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概要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医教研室张慧玲中医常用治法学习要点:掌握妇科常用十种治疗方法及代表方剂;掌握常用外治法;熟悉药物在妇科中的应用及禁忌。中医常用内治法(四个基本大法十个治疗方法)(一)补肾滋肾肾阳虚衰肾阴亏损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天癸、冲、任失调,而发生经、带、胎、产诸疾温肾及补益肾气,为妇科病常用的一种治法。肾气虚惫精血耗损肾气虚冲任不固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治法:滋肾益阴,填精益髓常用的代表方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肾阳虚治法:温肾助阳,补益命火常用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冲任失于温煦,命门火衰经带胎产杂(二)疏肝养肝肝藏血,主疏泄,喜调达。而司血海,女子肝气平和,经脉流畅,血海宁静,经孕产乳正常。但女子数伤于血,气分偏盛,情绪易于激动,而伤于肝,肝失调达,疏泄无度,冲任不调,致使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以疏肝养肝为主病因病机治法代表方剂常用药物抑郁忿怒肝气郁结冲任失畅疏肝解郁逍遥散四逆散乌药汤柴胡、香附、郁金肝郁化火气火上逆热伤冲任疏肝泻火丹栀逍遥散、清肝止淋汤栀子、牡丹皮肝血不足冲任血虚养血柔肝四物汤、滋血汤、养精种玉汤…肝阴不足肝血愈虚肝阳偏亢平肝潜阳一贯煎,三甲复脉汤…注意:1.疏肝行气之药多辛燥,用量不宜过重;2.应适当配伍清润平肝之品,如芍药、玉竹之类;3.育阴药容易滋腻,宜稍佐行气之药,如枳壳、砂仁等;4.肝郁气盛者,容易肝气横逆犯胃,木盛则克土,故疏肝方中,宜佐以健脾之品,如逍遥散中配伍白术、茯苓,即是此意;5.若肝气挟冲脉之气上逆者,则宜平肝降逆,引血下行,常用药物如芍药、代赭石等。(三)健脾和胃素体脾胃虚弱脾胃虚弱饮食、劳倦所伤冲任不调健脾补气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人参、山药、茯苓等脾阳不振湿浊内停下注冲任带下病、妊娠水肿健脾利湿完带汤、全生白术散脾胃虚弱生化之源匮乏冲任血虚经带胎产诸病健脾养血归脾汤、八珍汤胃失和降胀满呕逆和胃降逆(健脾和胃)香砂六君子汤陈皮、砂仁等胃中积寒受纳失权温中和胃理中汤、半夏茯苓汤砂仁、白豆蔻、藿香、丁香、炮姜、吴茱萸胃中郁热邪热入里妊娠呕吐产后便秘产后发热清热和胃泻热和胃白虎汤、麻子仁丸之类常用药物如竹茹、黄芩、黄连、大黄之类妊娠恶阻,久吐损伤胃阴或热邪损伤胃阴者养阴和胃常用药物如石斛、麦冬、天花粉、胡麻仁之类不宜过用滋腻或攻伐(四)补益气血四物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熟地黄、枸杞子、黄精补血为主佐以益气血虚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之类补气为主佐以养血气虚冲任不固(五)活血化瘀寒凝热结气滞气虚血证痛证癥瘕肿块月经不调闭经血瘀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赤芍、丹参、红花、桃仁、牡丹皮、益母草、当归、川牛膝、泽兰、山楂、三棱、莪术、延胡索、水蛭、虻虫(六)理气行滞解郁、行气、散结、降逆乌药汤、金铃子散、加味温胆汤、苏子降逆汤香附、香棱丸、木香、乌药、枳壳、陈皮、砂仁、川楝子、橘核、荔枝核之类气机郁滞气逆上壅气结积聚月经失调、痛经、癥瘕(七)清热凉血感受邪热影响冲任热邪入血血内蕴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月经过多血崩经行吐衄胎漏恶漏不绝产后发热苦寒清热甘凉清热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银花、连翘、黄柏、鱼腥草等清热凉血芩连四物汤、清热固经汤、两地汤、清经汤等生地黄、牡丹皮、桅子、赤芍(八)温经散寒金匮温经汤、良方温经汤、艾附暖宫丸、当归四逆汤肉桂、附子、艾叶、吴茱萸、干姜外寒内寒虚寒实寒冲任壅阻血气运行不畅痛经闭经不孕带下月经不调(九)利湿除痰湿有寒湿和湿热之分温经扶阳、燥湿利湿健固汤、苓桂术甘汤、全生白术散苍术、白术、茯苓、猪苓、草果、生姜皮水湿停滞不化阻遏阳气寒湿经前泄泻子肿温化水湿清热利湿(常清气泄热与燥湿利湿药伍用)止带方茵陈、败酱草、车前草等湿郁日久化热感受湿热之邪带下病痛经阴痒湿热下注、损伤冲任脾气不运痰湿内留带下病聚液成痰下注胞宫不孕症燥湿化痰苍附导痰丸、涤痰汤常用药物如胆星、法夏、橘皮、白芥子等(十)解毒杀虫湿热蕴郁,浸淫阴中热淫于内,与血相结可以成毒,毒邪为害崩中漏下带下五色解毒除湿伍用清热解毒药五味消毒饮、萆解渗湿汤湿毒与热毒伍用活血化瘀药阴中生虫清热解毒,去湿杀虫解毒药物: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苦参等;杀虫药物:蛇床子、百部、雄黄等也可用外治法:有外阴熏洗、阴道冲洗、阴道纳药、肛门导入、外敷、热熨、切开排脓、药物离子导入、针灸、推拿、割治、拔火罐等。(十一)中药周期疗法(参考)中药周期疗法是用中药来调节月经周期的一种治法。本治法是以“经水出诸肾”的理论为指导,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肾的阴阳变化规律,结合月经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进行分期用药的一种调经方法。常用于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不孕症等的治疗。理论:“经水出诸肾”方法: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肾的阴阳变化规律,结合月经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进行分期用药的一种调经方法。经后期:又称阴长期,经血排泄之后,血海空虚,正值蓄养阴精。滋肾阴养精血经间期:阴阳转化。补肾阴加入温肾助阳及活血之品使阳施阴化出现氤氲之侯经前期:又称阳长期,未怀孕,血海由满而溢。补肾为主,佐以滋水重阳。行经期:因势利导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周期疗法分期用药的原则调周治疗是根据月经生理特点立法的,临证时还应按不同病种的不同病理变化灵活运用。例如崩漏与闭经就有先后缓急之不同前者在出血期以辨证止血治标,血止后辨证调周治本;后者则辨证通经为先,再继以辨证调周治疗。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医妇科治疗大法(参考)从妇科病产生的机理上看: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胞宫的损伤。必须明白中医治疗的最高境界和着眼点是“以平为期”。故有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四项基本原则,六个治疗方法。目的在于恢复脏腑、天癸、气血、冲任、胞宫的正常功能。每个“调”的原则下列出治疗大法。如在调补脏腑中有“滋肾补肾、疏肝养肝”等治疗大法。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突出“调”字的治疗原则一、调补脏腑(一)滋肾补肾1、补益肾气——寿胎丸、归肾丸、固阴煎2、温补肾阳——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温肾健脾——健固汤、内补丸3、滋肾益阴——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滋阴凉血——两地汤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调肝汤、一贯煎肾阴阳并补——龟鹿二仙膏、二仙汤阴阳互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二)疏肝养肝1、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汤、四逆散疏肝健脾——逍遥散、痛泻要方2、疏肝清热——丹栀逍遥散、清肝引经汤、宣郁通经汤3、养血柔肝——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平肝潜阳——三甲复脉汤镇肝熄风——羚角钩藤汤4、疏肝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三)健脾和胃1、健脾法:健脾养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健脾除湿——白术散、完带汤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2、和胃法: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清热降逆——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温中降逆——丁香柿蒂汤、干姜人参半夏丸二、调理气血(一)理气法1、理气行滞(与疏肝法同用)2、调气降逆(与和胃法同用)3、补气升提(与健脾法同用)(二)调血法1、补血养血——四物汤、滋血汤2、清热凉血——清经散、保阴煎3、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银甲丸4、活血化瘀活血祛瘀——王清任的逐瘀汤(血府、膈下、少腹)、生化汤祛瘀消癥——桂枝茯苓丸、大黄螷虫丸化瘀止血——失笑散三、温经散寒祛实寒——良方温经汤补虚寒——艾附暖宫丸、金匮温经汤四、利湿除痰温化水湿——白术散、健固汤清热利湿——止带方燥湿化痰——涤痰汤、苍附导痰丸五、调治冲任督带1、调补冲任——补肾固冲丸、固冲汤2、温化冲任——温冲汤、温经汤、艾附暖宫丸3、清泻冲任——清经散4、疏通冲任——柴胡疏肝散5、和胃降冲——小半夏加茯苓汤、安胃饮6、扶阳温督——右归丸、二仙汤7、健脾束带——健固汤、完带汤以往多认为肝肾为冲任之本,调补肝肾即益冲任之源。六、调养胞宫1、温肾暖宫—艾附暖宫丸、温胞饮2、补肾育宫—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滋肾育胎丸、五子衍宗丸、育宫丸3、补血益宫—完胞饮4、补肾固胎—大补元煎、寿胎丸5、益气举胞—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汤、升麻汤6、逐瘀荡胞—桂枝茯苓丸、生化汤、桃红四物汤、脱花煎、逐瘀止崩汤7、泻热清胞—清经散、清热调血汤、清热固经汤8、散寒温胞—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中医常用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伤之理”外洗阴户、阴中纳药、肛门导入等外治方法始于汉代(《金匮要略》)。特点:多途径给药,局部治疗,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可与内治法配合使用。外治法适用于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子宫内等局部病变。常用清热、解毒、杀虫、收敛等药物一、熏洗法——熏蒸、浸浴作用:清热解毒,止带消肿适应症:阴疮、阴痒、带下病二、冲洗法——以器械注入药液,冲洗外阴、阴道作用:清洁阴道,解毒杀虫、止带止痒适应症:阴痒、带下病,术前准备三、纳药法——以栓剂、胶囊或膏剂纳入,留置时间较长、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作用:清热解毒、去腐、收敛、生肌、止血适应症:阴痒、带下病四、贴敷法——药膏、药末或袋装中药蒸敷作用:解毒、消肿、止痛、利尿、托脓生肌适应症:痛经、慢性盆腔炎、癥瘕、产后尿闭五、宫腔注入——把注射液注入子宫、输卵管作用:活血化瘀通络适应症:宫腔、输卵管粘连、痛经、不孕等。六、肛门导入——栓剂纳入或药液保留灌肠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通络适应症:慢性盆腔炎、癥瘕七、离子导入——通过直流电场经皮肤粘膜导入作用:活血化瘀适应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八、滕疗利用中药的透皮作用作用:温通止痛适应症:痛经、盆腔炎、输卵管阻塞、徵瘕等。九、介入治疗。1、所有外用制剂必须按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消毒后使用,所有自煎外用药水,必须煮沸20~30分钟以上备用。2、治疗部位常规清洁或消毒。3、月经期干净3~7天后才进行外治;4、外治期间,禁房事和盆浴;5、经期和产后禁止阴道冲洗和纳药;6、妊娠期不宜用冷敷、热敷及导肠法;7、患者自行操作治疗者必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进行;8、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局部外治与全身调治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辨证沦治。经期、妊娠期、产后、哺乳期中西药用药宜忌(一)经期用药宜忌1、“经前勿补,经后勿泻”:经行以通畅为顺。经后资经血之源。2、经期:(1)忌用大苦、大寒、大热、过涩之品,以免戕伐脾胃,折伤肾气,或有留瘀之弊。(2)月经过少、闭经者虚证为多,当遵循“欲以通之,必先充之”的原则补而通之。(3)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者虚多、热多,常挟瘀滞,治宜:补气――使血有所统;清热――使热除血安;化瘀――使瘀去血归经。(4)出血多时慎用或禁用当归、川芎等辛香动血走窜之品。(二)妊娠用药禁忌--西药1、抗肿瘤药:烷化剂或抗代谢药物均可致畸,孕期禁用。2、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为弱致畸,孕妇禁用;朴米酮与丙戊酸钠均应慎用。3、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大剂量致畸,慎用;消炎痛可能造成胎儿动脉导管过早闭合,孕晚期避免使用。4、降压、镇静药:利血平—般剂量可引起新生儿鼻塞,肌长力低。硝普钠影响胎盘灌注量,危及胎儿,还可使胎儿颅压增高;吗啡与哌替啶对胎儿呼吸产生抑制作用。巴比妥类孕妇应用大量时,胎儿出现宫内生长迟缓,慎用。5、维生素类:孕妇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可致新生儿血钙过高、智力障碍、肾与肺小动脉狭窄和高血压。6、抗生素:(1)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致先天性耳聋和前庭损伤,大剂量可致新生儿黄疸。(2)氯霉素应用过量可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和灰色综合征(3)孕早期应用灭滴灵,易造成胎儿先天性肿瘤,应慎用或禁用(4)磺胺类: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核黄疸和变性血红蛋白血症,孕妇禁用。(5)四环素族:四环素、强力霉素均为典型致畸药,禁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