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五章《城市供水设施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五章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民国时期,益阳城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肩挑手提直接取用资江水。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起,市达人袜厂等一些单位开始在资江边安装水泵从资江抽水,直接供生产、生活使用。1963年,中共益阳地委行政科建成益阳自来水厂,为地委机关及其周围少数单位、居民供水,日供水能力500吨,供水管道长1200米。1966年益阳自来水厂移交给益阳市,1968年建成三圣殿水泵房和西门口水塔,日供水能力为5000吨,资江以北城区开始使用自来水。1973年成立益阳市自来水公司。1963~1975年,城区供水能力很小,自来水普及率很低。1975年建成日产水3万吨的会龙山水厂,完成桃花仑水厂扩建,形成日供水8000吨的能力,建成经资江一桥过资江的自来水管道。至1977年,城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3.8万吨,供水干管长38.1千米,城区自来水普及率仍低于50%,自来水水质合格率为88%。改革开放后,加大了城区供水设施建设,1983年和1988年先后2次扩建桃花仑水厂、1985年和1987年先后2次扩建会龙山水厂,1993年完成三水厂新建第一期工程,1983年7月铺设第一条从江底过资江的供水干管,逐步扩大、完善了供水管网,至1993年末,城区日供水能力达23万吨,供水干管长125千米,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7%,城区供水已供大于求,1978~1993年自来水水质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7.5%以上。益阳地改市以后,中心城区的供水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1998年再次扩建会龙山水厂,2001年完成三水厂新建二期工程;完成了四水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建设用地的征用拆迁安置工作和“三通一平”;及时为城市新区建设供水管网,进一步完善旧城区供水管网,共新建、改造供水管道241.55千米(其中,1996年铺设第二条从江底过资江的供水干管,2000年沿319国道铺设15公里长的供水干道至沧水铺,2010年沿银城南路铺设17.8公里长的供水干道至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在东部新区新建了日供水能力为10万吨的东部新区供水加压站,并采用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建立起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供水调度指挥管理系统。至2011年,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达36万吨,能满足中心城区供水需要还有富余,公司供水管网总长372公里,自来水普及率100%,从1991年起自来水水质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1963~2011年益阳市中心城区历年供水情况见表5-0-1。表5-0-1:益阳市中心城区历年供水情况表年份供水量(万吨)供水干管长度(千米)销售量(万吨)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备注19630.051.2<519650.158.06<519773.335780199319942012533009799.720013620526069899.4201136372307910099.7第一节1950~1963年城市供水概况民国时期,益阳城区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肩挑手提直接取用资江水,一部分靠人工直接取用城区湖、塘、沟水,只有个别地方使用井水。若遇洪水季节,水混浊,多采用静置法或放少许明矾搅拌使其澄清。是时,城区还有不少人以从资江桃水出卖水为业,自己不愿下河挑水的家庭、商店或缺劳动力的居民,买河水使用。每担水卖价1~5分。上世纪50年代初期,益阳城区生产生活用水情况无根本改变,仍主要靠肩挑手提直接取用资江水。较大的企业、单位雇专人从资江挑水;还有以从资江河里挑水出卖为业的人;个别地方用井水,市三中等单位的深井备有辘轳提水。当时,沿江居民及江上往来船只,将垃圾、粪便等废弃物倒入江中,污染资江水域。为净化水质,居民将江水挑回家后,多用明矾放入水中,待水中杂质沉淀后再用。为保持水源清洁,市人民政府组织宣传,禁止将粪尿、垃圾等污物倾倒至河中,还修建和设置了饮用水专用码头。1952年,市人民政府在城区居民主要挑水码头,放置13块回字型木排,木排中央设1.5×1.5米的水面供居民挑水,以拦截污物,改善用水质量。1953年后,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各街道办事处给居民住户分发漂白粉,用于饮用水消毒。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起,市达人袜厂、资阳织布厂、益阳师范等一些单位开始在江边安装水泵从资江抽水,直接供生产、生活使用。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厂、机关、学校、公司等单位用水量增加,在资江边安装水泵抽水的单位越来越多。使用井水的单位也陆续安装水泵从井中抽水。至1963年,城区直接使用单位自安水泵抽的河水、井水的居民人数约占城区总人口的10%。第二节中心城区水厂建设一、1963-1965年城区水厂建设1962年,为解决益阳地委和益阳行署机关生活用水问题,由益阳地委行政科从有关单位抽调5人,组成益阳自来水厂筹备处,投资5万元,筹建益阳自来水厂。厂址选在地委行署机关附近的桃花仑大队大队部后面与益阳茶厂交界的小山坡上,占地4.5亩。1963年上半年,在厂区先后建成净化场、小型沉淀池、过滤池、200立方米清水池及临时办公室。同时,从原益阳钢铁厂借来2套小型机泵安装在从益阳织布厂借来的木质趸船上,趸船停靠在大渡口轮渡码头下首,变压器安放在原益阳地区人民医院围墙内。资江水抽上来后,经管径为200毫米的管道送至山坡上水厂,原水在水厂经砖砌筑的小型沉淀池和过滤池加工后,流进容积为200立方米的清水池,然后自流至各用户。同年下半年水厂建成供水,日供水能力500吨,供水管道长1200米(管径50㎜的700米,管径40㎜的500米)。从此,地委、行署机关和附近的单位、居民用上了自来水。1965年,水厂大渡口江边趸船上的水泵机组换成2台80SM-6型四级泵,配用2台JO63×4-14KW电机。桃花仑水厂建成初期,生产和生活条件很差,河边泵站至山上水厂之间没有通信设备,全靠约定时间开机、停机,或步行传递信息;自流供水,压力小;设备常出故障,经常停水;水质也得不到保证;水厂没有围墙,更没有生活、后勤设施。二、1966-1977年城区水厂建设(一)扩建桃花仑水厂1966年3月,益阳地委行政科将益阳自来水厂移交给益阳市人民委员会建设科管理,更名为益阳市自来水厂(1973年成立市自来水公司,该水厂改为桃花仑水厂,或称一水厂)。同年,水厂在茶亭街建三个售水站,安装益阳市第一批消防栓,并搭建二级加压简易工棚,开始给售水站加压送水。1968年,大渡口一级泵房建成投产,水泵机组从木质趸船移至江边新建的固定水泵房,水泵机组更换成2台机组,1台为100SM-7型多级泵、配55KW电机;另1台为100SM-6型多级泵、配40KW电机。1969年,建成加压间,加压间安装10SH-9A型水泵配55KW电机加压机组2组,开始二级加压送水。同时铺设新的供水管道,扩大用户。至1970年底,日供水能力增至1500吨,供水管道增加到10千米,用户达150户(主要是单位用户)。1971年,改造沉淀池和过滤池,并建成容积为1500立方米的清水池。1973年,建成重力式无阀滤池2组和容积为1500立方米的清水池1座,日供水能力到达3000吨。1974年,水厂进行改造:一泵房机组更换成6SH-6型水泵配JO2-81-4型55KW机组2组,新安装180KWA变压器1台。至1977年,日供水能力达到8000吨。(二)新建三圣殿供水站和西门口水塔为解决资江以北城区居民用水问题,1968年建成三圣殿水泵房和西门口水塔。该水泵房位于三圣殿地段资江边、原人民印刷厂江边码头下首河床上。由湖南省建筑研究设计院设计,是井泵合一的地下水泵房,机组从底板下的井内抽取地下水直送用户,水质未经任何处理,铁、锰含量严重超标。泵房日供水能力为5000吨,实际使用1500—3000吨。西门口水塔位于城内西门口地段、原市针织厂厂区北面,与三圣殿水泵房对置配套。该水塔塔顶水箱容积为200立方米,塔下建有加压间。三圣殿水泵房开机送水时,水塔下面机组开机加压,送水上塔,塔顶水箱水满关闸。三圣殿水泵房停机时,西门口水塔开闸放水,回供管网。三圣殿水泵房和西门口水塔从1968年投产,从此资江以北城区开始使用自来水。1975年10月资江一大桥建成后关闭。三圣殿水泵房在1988年清理资江河道中拆除,西门口水塔闲置。(三)新建会龙山水厂会龙山水厂坐落在会龙山公园北面临江的船嘴峰上。1971年4月,会龙山水厂破土动工,开始兴建江边一级泵房。1972年汛期前泵房封顶。1972年,开始山上净化场建设。1973年,开始安装电器、设备、管道。1974年底,水厂一级泵房、二级泵房、加矾加氯车间等全部竣工,设备安装完毕,试车通水,联合调试。1975年5月1日,水厂投产送水,形成日产水3万吨的能力。会龙山水厂造价为213万元,其中,湖南省财政投资176.7万元,市财政投资6.3万元。至1977年末,城区供水能力3.8万吨,其中,会龙山水厂3万吨,桃花仑水厂8000吨。三、1978-1993年城区水厂建设(一)扩建桃花仑水厂1979年开始扩建桃花仑水厂,先后完成了以下工程:建成加矾加氯车间,开始用自制加氯机加氯;拆除原有砖砌的容积为1500立方米的清水池,新建成2×1500立方米的钢筋砼圆形清水池;拆除原沉淀池,新建斜管沉淀池;拆除原加压、化验、办公综合楼,新建水厂办公、化验综合楼;新建二泵房,在新二级泵房安装机组5台套;新建加矾加氯间;更换原水管及相关配管。1983年,扩建工程结束,日供水能力达到20000吨。(二)会龙山水厂扩建第一期工程改革开放以后,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市人民政府决定扩建会龙山水厂。1981年,湖南省计委以湘计基(1981)31号文件、湖南省建委以湘城建字(1981)242号文件,批准会龙山水厂扩建工程。1982年,市人民政府成立会龙山水厂扩建工程筹建处,由市城市建设局长谭沃金、市自来水公司党支部书记雷竞成分别担任正副主任。会龙山水厂扩建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包括建设1个日供水能力3万吨的供水新系统和1条过资江的供水管道。扩建工程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推山平地的土石方工程由中建五局土石方公司施工,过江管道水下部分的铺设由湖北打捞公司施工,其他项目的施工和设备、管道的安装由市自来水公司本身承担。1982年上半年,过江供水管道工程开工。过江供水管道从会龙山水厂一泵房下游200米处入水,水下管道铺设在资江底层岩石之中,管道与资江河道中心线垂直过江后,穿过河北防洪大堤往北至五一西路,在湘中印刷厂门口与江北供水主管道相连,长540米,管径为700㎜,造价102万元。湖北打捞公司承担从河底过资江供水管道水下部分施工。水下施工包括水下爆破,清理基槽,浮支管道,定位下沉,水下连接,覆盖管道。同年7月28日,过江供水管道竣工通水。同时,为避开氮肥厂、化肥厂的工业污水,将水厂取水口向资江河心推进了40米。扩建工程新系统建设用地土方工程由中建五局承包爆破和土石方外运。供水新系统土建工程由自来水公司自营施工,先后建成钢筋砼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2组)、容识为2000立方米的清水池、二级泵房;拆除原办公楼,并在原地扩建集办公、制水、化验、机修、加矾加氯于一体的综合楼;修建了一泵房配电间、值班室和二级加压配电间;拓宽改造了上山公路;改建了传达室和食堂。由益阳市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在水厂内南面临会龙山路的山头上新建起容积为50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1984年12月,扩建工程设备和管道安装完毕,电气设备调试后投入试运行。1985年上半年,会龙山水厂扩建第一期工程经试运行后正式送水。同年12月25日,第一期工程竣工验收,被评为优良工程。扩建第一期工程总投资294万元(比湖南省计委批准的投资计划少56万元),其中,省拨款180万元,市财政拨款40万元,公司自筹74万元。扩建工程完成,会龙山水厂日供水能力从3万吨增加到6万吨。(三)再扩桃花仑水厂1986年至1988年,再次扩建桃花仑水厂:拆除容积为200立方米的清水池;新建2万吨平流测定淀池1座;新建重力式无阀滤池1组,加上原有的2组共3组,对其进行改造,改一般砂石滤料为煤滤料,提高滤速,增加产水量;改建一泵房配电间和值班室;改造吸水管;一、二级泵房增加了机组。经过扩建,该水厂的日供水能力从2万吨增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