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综合金融---山东省分公司潘亮总经理今天这个解放生产力的报告,其核心内容不是我讲的,是5月司庆那天在总公司学习马总给我们讲的,马总的讲话为我们充分展示了平安目前的竞争优势以及综合金融服务带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非常振奋人心!我们今天不仅仅是站在四五月份过去,七八月份即将展开的时刻,那我们看的太短了。我们所谓的历史之巅是站在整个平安23年的发展历程、或者平安寿险15年的发展历程中去看的。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看到了三种人:第一种我们说叫平庸的人。这些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眼光看的太短,因为眼光看的短,所以每每做事都很被动。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人抱怨生不逢时,后悔当年如果跟别人一样去做,现在早就怎么样了。可为什么当初没有行动呢?就因为过于关注眼前的一点点利益,目光短浅,坐失良机。那么第二种人呢,我们说叫智者,也叫智慧的人,他们可以做到预知未来。这些人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根据现在的形势,就敏锐地预见到未来的趋势,于是未雨绸缪地为将来做好准备。于是这样的人就会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我们把他们称作智者。还有第三类人,他们不仅预知未来,更是创造未来!我觉得这第三类人就是马总这样的伟人。我听完马总的演讲之后就有这种感觉。如果说我2000年在他身边工作的时候,我觉得他不过是一个智者的话,那我现在宁愿相信他是一个伟人。10年过去了,我现在宁愿相信他是个神,而不是人。这是我在5月27号听他演讲的时候,坐在下面一个最深的感受。因为他真的很了不起,不是从感情上讲,我一会就会讲为什么我愿意给马总这样一个评价。下面我们就回到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平安!我曾讲过无数次的创业说明会,讲过无数次的产品说明会,介绍公司的时候,我喜欢说“平安是中国的第二大保险公司”,然后补充说,我们在主要城市的市场比中国人寿更有竞争力等等。现在这样介绍不合适了,平安已经不再简单的是家保险公司了,我们是中国的三大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之一!这可不是我们自己封的,这里面有深远的背景。去年12月,国务院召开了一个金融监管研讨会。这个会议就是讨论一个问题——中国要不要搞综合金融,因为这个大背景大家都知道,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欧洲一大批原来大的倒不了的大公司都陷入到了危机中,包括现在还在备受质疑的高盛,摩根这些公司。原来我们搞综合金融的样板花旗,汇丰等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连美国政府都要加强对华尔街监管的背景下,中国作为金融行业发展不是很成熟的国家还要不要走综合金融这条路?整个会上争论的非常激烈,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最后会议形成一项决议,简单说就是八个字——“综合金融、谨慎试点”。大家一定要知道所有中央开会定的调子都是很有深意的,别看这八个字很简单,就是“谨慎试点”嘛。可谨慎试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综合金融不是不搞,也不是要大张旗鼓的搞。谨慎表明了中央的态度,观望的态度,试点表明这条路不能堵死。最后明确选出了三个试点单位,这三家仍然是大家很熟悉的,中信,光大和平安。三个试点公司之外,明确指出,其它金融企业,不管递交了申请报告还是没递交报告想做综合金融的,一律回归主业,不允许做综合金融的试点。回想当年我们最初想搞综合金融的时候,国务院是不批的。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平安一次又一次的申请做综合金融的试点,一次又一次地被国务院给驳回来,那个时候我们是被挡在监管的铜墙铁壁外面,现如今是在监管的铜墙铁壁里面,受到国家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扶持,而外面的企业想进却进不来。所以呢,我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讲,我们是国务院特批的三个综合金融试点企业之一,也是中国的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名正言顺,理直气壮!不过呢,原来我们综合金融的三大支柱中,保险太大了,寿险加产险占了集团利润的80%多,即使讲综合金融一般还是讲以保险为主的综合金融。但是随着我们收购深发展并进一步整合之后,我们平安银行资产将接近一万亿,我们集团的整个的资产将达两万亿,我们的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中国规模数一数二的资产管理公司。所以我们不再是一个单腿蹦的综合金融了,我们真的是三足鼎立,每一个柱子都已经成形,三根柱子共同支撑起平安作为综合金融服务的架构!以上让我们了解到,从今天开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平安,平安不仅仅是一个保险公司了,也越来越不像一个保险公司了,它不仅名字叫综合金融,所作的一切服务,也都在综合金融的平台之上。我们花了那么大的力气,终于站到了政府监管的铜墙铁壁里面,得到国家政府的保护去做综合金融的试点。我们不仅要问:综合金融服务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马总为什么一直要坚持去做?这个图呢,我们看了有十几年了,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图的时候是1997年,麦肯锡来帮平安做整体的企业咨询,当时就给平安明确了一个战略发展方向,那就是要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这张图片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战略三句话:“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么去。”1997年就有这张图,可是1997年我们在哪里呢?97年我们是中国的第二大寿险公司,但是寿险一年的FYP还不到40亿;我们是中国的第三大财产险公司,寿险加产险的合计利润占集团整体利润的95%以上。那时候平安还有啥呢?还有一个半死不活的平安证券,因为当时是证券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平安证券前40位都进不去,所以说当时平安证券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平安当时还有一个停了业的信托,为什么停业?当时全国信托行业都在停业整顿,三年不允许做新业务,只允许清收呆账、坏账。人民银行在清理全国的信托牌照的时候,平安费了很大力气才保留下牌照而已。还有什么?没有了,没有银行!1997年,平安就是这么一个摊子,竟然也敢说要做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所以那时候看这个目标,所有人都觉得遥不可及。在马总讲这张图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相信。可是现在,别说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能真正做到综合金融的恐怕只有平安了。大家可能会说,那花旗不是综合金融吗?汇丰不是综合金融吗?为什么全世界能做综合金融的只剩下平安呢?这是因为前段时间,汇丰的全球主席在接受采访时讲,综合金融真正的意义是一定要做到1+12,2+26,综合金融的意义不在于同时拥有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企业,而是一定要做到所有的东西能够整合到一起,互相能够借到力,才能叫综合金融。所谓综合金融的核心就是“一个客户、多个产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叫综合金融。比如说集团旗下有银行、有证券、有信托、有保险,他们各干各的,虽然都给你挣钱,但这不叫综合金融。所以大家今天要明白的第一个概念就是什么是综合金融,综合金融一定要做到,让一个客户能够享受到多个产品的服务,这样才能整合企业资源,降低成本,实现真正的竞争优势,这样分析起来就可以把很多假的综合金融企业排除了。我们来看一下光大的例子,光大虽然是综合金融试点企业,但不符合“一个客户、多个产品”的要求。光大银行独立上市之后,光大集团只持有光大银行15%的股份,集团根本没有办法行使对银行的话语权,无法实现银行与其它子公司的整合。可以想象的出,光大银行不会一定要销售光大集团所辖保险公司的银保产品,他会根据市场上哪家保险公司给的手续费高来选择合作对象,因为它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所以在马总、汇丰银行的主席他们心目当中,中信、光大并不是真正的综合金融。在国际上有一个例子,汇丰收购了一家在美国市场份额很高的贷款公司,做了几年之后,汇丰的评估认为是失败的,为什么呢?按照价格收购的也不贵,也为汇丰赚取了很多利润,为什么是失败的呢?因为它没有办法整合,业务、客户资源、行销方式,没有办法与汇丰原来的业务形成互补、共赢的效益,做不到1+12,做不到这样,收购就是失败的,汇丰就是这样看待综合金融的。那我们就来说说平安,刚才我们说,平安是唯一一个能够做成真正意义上综合金融的企业,为什么平安可以,别人不可以?我认为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也是首要的,与中信啊、光大啊,甚至汇丰最大的不同,我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销售渠道的优势,作为我们以保险公司起家的公司,我们有两大渠道,一个是对公法人业务的财产保险,一个是个人的人寿保险的销售队伍。这两个渠道呢,刚开始为集团创造了很多的利润,做了很多业务,进来很多资产,这仅仅是刚开始,渠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一个客户,多个产品”,我们如果没有这支销售渠道,我们就跟光大、中信等都一样,我们可能还不如它们,因为他们的银行做的比我们大,我们就是做保险起家的,所以我们有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销售队伍,这支队伍是集团的宝贵财富,因为有了队伍才可能去卖别的东西,今天可以卖保险,下一步这支队伍还可以卖证券、银行的产品,这支队伍可以卖所有平安的产品和服务,这点优势是其它的金融公司包括汇丰和花旗都不具备的。这一点是马总心里面最重的一块砝码。第二个优势呢,我们把它叫做牌照优势,也就是政府的支持,政府画个圈,圈外的都不允许,那圈内的就是优势,大家会发现,平安拥有了金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金融牌照(平安与新加坡合资的大华基金将在近两个月批下来),这样的话,我们从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第三方资产管理、小额消费信贷,甚至货币经纪等,是名副其实的全牌照金融企业,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平安虽然很低调,却悄悄地把所有执照都拿到了,让人不得不佩服马明哲的执著和能量。没有这些金融牌照,就无法经营这些产品,哪来的“一个客户、多个产品”呢?所以金融牌照的优势,特别是现在刚刚确认的三家综合金融的试点,其它企业都要回归主业的铜墙铁壁,又给了平安一个千载难逢的腾飞的机会。第三个,整合优势,也是平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像前面说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只有15%的股份,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而作为平安,从我们最开始做这个架构的时候,马总就坚持对所有旗下子公司的绝对控股,现在我们对寿险、产险等100%的控股,我们控股信托、通过信托控股证券、包括我们对银行,我们收购深圳商业银行的时候,我们的控股89%多,一定要做到说了算,绝对的控股,要绝对的话语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综合金融的梦想,才能实现所谓的“一个客户、多个产品”的梦想,如果子公司都不听你的,就永远不可能整合出“一个客户、多个产品”。包括现在大后台的整合,我们在上海的后援中心,把所有的专业子公司包括保险、银行的客户资料、信息都整合到一个大后台,如果没有绝对的控股权能做到吗?做不到。所以平安为这一天做了充分的准备,用绝对的控股权保障了所有专业子公司的干部、人事、财务权都在集团手里,必须听我的,让搞综合开拓,就得搞综合开拓,所以能够实现专业子公司之间的专业与协作。前面呢,我们讲了平安独有的三点实现综合金融的优势,可能有点抽象,那我们来举几个容易明白的例子。第一个例子呢,来举一个寿险和银行之间的合作。第一来说一下平安寿险和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合作。之前,平安银行最大的势力只是在深圳,因为它是收购的深圳市商业银行,主要业务集中在深圳,但是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包括深圳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在深圳远远不行,没有名气,没有影响力,跟工行招行一比较,差距悬殊。后来,平安银行与平安寿险合作,就让平安寿险在深圳的一万四千多名业务员帮着给客户推荐平安银行信用卡。一开始银行方面不很看好,觉得这个路子行吗?中国银行业这么多年没有人这么干过,而且保险客户在银行来看都是低等资质的客户群,消费能力比较差等。结果事实胜于雄辩,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平安银行在深圳的发卡量跃居第一位,超过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好多人认为发卡量不算什么,不说明问题,那我们就看消费量,平安信用卡的刷卡消费类也成为深圳市场第一位,这下银行的人信服了,原来这条路子真的是可以的,原来多少年都干不出来的事情,跟寿险合作就干出来了。这件事还仅仅是一个开端,那我们接下来就说说未来的平安银行怎么发展,前期我们的刘家亮总调到深圳平安银行与麦肯锡公司合作进行一个项目,未来的平安银行(包含了深发展银行)怎么才能超常规发展,如果同工商、民生等银行逐步的去开店面一步一步发展,一个一个开店、一个一个开展对公业务,那样的话平安银行永远追不上别家银行的发展,毕竟我们是一个小的银行,马董这几年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让我们的银行超常规的发展,要比别人发展速度快,其实在我们之前所看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