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烫伤的实验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药理学论文第1共4页川芎嗪针对烫伤的实验研究张东(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工091班,陕西,汉中,723000)指导老师:陈曦[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豚鼠30%TBSAⅢ度烫伤为模型,分为复苏组(n=48)、治疗组(n=48)和伤前对照(n=8)。复苏组在烧伤后立即给予平衡液复苏,治疗组在复苏同时给予川芎嗪。分别在伤前、伤后2、4、8、12、24和48小时,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伤后4和8小时取回结肠动脉中段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治疗组各时相点ET水平较复苏组低(P<0.05,P<0.01),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两组ET/NO比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显示,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明显轻于复苏组。结论:川芎嗪对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关键词]川芎嗪;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一氧化氮。引言严重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VEC)受激或损伤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及脏器功能损害的重要病理基础。川芎嗪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液粘稠度升高的作用。为此,我们采用豚鼠30%TBSAⅢ度烫伤为模型,在体液复苏同时,应用川芎嗪,通过对回结肠动脉内皮细胞的病理观察,结合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ET/NO比值的变化,初步探讨川芎嗪在烧伤早期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动物模型与分组英国种豚鼠104只,雌雄各半,体重300±25g(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复苏组(n=48)、治疗组(n=48)和伤前对照(n=8)。用戊巴比妥钠15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背部去毛,置于100℃水浴锅内烫伤12秒,造成背部30%TBSAⅢ度烫伤(病理切片证实)。伤后立即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平衡盐溶液,治疗组在复苏同时,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10mg/kg(常州福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60628)。致伤后单笼饲养。伤前对照只进行同样操作,但不烫伤。1.2观察指标及方法1.21血浆ET的测定:分别在伤前、伤后2、4、8、12、24和48小时各活杀8只,经下腔静脉取血2ml,置含10%EDTA30μl和抑肽酶40μl的试管中混匀,低温离心分离血浆,放免测定血浆中ET浓度(试剂由解放军总医院放免研究所提供)。1.22血浆NO水平:在采集ET标本同时,取静脉血2ml,立即放入试管中,低温离心分离血浆,重氮化反应测定NO浓度[4](试剂由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提供)。1.23透射电镜观察:在伤后4、8小时取回结肠动脉中段5cm,用3%戊二醛固定,常规漂洗,经锇酸后固定,常规包埋,超薄切片,铅复染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日立7—000型透射电镜)。1.3统计学处理各项数据采用+s表示,应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2结果2.1血浆ET水平变化(表1)伤后复苏组、治疗组ET水平立即增高,8h达峰值,随后虽降低但仍明显高于伤前对照。治疗组各时相点ET值低于复苏组,在2、4、8、12h差异显著(P<0.05,P<0.01)。2.2血浆NO浓度变化(表2)两组伤后各时相点血浆NO水平较伤前增高,峰值在伤后8h,其中在8、12、24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各时相点NO水平较复苏组低,但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药理学论文第2共4页表1两组血浆ET水平变化比较(±s)组别nET(pg/ml)伤前伤后2h4h8h12h24h48h复苏组48125.65145.55182.7164.95146.84130.76±14.24△±15.22△±21.7△±25.1△±16.24±17.47治疗组48107.55129.2152.66145.47137.39121.93±12.99±11.88±16.42±18.51±19.88±12.58对照组868.9±16.57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组同期比较,ΔP<0.05,ΔΔP<0.01.表2两组血浆NO水平变化比较(±s)组别nNO(μmol/ml)伤前伤后2h4h8h12h24h48h复苏组482.8783.2153.6793.4332.9352.945±1.295±1.456±1.396±0.927±0.996±0.894治疗组482.7852.9493.4133.3913.2462.783±1.063±1.041±1.38±0.9870.974±1.036对照组82.502±0.68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3血浆ET/NO比值的变化(见图1)图1血浆ET/NO比值变化药理学论文第3共4页图2伤后4小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VEC)肿胀,细胞间隙增宽〈↓〉,线粒体〈M〉肿胀,空泡变。TEM×7000图3伤后8小时可见内皮细胞膜完整性破坏,部分内皮细胞〈↓〉脱落。TEM×3000图4伤后4小时见内皮细胞结构完整,线粒体〈M〉肿胀,图5伤后8小时可见核膜〈CN〉出现皱拆,药理学论文第4共4页线粒体〈M〉肿胀空泡变。TEM×10000复苏组伤后4h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增宽,线粒体肿胀空泡变(图2);伤后8h见内皮细胞膜完整性破坏,部分内皮细胞脱落(图3)。治疗组伤后4h可见内皮细胞膜结构完整,核膜清晰,线粒体肿胀,嵴突清晰(图4);伤后8h见核膜出现皱折,胞浆空泡变,线粒体肿胀(图5)。3讨论严重烧伤早期发生广泛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抗凝血功能紊乱和血管功能失调,都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着密切关系。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内皮细胞产生缩血管物质(ET)与舒血管物质(NO),两者比值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维持着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和正常的脏器血流量。烧伤后早期物理因素和体液因子引起广泛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的体液丢失,使微循环发生障碍,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血管内皮细胞因缺氧性损害,ET和NO分泌增加,且比例失调。研究发现,ET分泌量的增加比NO更有意义。缩血管物质的过量增加,加重了组织的缺血缺氧性损伤程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使复苏治疗失败。川芎为我国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其味辛、微苦,主要有效成份为川芎嗪。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嗪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减轻组织缺氧性损害作用[5]。本研究结果说明,川芎嗪可明显降低烧伤后血浆ET水平,改善烧伤后ET/NO比值,因而保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增加微循环血流灌注。形态学观察显示,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较复苏组明显减轻。说明川芎嗪对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参考文献[1]杨宗诚,高建川.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脏器损害发病的作用.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5;11(3):225~227[2]史荫绵,张亚菲,郑志民等.川芎对球膜和软脑膜慢性微循环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0;60(10):623~624[3]李安国,贺石村.川芎嗪抗凝血酶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中国药理学通报,1990;6(5):311~313[4]ArcherS.Measurmentofnitriceoxideinbiologicalmodels.FASEBJ,1993;7:349~360[5]毛象刚.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医师进修杂志,1989,16(8):31~33药理学论文第5共4页药药药理理理学学学论论论文文文指导老师:陈曦年级:生工091学号:0912024013姓名:张东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