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正确看待和促进大学生就业201330010330李玙保险1302班3月,临近毕业之期。12级的同学们大都早已踏过找工作的洪荒,就业的压力自然落到了13级同学们的身上。周围的同学们,一边焦头烂额地啃着生涩难懂的专业课,一边不断关注着就业信息,笨拙地模仿着学长学姐的样子,匆匆地带上简历,穿上正装,奔赴一个又一个的面试地点。看着他们如此劳累匆忙,我不禁想问:找工作,真的那么难吗?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大学生就业”,没想到,有些新闻标题竟有那么一点“触目惊心”。例如,“2016就业形式严峻:千万大学生入职场找饭碗”、“人社部:今年高校毕业生765万,比去年增16万”。这类的新闻,大抵都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业岗位增加数量赶不上大学毕业人数增加的数量,再加上每年几十万的海归大军,非名校生们被压得几乎喘不过气。可是,大学生就业难就只是因为待就业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不匹配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需从多角度来看待。首先,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归根结底是高校数量以及招生人数的增加,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9日,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比2013年增加48所,增长率为2.18%。而2014相比,2015年普高数量更是多出了307所之多,增长率达到了12%左右。并且,新增的学校中,90%以上办学层次属于本科,且民办院校的比例超过了85%。而伴随高校数量增加的必然是招生人数的增加。相比之下,在我父母考大学的年代,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大学是一个不断淘汰的过程。高中生们在高考前要参加全国各省预考,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正式高考,在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录取率也只有10%不到。毫无疑问,一个大学生头衔的含金量早已不如从前。另外,在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增加最多的是那些民办高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本院校。事实上,要考入这些学校并不难,考生并不需要具备多硬的数理化政史地知识。在我曾就读的高中,本科升学率为98%。所以,那些在高中就不认真读书的同学,升入大学,如果没有改掉以前的坏习惯,整日跷课、打游戏、唱K、旅游,那么在他们大学毕业之时,找工作很困难就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所以,大学毕业生质量的下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高校本身对学生就业的引导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职业规划可2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大多数人都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这就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在大一的时候,面对不喜欢的专业,听不懂的课,跟不上的节奏,很多同学十分迷茫。据我所知,我校有许多老师都拥有全球职业规划师资格证书,他们会对同学进行指导与规划,但是名额有限,能得到指导的往往是那些对职业规划稍有意识的学生。因为只有这些学生,才会主动去接受这些信息,去主动找老师做咨询。到了大三大四,就业办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我们学校的就业办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及时发布最新的实习招聘信息,十分方便,同时,就业办也在积极与招聘企业接洽,举办大型招聘会,这些都会对就业率有所促进。但是,在有些学校,对学生管理懒散,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就业办办事效率低,没有及时传递就业信息,这些都会导致那些比较被动的同学就业失败。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那就是必须从学生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人讲金融行业工资高,可也有金融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有人讲学中文就业难,可据我了解文学院一学长在武汉实习时的底薪就有8000元。所以,很多情况下,无关学校,无关专业,真正决定就业的,是学生自己。大学四年,有人马不停蹄,社团、公益、学生会、企业实习、成绩一样没有落下。试问,一个成绩优异,社团学生会工作经验丰富,手上又握有多份实习的学生,如果口才不会太差,会找不到工作吗?另一个极端是,有些人,大学四年,跟住了四年养老院没有差别,上课睡觉玩手机、回寝通宵打游戏,实习、专业证书一样没有,到毕业时候,面试官一问三不知,这样的学生能找到好工作吗?所以,能决定大学生就业是与否、好与坏的只能是学生自己的能力,而大学生能力总体的下降趋势是导致就业率不高的罪魁祸首。既然找到了症结,自然能开出良方。高等院校扩招是历史趋势,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必经之路,在现阶段是不可抗的。但在扩招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注重数量的增加,而要把重心放在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毕业生,而不是让大学成为一个发文凭的机器,让学生四年后除了多了大学毕业生这样一个身份外,什么也没有得到。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一个人18到22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里,这里,也必将给予学生些宝贵的东西。刚成年的孩子们,在大学3里,要自立,要学着如何好好与他人相处,要学会宽容与忍让,要学会沟通与交流,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会忍受孤独……大学,是塑造学生性格与人生观的地方。所以,我认为,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性格、品格的培养更为重要。高薪聘请的国外教授,不如多聘几个辅导员、或者是心理辅导老师。如今大学里,由于教师资源不足,老师们很少能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只能闷在心里,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其实,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很多事,或许过来人一点拨,当事人就能恍然大悟,瞬间释怀,若是一直憋在心里,只会永远想不清楚。我们一个年级,十几个班级,只有一名辅导员。辅导员平时工作繁忙,学生有了烦恼,根本不愿意去麻烦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刚进大学时不懂事,没能好好学习,辅导员关注到了这点,能稍稍有所提点,但或许这名学生之后的人生轨迹,将大大改变。我朋友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实行的是本科生导师制。她在刚进大学时,导师就把她和其他学生约出来,像他们介绍了本专业四年的学习课程、目标,并在之后的日子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问问学习境况,解决同学们学习上的困难。对那些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导师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或者转专业。这样培养、引导学生,对学生职业的规划、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由于资源缺乏,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高等教育地发展,教育会慢慢地更加全面。同时,企业要是想招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毕业生,可以与高校进行一系列的合作。比如招一些低年级的实习生进行培训,或者让学校定期派学生来企业进行参观等。当然,政府的政策也很重要,很多地方都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代就业。在我所在的地区,对于回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实行三年免营业税的政策。也可以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站,旨在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发挥政府职能与高校、人力资源机构通力合作的优势,搭建新平台,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狠抓政策落实,有效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通过工作站提供就业见习基地岗位信息,深入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定期更新发布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兼职等岗位信息,通过工作站进行大学生求职意向登记,与用人单位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提供一对一岗位配置服务。组织职业规划大讲堂、一对一就业指导等针对性讲座活动。根据大学生需求,举办分行业、分专业等不同4规模校园招聘活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大学生自身谈起。第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大学期间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习,主动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这些东西都能在面试时为自己加分;同时,大学生也要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去追求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劳动无贵贱,何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应该放下高姿态,没有谁一来就当高管,大家都是从基层做起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总之,虽然随着每年大学毕业人数和海归人数的逐年增长,看起来就业变得越来越难。但是,只要你充实地度过大学四年,好好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大学能给予你的,就是在四年后从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