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翻译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影视翻译研究FILM&TVTRANSLATION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FTUDefinitionInChina:Film&TVTranslation(影视翻译研究)involvesfilm&TVdubbingandsubtitletranslationInEurope:FilmTranslation→ScreenTranslation(ST)→AudiovisualTranslation(AVT)AVT涵盖了“为任一媒体的制作或后期制作而进行的所有翻译形式(或多符号转换),以及有关媒体接触的新兴研究:为有听觉障碍者配译的字幕以及为有视力障碍者进行的声音描述”。Currentsituation(1)电影和电视这些新媒介的出现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影视作品翻译的历史相对更短一些,因而在长期以来文学翻译研究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界,影视翻译则处于比较边缘的学术地位。(2)翻译群体中,从事影视翻译实践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译制厂、电视台以及其他机构具有丰富翻译经验的业内人士,外人并不能轻易得到该领域的翻译机会,因而缺乏相关经验以及第一手具有说服力的研究资料。经过译制部门翻译的译本很少公开发行,同时原语的剧本也不易获得。当然,近年来随着DVD的普及以及网络的便捷,这一状况会慢慢得到改观。普通研究者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大量经过配音或配字幕的国外影视剧DVD或VCD版本,幸运的话,还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现成的电影原剧本或者翻译的中文字幕。(3)由于影视作品是声音和图像二维结合的产品,研究者并非只单纯进行原语和译语两种文字文本的比较,而是要结合多种视觉和听觉因素对原作与译作进行对比。译制片是剧本翻译、配音演员、译制导演等多方集体创作的结晶,因而影视翻译研究的难度和广度也比较大。Reviewsonresearch西方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现今活跃在西方影视翻译研究领域的主要是西欧学者。影视翻译及相关研究之所以在欧洲得到蓬勃的发展,与欧洲各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语言和文化的多元特征以及欧盟各国之间的密切交流息息相关。西方学者从翻译视角进行影视翻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1956年出版的期刊Lelinguiste/Detaalkundige中的TraductionetCinéma一文和1960年出版的杂志Babel的特别版Cinémaettraduction可以说是欧洲最早的影视翻译理论研究。1974年Dollerup在Babel发表的文章OnSubtitlesinTelevisionProgrammes首次单独对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文章详细分析了英语电视节目翻译成丹麦语的时出现的不同种类的错误。Dollerup最大的贡献还在于首次提出了字幕在教学领域的重要意义,指出可以利用影视字幕帮助外语的学习。而IstvanFodor则在配音译制领域的研究中是位里程碑似的人物,其1976年出版的FilmDubbing:Phonetic,Semiotic,EstheticandPsychologicalAspects首次综合地从语言学、符号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研究配音译制,是最早研究电影译制的较为系统的专著,奠定了西方影视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Fodor提出译制电影在三方面达到“同步”(即我国译配界人士常用的“耦合”)的要求,即“语音同步”,“人物性格同步”以及“内容同步”。同时他还探讨了不同语言和文化体系中手势语的不同意义、以及镜头拍摄角度对电影人物话语感知造成的不同视觉效果。由于每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都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译制片很难在各个方面取得完美的同步,“步调殊离”难以避免。譬如他认为,在配译的电影开头确保声画的高度同步非常重要,因为随着观众被电影情节逐渐吸引,他们就不会特别注意声音与口型是否同步了。随后的十几年内,影视翻译研究在欧洲发展缓慢,主要以字幕翻译的描述性研究为主。1993年Goris所作的研究表明,配音翻译方面的研究数量非常少,而且大量重复。影视翻译研究的黄金时期始于上世纪9o年代,影视翻译研究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1991年和1992年,两部重要著作相继出版:BOOKI:1991年,在欧洲媒介研究所(EIM,EuropeanInstitutefortheMedia)的资助下,Luyken与四位欧洲的影视翻译专家合作出版了OvercomingLanguageBarriersinTelevision:DubbingandSubtitlingfortheEuropeanAudience《跨越电视语言障碍:着眼于欧洲观众的配音与字幕译制》一书。该书从专业视角分析了针对影视作品中的语言转换的不同翻译模式,更在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对欧洲的译制影视作品的数量,人员成本以及受众偏好等都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研究。BOOKII:1992年,瑞典字幕翻译家Ivarsson出版了著作SubtitlingfortheMedia:AHandbookofanArt。这可以说是欧洲第一部全面研究字幕翻译的著作,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字幕翻译的技术发展历程。作者长期的一线翻译实践经历使该书在翻译技巧等方面都胜人一筹,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在1998年,Ivarsson在Carroll的协助下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书中加入了许多如数字技术等新技术下的影视翻译策略与技巧,书名也更改为更为中性的Subtitling。这两本著作可以说是为欧洲影视翻译研究日后发展的奠定了基础。(3)1995年以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快速发展,论文数量明显增加。影视翻译研究领域活跃着一大批欧洲学者,其中研究成果颇多的领军人物有YvesGambier(Finland),HenrikGottlieb(Denmark),Karamitroglou(Greece),JanIvarsson(Sweden),FredericChaume(Spain),JorgeDiaz-Cintas(Spain)等等。其中Gambier可以说是影视翻译领域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涉及范围既深又广,对于不同影视翻译的模式的如何分类,影视翻译的策略和技巧,影视翻译的受众等等的研究都颇有造诣。同时他参与了几乎所有影视翻译领域的会议,主编了大量期刊和专著;影视翻译领域的国际会议,机会都是由他主持。Gottlieb可以说是影视翻译领域迄今为止理论研究最成体系的学者。他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影视字幕翻译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在影视作品众如何翻译习语,还在字幕翻译的教学方面颇有见地。他的研究还包括在配音和字幕的英文电影的流行下,丹麦本国语言是如何受到影响的。Importantpublications:2001,Gambier与Gottlieb共同编辑出版的《(多)媒体翻译》(Multi)MediaTranslation论文集中收录了数篇关于影视翻译的研究论文;2003,英国曼彻斯特的圣•哲罗姆出版社特邀YvesGambier为其翻译学刊《译者》编辑出版了影视翻译研究特刊,收录了近十多篇论文;2004,Meta第1期出版了影视翻译研究专刊,其中包括四位中国学者的论文。2004年末,影视翻译研究领域的另一部重要论文集《影视翻译论题》(TopicsinAudiovisualTranslation)出版,其中所收录的论文代表了该领域理论研究、行业实践以及课程教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ResearchinChina中国的影视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影视翻译理论研究水平还相对较低,还几乎没有自己成体系的理论,主要还是在实践的层面上摸索,影视翻译的主流形式是配音。1.1910-1921:当时的默片通常都有外文字幕,比较常用的是影片说明书,就是剧情说明等等电影的相关信息。但最初的外国电影说明书通常没有中文版本,于是当时比较普遍也较受观众欢迎的一种译制外片的方法就是被称之为“活的说明书”的现场口译。但当场口译者的翻译并不严谨,只是为观众讲解译介影片的大意,省略情节、添加删减词语、错翻漏翻等等都很寻常。2.1921年以后,有声电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字幕翻译应运而生。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字幕翻译,而最初将字幕翻译的方法引入中国的则是中国最出国攻读电影专业的留学生程树仁。大约到20年代后期,译配中文字幕的方法基本成为了电影翻译的主流方法。中文字幕在外国电影中大量使用甚至影响了外国电影商,1936年左右是外国影片输入中国的一个黄金时期,一些外国的片商甚至在拷贝上直接译配中文字幕输往中国。3.1939年电影翻译可是说有了一次较大的改进,出现了“译意风”。译意风原名Earphone,设备有点像现在的同声传译,就是在影院的座椅背后安装一个听筒,观众观看电影是使用听筒听“译意风小姐”把电影中的外文翻译成中文。其后随着市场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提高,译意风也从最初的“译其大概”发展到了视剧情,分角色演绎人物的性格和情绪,甚至讲解片中特有的电影语言,可以说是早期的电影配音雏形。但译意风毕竟只有一个“译意风小姐”,不能像配音一样做到每个角色都照顾到,而且翻译的难度也比较大,观众听起来也觉得单调。4.在1946年前后,配音电影逐渐开始流行起来。当然配音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口型不能对应,翻译时候失去了原有对白的意味等。电影在中国的真正普及,应该说是要到建国之后。此时的电影翻译主要是以配音为主,从某种角度来说,观看配音电影确实比配以字幕的电影轻松,而当时我国广大群众的外语水平整体较低,又要照顾到当时为数不少的文盲或半文盲群体和少数民族群体,同时也是本国语言的强势和保护,综上几点,配音翻译在当时比起字幕翻译确有很大优势。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最早开始配音电影的译制工作的机构,1949年,出品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5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配音部门,第一部配音作品就是苏联电影《小英雄》。上影在新中国的译制片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文革之前,中国四分之三的外国电影都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完成的。发送时间:目前我国从事影视翻译的专业机构主要有上海电影译制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中央电视台国际部,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上海音像资料馆,天山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等影视译制机构。近年主要进口英语影片几乎都是上影和长影的作品,如上影译制的HarryPorter,Shrek,Spiderman,Mr.andMrs.Smith,TheDaVinciCode;长影的TheBourneIdentityII,SharkTale,Madagascar,TheFantasticFour,WhenaStrangerCalls,TheFirewall,etc.中央电视台国际部,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等则是电视剧译制的主力军,近年来流行的译制外国电视剧几乎都是他们的作品。当前最著名英语翻译字幕组:伊甸园、影音YY工作室的YYeTs美剧组和磐灵风软字幕组。工作流程——基本上是流水线作业听译整理翻译校对时间轴和压缩Scholarsinthefield钱绍昌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麻争旗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李运兴教授——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赵春梅——中央电视台国际部的资深编辑StudiesonTranslationStrategies主要从翻译和文化角度结合文本分析、语用学、接受理论、关联理论等研究成果探讨配音与字幕翻译中的问题与策略,例如:片名的翻译;对白内容缩减、语义明晰化、省略、释义、文化归化等翻译策略;如何处理口型与内容、语序与画面、直译与意译等问题。如何处理影视片中的幽默、讽刺、文化典故与隐喻等;如何处理同一部片中出现的多种外语共存现象;配音与字幕翻译策略横向比较,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研究,如电视纪录片、儿童卡通片及情景喜剧等翻译研究的探讨;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