平的滑坡。当务之急,破解传统粗放、低效的课堂教学困境之关键,需要在课标“标杆式”的引领下,以培育好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凸显学科育人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自觉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3.是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稻盛和夫曾提出“成功方程式”:人生和工作的结果=人格理念×工作热情×能力。他认为工作热情和能力的取值为0~100,而人格理念的取值是-100~100。这个方程式启示我们:人格理念(或称思维方式)对个人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呼吁终身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格理念的培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与课标相契合,意味着教学更加注重学科育人的功能,它能将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经验内化到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本质就是转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种基于学科素养生成的思维,必定能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品格和能力的培养。三、如何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实现政治教学与课标的一致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应获得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重点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规定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着力解决的是“教什么”这一教育的基本问题。由此可见,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是将核心素养落实于具体教学实践的桥梁,各学科教学必须基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与课标的一致性。1.提升生活体验,构建理解性课堂马克思・范梅南说过:“最好的教育关系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具有其本身和内在的意义”,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构建理解性课堂。理解性的政治课堂,是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而非一味理论灌输性的课堂。政治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系统性,理论本身是死板、缺乏活力的。只有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作加工,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加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契合度,才能触及学生情感的共鸣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促使素养的内化。2.完善学业评价,构建发展性课堂学业评价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反馈和导向作用。我国长期采用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政治教学与课标的一致,必须研制完善学业质量评价的具体标准,打破传统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构建发展性课堂。发展性的政治课堂,不是传授应试方法与经验的课堂,而是因材施教、挖掘潜能的课堂。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注重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形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立体评价,让评价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与课标的契合度。3.强调能力导向,构建实践性课堂时代的变化发展使社会对个人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高素质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以往的政治教学大多采用理论灌输、教授应试技巧的方式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一带而过。这种教学模式下培育出的学生只是会背书和考试的机器,而不可能是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政治教学必须将旧观念转变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观,构建实践性的课堂。实践性的政治课堂,不是被动接受的课堂,而是主动参与的课堂。政治课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讨论和辩论,而是走向社会进行参观、访谈和调查;不只局限于政治学科的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圆融、渗透,开发更具特色和开放性的校本课程。学生在个体实践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往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个人相伴终身的能力和品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与课标一致性,是思政课教改必须遵循的规则。政治课教学只有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执“标”必严、违“标”必改,才能确保学科教学目标指向于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彰显学科育人价值,真正落小、落细、落实立德树人的各项要求,培育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