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认知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教材第72页ForExample这天,文清一家和珍妮一家相约来到动物园游玩。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风景不仅让大人们放松心情,也让我们的天天和小土豆和大人们一样玩得尽兴无比。他们最喜欢看海狮表演了,还有机灵的猴子在山林间穿梭跳跃。天天大声叫着:“Monkey!Monkey!”这是她上周在幼儿园学到的新单词。晚上大家围桌吃饭的时候,天天更为大家复述起了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虽然讲得不连贯而且还结结巴巴的,但还是把大家逗得开心极了。内容提要思维和记忆的发展认知社会化的发展言语的发展本章讨论婴儿期认知发展的问题,重点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期的思维和记忆的发展、社会认知发展以及婴儿的语言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研究轨迹•1896年生于瑞士•1907年发表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于纳沙特尔自然科学史杂志《冷杉树》刊登。•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带——心理学。研究轨迹•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开始创立自己的“发生认识论”。结婚。•1925年—1931年三个孩子出生,在妻子协助下,以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实验,提供了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方式实现的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①发展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展开(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发展)②认知发展四阶段③人脑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发展阶段认知发展的阶段①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②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③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④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该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方式是感知运动,儿童借助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屏幕效应”、“隧道效应”阶段2·前运算阶段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两个小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直觉思维阶段(4~7岁)主要智慧特点•自我中心(egocentrism)•不可逆性•直觉性•泛灵论(Animism)•现象学因果性(PhenomenalisticCausality)•自我中心言语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例:三山实验CDBA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3+2=5or5-3=2直觉性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泛灵论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原因:自我投射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现象学因果关系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获得了守恒性•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与B一样大小B球变了ABAB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B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两块叠在一起B两块分放两边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准备放入水中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BAB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体积守恒(12~13岁)群集结构•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体。•2、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的特征。•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具体运算阶段:总结•认识大多数仍限制于此时此地的具体客体和关系。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但是他们不能就抽象的、假设的命题或虚构的事件进行推理。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纵客体和事件(命题内思维:能够产生、理解和验证具体的、单一的命题)•形式运算:操纵假设情境中的命题与观念(命题间思维:能够推论两个或更多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阶段观点总结I.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II.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III.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IV.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简评-认知发展理论①第一次最为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机制②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③极大地推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④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ThankYou!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引起了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思维的影响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及个性的各个方面。•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该如何理解?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感觉颜色鲜艳、芳香扑鼻知觉鲜花非常美丽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感知觉:红卫兵、毛泽东、林彪、喊口号思维:根据记忆推断出这是文革时期的照片。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思维:概括为交通工具第一节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思维的发生•(一)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二)思维的发生•1.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思维•2.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婴儿只有对事物的感知觉,基本上没有思维。•1.5-2岁,随着语言产生,思维开始萌芽。•二、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①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重要质变。②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WHY?第二节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幼儿的思维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三个阶段。•(一)直觉行动思维•1.定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一旦动作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2.直觉行动思维的产生•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儿童摆弄一种东西的同一动作会产生同一结果,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自然而然的使用这种动作,而这种动作已经可以说是具有概括化的有意动作。•3.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⑴直观性和行动性•⑵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⑶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⑷思维的狭隘性直觉行动性一直觉行动性二尝试错误•(二)具体形象思维•1.定义•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2.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作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部行动。•3.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⑴思维动作的内隐性•⑵具体形象性•⑶自我中心性•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三座山试验•三、抽象逻辑思维•定义:用抽象的概念“词”来进行的思维。•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有的幼儿知道“见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伯伯”•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

1 / 1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