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对策大纲一、当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一)现今“申遗”存在数量大质量不高的问题(二)遗产的文化价值认定不严肃,价值的取向存在问题(三)保护中,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难以把握和鉴定(四)“申遗”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放任不管(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管理人员严重短缺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二)通过适当机制和谋略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发展(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形式,进行文化的创意课件知识点汇总T01:现今“申遗”存在数量大质量不高的问题T02:遗产的文化价值认定不严肃,价值的取向存在问题T03:保护中,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难以把握和鉴定T04:“申遗”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放任不管T0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管理人员严重短缺T0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T07:通过适当机制和谋略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发展T08: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形式,进行文化的创意正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和指导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近两年,全国各地的文化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成果喜人。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国际上,此类保护已进行了几十年,但在中国还是近几年才出现,所以难免存在不足。一、当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一)现今“申遗”存在数量大质量不高的问题今年,一些省的“申遗”数量巨大。有些专家戏称“三个小的集装箱”,但是其中精品有多少,或者经过梳理的真正称得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有多少,量大并不一定质量高。现今各地都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拼“政绩”,如此下去,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申遗”应该是非常严肃的,判断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关注任何一个层面,符合相应的标准——具有文艺性的特定的标准。如果粗制滥造不仅会增加评选时的困难,也会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浪费。(二)遗产的文化价值认定不严肃,价值的取向存在问题“梁祝”传说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于宁波,之后扩展到“梁祝”传说的流传地,如上虞、杭州、宜兴、鲁南等。作为一个传说,在各地都有所流传,是正常的,但“梁祝”传说之后的“申遗”演变成了利欲性的、带有狭隘利益的争斗,失去了文化遗产固有的保护性。更让人不解的是,某地申报“梁祝”文化遗产时,询问其在当地文化价值何在,他说历史上马家阻碍了“梁祝”的婚事。“梁祝”双双死后,从此三家就结仇,不通婚,到现在还是如此。他还说,现该地“梁祝”的戏是不演的,电影也是不看的,他认为这就是一种文化遗产。看后,真是哭笑不得,如果“梁祝”传说遗产,得到的文化价值是如此,这又有何意义。“梁祝”如此优美的爱情故事,在某些人看来,成为冤家,也成为了一种遗产,这就扭曲了其本意,这种遗产我们是要不得的。缠小脚,是对古代女性的摧残,难道这种遗产也要继承吗?作为遗产继承,应该有一个向上的标准,是积极的,是对当地的民众和当地的思想情感有所帮助的。(三)保护中,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难以把握和鉴定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承人如何鉴定。单独的类型——棉纺技艺,上海作为单独申报人,成功了,那么传承人就是上海。而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具有普遍性,例如我国的三大戏剧——昆剧,越剧、京剧,在全国都有影响,流传面广,作为国家的文化遗产,有多处保护单位,有保护就要传承,但传承人是谁,这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越剧,虽然嵊县是越剧的发祥地,但其真正发展是在其他地方,浙江杭州的越剧人才多、技艺高超,然而杭州并不是越剧的保护地,也就没有传承人,假如出现两个传承人,杭州越剧团自然不能服气,这就出现了问题。福建闽南地区的提线木偶,提线木偶要发展和传承遇到两大问题:一是演员的培养,二是琴师、鼓师的缺乏。国家规定技艺性传承人要三十年以上的工艺制作年限,嘉定竹刻的传承人年纪都较轻,暂时还无法作为传承人,但是其已经做了多年的竹刻艺术,技艺已经出神入化,然而年限不到,就不能传承,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这类问题如何解决,还在实践当中。(四)“申遗”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放任不管个别地区,“申遗”成功,取得荣誉后,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放任不管,似乎保护就不是他的责任,有的甚至乱开发,破坏了原生态场景,而有的则借“申遗”大发其财。例如广东的凉茶,“申遗”后其销售量一下子提高了几个亿,这时候,“申遗”还是“生意”,就难以分清了。(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管理人员严重短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而知识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许多文化馆、站的同志积极性很高,但对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做调查研究、如何进行记录都不清楚,即使经过短期的培训,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建立人才培训基地,进行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现今我国成立了文化遗产司,成为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机构有了,但人员却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需要进行补课,或补充新的人员。各地对此都有不同的方法,但这时又遇到了各地方人才引进机制的瓶颈。今年上半年,上海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市文广局,急需人才的补充,然而一份《进入重点性领域指导意见》,使得专业人员无法进入,因为这份《意见》并没有把其需要的人员列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人才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种情况在中国各地普遍存在。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的对待和解决,并做相应的对策,有些地方做得比较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上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注意对传承人采取特殊补贴。南汇的锣鼓书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上海文广局和南汇的文化部门,联手对锣鼓书的传人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而且不同的年龄段补贴具有差异,使他们的有生之年能够更好地培养后继人才,使之能够推广。在国际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导向。例如,日本向传承人提供免费场所,进行制作表演,同时地方政府每月给予生活补贴,并对其销售的作品是免税的。像这些对传承人采取特殊的保护政策,提供政府补贴和实行某种税收政策的调整,使其能够自食其力,或者在适量的补助下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接班人、研究者的培养,浙江省采取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专门在三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成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基地,将省内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碰到的重要、艰难的问题,作为一个课题让其研究,并给予每个基地20-30万元的基金,资助他们开展研究。如此,政府能够更加有力地依靠科研力量解决一些问题。(二)通过适当机制和谋略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妥善解决。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其具体内容,需要有许多机制和谋略来促使其发展。现今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申遗,又要开发利用。那么如何操作,可以根据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凡是属于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绝对地保护,不能肆意改变或走商业化炒作的道路。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对待。有的要全面保护,有的在保护基础上,要放开一条活路,让其回流到生活常态中去磨练,合理开发利用。如果将一些民间戏剧保护起来,束之于高阁,那就会失去地方戏剧的意味,有些戏剧一旦失去了商业的活动,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当然对于商业活动,如何采取合理办法,值得思考。对于一些专家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彻底地保护,是不切实际的。在国际上,有一门国际文化遗产经济学,专门研究文化遗产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如何合理利用。例如欧洲的一些古城堡,作为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但保护并不是修缮后关闭,而是通过低价卖给私人,并附带严格的规定:城堡中一草一木不能迁移,只能维修,不能损坏,可以居住,不能改建,一旦违反规定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一种保护式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要对其完整保护,但是可以适当进行开发和利用。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炒作,我们要进行抵制和批判,但是并不是反对在文化遗产经济学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层指导和合理使用。这种合理的使用,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的保护,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实践的运用中间,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和发展。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已经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其保护单位主体是国家文化部,但是文化部如何对该习俗进行保护,春节的习俗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其保护就要让其回到民众的生活中间。现今很多年轻人反映,没有人教授他们如何过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也失去了以前的味道。现在的春节只剩下年夜饭、放鞭炮,其真正的年味却少了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恢复某些古镇的年俗,来宏扬和保护春节固有的习俗,例如周庄,同时反过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干部和专家,往往有时候会单向思维,“保护了就不能开发,开发了就不要保护”,其实对于如传统节日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全国各地选取生态场景较好的地区,进行保护式地开发,开发中地保护。假如我们还不采取措施,我国的年俗就会越来越淡。如果不回到生活实践中去运用,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形式,进行文化的创意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形式,进行一种文化的创意,并在文化创意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文化遗产并不是封闭的,也需要发展,但不是胡乱发展,而要依照原生态样式发展。如文学、戏曲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现代传媒、文化产业中发展,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从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中我们可以发现,取自欧洲、埃及神话的创意,使得他非常成功。欧美、日本的动漫其实也是取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是在此基础上的变形和发展。我们不要一提到保护就不能开发,我们要的文化遗产是为了使我们的经济更发展,生活更美好,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中如何做好文化的创意,是极其重要的。作为一种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重要的是体现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相处。实际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智慧和经验,对于现在是非常有用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将其发扬光大。例如一些传统的民约,其往往能将村落、邻里间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处理,对于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和社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老上海石库门内不成文的邻里关系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方式之一,对于促进里弄人群和谐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现在商品房的建设,使得邻里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要我们认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好,然后在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就如何适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是大有可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大纲一、生态场的内涵(一)生态场的概念(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保护,需要借用生态场的合力二、生态场的重构(一)原真性概念(二)原真性三要素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场天然的互动交融课件知识点汇总T01:生态场的概念T0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保护,需要借用生态场的合力T03:原真性概念T04:原真性三要素T05: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态场天然的互动交融正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是一个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话题,也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质性操作时,可能遇到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例如由于工业化,上海的棉纺技艺失去了,棉田已经消失;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一些带有江南水乡细致婉约特色的类别也难以传承下去,如曲折悠扬的江南丝竹等;有的类别需要的不仅是技艺,还有深厚的绘画功底才能使其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顾绣由于一般绣娘缺乏绘画的功底,使它的保护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放回到生活中去,但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状态,如何回归。所以非物质文化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问题,也是配合保护所必需进行的一项工作。一、生态场的内涵(一)生态场的概念生态场,是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