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成瘾行为1、请以“成瘾行为”为主题,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2、结合自己或社会案例行文,1000字以上。3、注意格式。4、需要原创,发现抄袭现象,严重时会予以不及格处理。成瘾行为(addictivebehaviors)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或愉快感而形成的。成瘾的概念来自于药物成瘾,是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虽然这样做会给自己或已经给自己带来各种不量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一些嗜好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如有人酷爱读书,在烦躁、头痛难耐的时候,一读书也就不痛了。然而某些有害嗜好,如处方药滥用成瘾、吸毒、吸烟、酗酒、赌博、网瘾及纵火癖等却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危害社会,属于病态的成瘾。现代人手机成瘾:方便了生活疏远了感情不知何时开始,智能手机时代已悄悄来到。生活中,人们似乎已完全离不开手机。吃饭时,拿出手机,拍下食物,晒个微博;看演唱会时,掏出手机,录个视频;朋友聚会时,一圈10多个人,几乎人人都低头玩手机——发微博的,玩游戏的,发短信的……就这样,手机慢慢已经占据了你大部分的生活。吃饭、睡觉、玩手机,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生活的写照。近日,美国演员查勒妮拍摄了一段跟手机相关的短片,记录了女主角没带手机的一天。这一天,她清晰地看到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病态迷恋。没人在乎你只在乎手机如今,这个时长2分钟的短片观看量已达2000多万次。视频一开始是一男一女从睡梦中醒来,开始新的一天。查勒妮扮演的女主角看着男朋友,他的男友正在专心地玩着手机,完全没搭理她。随后,女主角出门,开始了没带手机的一天。和友人见面,友人一直在打电话,把她晾在一边;朋友聚会,没说两句,其他人就开始玩手机,完全忽视她的存在;去海边玩,一个男士在向女友求婚时,还不忘用手机拍下这一时刻;去听音乐会,人们都站起来录像,而不是安安静静地欣赏……视频末尾,一天结束后,查勒妮和男朋友准备睡觉,男朋友还在玩手机……很多看了这段视频的人都觉得,它让人感觉不安,因为很多人都没有真正意识到,手机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短片是查勒妮自己写的剧本。她说:“想到要拍这段视频,是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太荒唐可笑了,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只顾盯着手机,而没有亲临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时刻,这让我感到难过。”尊重他人停止手机上瘾事实上,这种过于依赖手机的行为,已引起人们的警惕。在英国,人们把那种社交场合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看手机的人称为“phubber”。据英国《每日邮报》所做的一项调查,现在有1/3的受访英国人承认自己是phubber。其中44%的受访者每天花费半个小时在手机上;8%的人每天有3个小时要和手机打交道;3%的人每天玩手机5个小时。据悉,目前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已相继展开停止“Phubbing”(玩手机)的运动,号召大家停止Phubbing,尊重他人,尊重食物,停止“手机上瘾”“饭前拍照”等行为。据悉,为了让人们安心分享美食,纽约的几家饭馆明确禁止客人对餐点拍照;还有一些餐厅,会要求客人在就座后把手机“上交”,暂时帮忙保管,让他们吃饭时远离手机的打扰。查勒妮今年开始有了不靠手机生活的想法。她说,因为工作原因,她还得每天带着手机,但她尽量放在包里,“其实很多事情,只要感受那个时刻就好,没必要非得拍下发张照片”。方便了生活疏远了感情也许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查勒妮的想法,他们会认为,正是因为手机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方便。在手机刚刚出现的那个年代,无数人为此感到兴奋和惊讶,因为它让人与人的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但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它甚至吸引了人们过多的注意力,反而开始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好不容易放假回到家中,你仍低着头玩手机,可能有时你会后悔,觉得应该陪爸妈说说话,但实在躲不开手机的诱惑。甚至有时候手机对情感也会有影响:多少女生因为男朋友没有及时回复自己短信,没有经常打电话,积怨已久,某天突然在电话那端提出分手。57岁的罗斯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几年前开始,他就不再用手机。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有多么不方便,但罗斯认为,没有手机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少方便。比如当他跟朋友约好下午1点在星巴克见面,朋友在12:50没办法打电话告诉他:“我得迟一点,大概20分钟。”这迫使朋友不得不准时出现。而如果他有手机,这就会变成另一种情景:“1点星巴克见”并不意味着真的是1点,甚至也不是在星巴克。他们随时可以打电话改变行程:如,“我有点事,要不改天吧”,或者“我正好在某商场逛街,要不我们在这里见?”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给孩子购买了手机,因而也常常看到很多学生的手机总是手不离身的情景。由于中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导致他们在手机上网与游戏中迟迟不可收心。如果让孩子偶尔接触一些手机新事物,这对孩子的成长能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而如果孩子长期沉迷于游戏中,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而如果孩子通过手机聊天,误交损友,这对孩子自身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也有着一定的危害。除此之外,当手机成为孩子重要的交流媒介时,他们就会自主减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性格变得孤僻、怯懦与偏执。近来有专家研究表明,爱发短信的青少年,思考问题难以深入,凡事急于求结果,性格比同龄人更冲动。常用手机上的联想输入功能发短信,会使孩子们做其他事时只追求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现在大多数智能手机,都是触摸屏的,孩子操作时,只要用手触摸屏幕就行,这样可能会对孩子手指的敏感度、灵活性造成影响,“操作手机,只需要一两个手指,其他手指的灵活性就降低了。”还有,长时间接触那些绚丽的画面,孩子习惯了从画面中获取所要的内容,而对于今后要学习的文字,会产生规避心理,形成阅读障碍。同样它也不免存在着对我们身体危害的因素,医学专家认为,手机中含有许多诸如砷、汞、镍等有毒金属,如果这些有毒金属长期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就很容易引发病变。青少年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青少年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作为青少年的家长,需重视起孩子对手机的使用情况,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使用时间,避免孩子对手机产生过多的依赖性。要尽量多要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给孩子真正的温暖。多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多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以同样轻松但积极的娱乐方式逐步代替自已的手机世界。如运动项目、旅游等,然后再逐步转移到学习上去。其实,我们有闲暇时,可以好好回想一下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离家在外,收到父母的书信,那种难以言表的幸福感;朋友见面,恨不得把一肚子话都说出来的开心感。(2)社会成瘾生活行为方式成瘾行为是指个体出现强烈地、被迫地连续或周期地求得某种有害物质的行为,其目的是取得或维持某种特殊的心理快感或避免停用时的痛苦,为此用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传统的成瘾行为是指药物依赖,现代社会关注的成瘾行为大大扩展,如吸毒、吸烟、酗酒,甚至认为成瘾行为包括游戏成瘾、电视成瘾、网络成瘾等。1、药物滥用的成瘾生活行为方式①吸烟。吸烟成瘾者习惯于血液内存在一定浓度的尼古丁状态,当尼古丁浓度下降时吸烟者就渴望恢复原有的状态。如烟瘾得不到满足,就会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无所适从,身心机能活动水平下降,并且千方百计地寻找吸烟的机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②酗酒。酗酒的特点是对饮酒不能自控,人格特征表现出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对人疏远等。酒醉后对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下降,病理性的醉酒会出现意识障碍,产生幻觉、错觉、被害妄想,有显著的情绪兴奋、易激怒,出现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在社会病理和个体精神病理的影响下,饮酒者极易发展为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③吸毒。吸毒是对药物的滥用,是一种成瘾行为。研究也表明,吸毒者有明显的人格问题,如反社会性、情绪调节较差、易冲动、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追求立即的满足。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不良状态。这类人常出现意识障碍,有幻觉、妄想等症状,对客观现实不能真实地反映;智力水平严重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减退;对工作、生活中的事不关心,人际关系不良,对亲人的情感淡漠,行为冲动,易激怒,为获得毒品不计其后果甚至是生命,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危害性;人格改变,出现自知力差、说谎、缺乏自尊,无责任感等。2、与社会科学技术相关的成瘾生活行为方式①电子游戏成瘾行为。特别是青少年尤其突出。迷上电子游戏常常会发生学习困难,变成只善于对游戏机反应的小机器人,影响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对其它娱乐方式、工作、学习都不感兴趣。通过对游戏“过关”的高分数,能建立成就感,也能增进动作技能的协调性,但专注于单一的电子游戏活动,难以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多种能力的提高,影响判断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有的孩子甚至为了满足“游戏瘾”,靠不吃饭省钱、偷窃等方式凑钱打游戏,人的自控能力水平下降,人的行为有明显的破坏性、危害性。②电视成瘾。电视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成为现代人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增进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电视成瘾者,以电视为中心,社会交往对象是电视,对现实的接触以电视为蓝本,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对自我的现状和未来、工作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常采取逃避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降低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沉迷于电视中,生活缺少进取的目标,离开电视会出现到孤独、无聊、无趣等。③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指的是成瘾者无节制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其典型表现是生物钟紊乱,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意图或行为。(3)与社会经济文化相关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1、赌博成瘾。尽管赌博行为在我国为非法活动,但在当今社会,赌博行为已经渗透到各种文化群体、各种社会阶层。有一种赌博叫做病理性赌博或强迫性赌博,即非赌不可。赌博成瘾者如果试图戒赌,会出现焦虑、失眠等戒断症状,一旦开赌,症状立即消除。2、炒股成瘾。股市行情瞬息万变,股民要承受多种压力,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股市行情的多变性使股民经常处于紧急应变的氛围之中,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不安、郁郁寡欢、幻觉妄想等不良心理;有些股民在股市受挫折后,自责自怨,情绪、行为失控,面对债务缺乏生活的希望,甚至轻生;某些股民因股市暴涨而狂喜,精神的亢奋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大脑大量充血,血压急骤升高,会给肌体造成难以承受“重荷”。3、迷信。迷信是指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尤指相信占卜、相命与鬼神。迷信具有精神寄托的社会功能,有一些心理支持作用,可以调和社会中利益冲突。但是它在更多场合下是有害于健康的,一定程度上约束人的行为。并且迷信本身就可能成为致病的原因,如曾出现的“恐缩症”就是一例。迷信观念与行为有时和精神病态症状类似,但是一种群众性的错误感知和认识行为,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教育和现实生活检验使之自动放弃或改变迷信观念和行为。4、气功出偏。气功出偏又称走火入魔,是指由于气功操作不当,如每日练习次数过多,处于气功状态时间过长而不能收功,出现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气功作为一种健身、治病的手段,并不适合于一切人,有不良人格素质倾向的人应慎重。(四)健康的四大基石。1、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2、对于高中学生,健康的四大基石可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1、食物多样化2、减少脂肪摄入3、增加富含纤维食品平衡膳食1、按时一日三餐2、使用新鲜食品3、少吃煎炸食品4、少喝含糖饮料第一方面:合理膳食良好的个人饮食行为每天锻炼1小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运动量适宜,多做有氧运动,选择良好的运动场地,避免伤害事故,避免在雾天、受污染的环境中运动。第二方面: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饮酒,拒绝毒品;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