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威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来源:中国·威海政府门户网站2011-01-2714:02:53威发〔2010〕15号目录序言一、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二)战略目标(三)基本原则二、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一)创新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二)确定急需紧缺人才发展重点和方向(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三、重点人才工程(一)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二)青年英才创业工程(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四)教学名师培养工程(五)文化名家塑造工程(六)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七)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八)高技能人才发展工程(九)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十)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工程四、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健全规划体系(三)营造良好环境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威海市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序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正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既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步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台一系列政策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各地纷纷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措施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我市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创建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必须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大力促进人力资源的先行转型,尽快将我市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高效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威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来,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更加优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人才发展水平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还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还不够强,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仍然相对不够,等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为未来十年的人才发展,创造了空前优越的环境和条件,这十年也是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参与、沉着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主动适应、充分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科学规划,大胆创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我市人才工作水平,努力开创重才惜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一、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立足各项事业长远发展和总体需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根本,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人才载体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宏观管理,加快实施重大人才专项工程,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广聚人才智力,激发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效力,培养造就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模较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战略目标到2020年,形成明显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人才强市行列。与此相适应,努力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使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人才资源的存量和吸纳优势得到显著增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取得更大成效,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取得更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人才和智力吸引、使用和流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创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新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工作从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转型基本实现。具体目标:——人才总量增长目标。人才资源总量由现有的38.4万人增加到70万人,增长82%,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23.2%提高到35%左右。——人才素质提升目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0%,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65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2%。——人才结构调整目标。适应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需要,在海洋科技开发、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现代农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高端人才集聚明显,具有较强竞争优势;适应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GDP占比不断上升和内生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休闲度假、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技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人才数量有大幅增长,质量有显著提升,增长幅度超过第二产业。——人才投入产出增长目标。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达到1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5%,人才贡献率达到40%。(三)基本原则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按照人才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整合人才开发职能,集聚人才开发力量,优化人才开发资源,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2、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的制度竞争力。围绕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努力提高人才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全力提升威海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竞争力。3、坚持以用为本原则,注重发挥各类人才的整体效能。将以用为本贯穿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一步强化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做到以用育才、以用聚才,在使用中创新、在使用中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智慧,不断提升人才使用效能。4、坚持结构调整优化原则,大力发掘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能力。坚持高端引领,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培养引进处于顶尖水平的领军人才;在人才布局上,坚持向科研和生产一线倾斜、向服务终端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领域倾斜;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5、坚持需求导向原则,大力开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我市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战略机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引进急需人才;根据人才队伍现状,培养引进紧缺人才;根据产业发展导向,培养引进前沿性人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引进什么人才。6、坚持人才投资优先原则,较大幅度提高政府、企业和社会的人才发展投入。优化财政预算收支结构,优先保证人才发展投入,确保教育、科研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实施,鼓励、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二、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一)创新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1、切实推进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改革实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权重,构建科学的决策、协调和督促落实机制。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汇报制度,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2、积极推进人才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法规制度,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待遇,保护人才合法权益。3、大力推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创新一是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根据人才强市战略总体部署,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国民教育特殊人才特殊培养体系和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海内外人才并举,坚持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并重,积极利用国(境)外教育培训资源培养人才。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二是健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构建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的机制。完善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完善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三是健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凡进必考、逢提必竞的党政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制度,规范党政干部动议提名和酝酿讨论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任用干部票决制,积极开展公推直选镇(街道)党委书记试点工作。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疏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四是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监督,推动产业、区域人才协调发展,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完善城乡统一、利于引才的户口登记制度和户口迁移政策。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完善劳动合同、人事争议仲裁、人才竞业避止等制度。五是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完善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人才保障体系。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办法,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在企业退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重点倾斜。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二)确定急需紧缺人才发展重点和方向1、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威海,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2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总量达到200人以上。2、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为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到2020年,在海洋科技开发、电子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等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3万人左右。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