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键术语_理论-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术语1.学习(learning):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2.学习—表现差异(learning-performancedistinction):个体学到的和在外显行为中表达出来或做出来之间的差异。3.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conditioning):一种由一个刺激或事件预示另一个刺激或事件之到来的基本学习方式。4.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stimulus,UCS):任何能够自然引起有机体反射性行为的刺激。5.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response,UCR):由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6.中性刺激(neutralstimulus,NS):一种通常在UCS—UCR反射中无任何意义的刺激。7.条件刺激(conditionedstimulus,CS):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的中性刺激,如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声音,被称为条件刺激,因为它诱发UCR行为的力量是以它与UCS的联系为条件的。8.条件反应(conditionedresponse,CR):由条件刺激单独引发的反应。9.习得(acquisitionCR):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实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10.消退(extinction):若多次呈现条件刺激,却始终没有无条件刺激与之相伴出现,有机体的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反应11.自发恢复(spontaneousrecovery):已经消退的条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通常能够再次被条件刺激激发而出现。12.刺激泛化(stimulusgeneralization):当条件作用建立之后,一些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虽然它们从来没有和无条件刺激匹配过,也能引起有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13.刺激辨别(stimulusdiscrimination):和刺激泛化相反,是指有机体通过学习,能够在一些维度上将条件刺激和其他刺激区别开来,选择性地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现象。14.高级条件作用(higher-orderconditioning):经典条件作用建立之后,让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相伴呈现,结果该中性刺激也变成条件刺激,也能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应。以这种程序建立起的新的条件作用,称为高级条件作用。15.效果律(lawofeffect):桑代克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称为效果律,即跟随着满意结果的反应,以后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大,而跟随着不满意结果的反应,以后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小。16.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conditioning)Skinner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17.操作性行为(operant)任何有机体自发的,能够按照它作用于环境可观察的结果来描述它的特点的行为。18.强化相倚(reinforcementcontingency)某一反应和它产生的环境变化之间的一致性关系。19.强化物(reinforcer)与行为相倚的随时间的推移能增加行为出现可能性的任何刺激。20.强化(reinforcement)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21.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正强化。22.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解除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负强化。23.惩罚物(punisher)任何一种刺激,当它伴随在某一反应之后出现时能降低该反应在以后发生的概率。24.惩罚(punishment)减少某个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25.正惩罚(positivepunish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物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正惩罚。26.负惩罚(negativepunishment)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有喜爱刺激的去除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负惩罚。27.初级强化物(primaryreinforcer)是指任何直接指向于有机体生物学因素的强化物。28.次级强化物(secondaryreinforcer)是需要与已经存在的强化物建立联结才能起到强化效果的强化物。29.普雷马克原则(Premackprinciple)更有可能发生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不太可能发生的活动。30.连续强化(continuousreinforcement)是对每次正确反应都加以强化的强化程序。31.定比强化(fixed-ratioschedule,FR)是指在有机体做出一定数目的正确反应之后即获得一次强化的强化程序。32.不定比强化(variable-ratioschedule,VR)是指在有机体做出不定数目的正确反应之后即获得一次强化的强化程序。33.部分强化(partialreinforcement,或间隔强化)则是只对部分正确反应加以强化的强化程序。34.定时强化(fixed-intervalschedule,FI)是指在前次强化后,经过一段固定时间间隔,有机体的反应才能再次获得强化的强化程序。35.不定时强化(variable-intervalschedule,VI)是指在前次强化后,经过一段不固定的时间间隔,有机体的反应才可以再次获得强化的强化程序。36.连续接近塑造法(shapingbysuccessiveapproximations)对任何连续接近并最终与期望反应相匹配的行为进行强化。37.学习的生物制约性(biologicalconstraintsonlearning)物种的遗传天赋所带来的学习上的任何限制。38.本能漂移(instinctualdrift)即使动物学会了完美的操作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习得的行为也会向着本能行为漂移”(Breland&Breland,1951,1961)。39.认知地图(cognitivemap)老鼠在学习走迷津的过程中学到的并不是对环境做出机械的反应,而是对环境地图的内部表征和认识,即建构了有关环境的认知地图。40.潜在学习(Latentlearning)已经发生却没有从行为中展示出来的学习,称为潜在学习。41.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learning)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非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理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是一种学习现象,最早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例如,最初音叉声对于狗来说没有特定的意义,被称为中性刺激,它不能引起狗的特殊反应。当它经历若干次与食物配对呈现,食物不再出现,单独呈现音叉声,它能引起狗的特殊反应(分泌唾液)。这时可以说狗学会了对音叉声作出特殊反应。若反复呈现音叉声而不给予食物,狗的唾液分泌反应会逐渐消退。在这个过程中,食物是无条件刺激(UCS),只要它一出现,都会有唾液分泌。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是无条件反应(UCR)。在实验过程中,当音叉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由无关刺激变成了进食的信号,变成了条件刺激(CS)。单独呈现条件刺激而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应叫条件反应(CR)。(2)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条件反射的获得与消退:条件作用是通过中性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中性刺激变成条件刺激,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没有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会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消失,即消退。条件反射的泛化与分化:泛化当条件作用建立之后,一些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引起条件反应。分化指经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二级(高级)条件作用:经典条件作用建立之后,让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相伴呈现,结果该中性刺激也变成条件刺激,也能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应。以这种程序建立起的新的条件作用,称为二级(高级)条件作用。(2)操作条件反应(1)斯金纳把动物和人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如风吹导致眨眼,食物刺激味蕾引起唾液分泌。这类行为(或反应)是对特定刺激的应答,具有不随意性。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主要是研究这类行为。后者如婴儿喃喃自语,鸽子不停地啄地板。这类行为不是对特定刺激的反应,而是机体自发产生的,但它们可以对环境施加影响并受意识控制,因此是操作行为。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应(operantconditionedresponse)实验研究的是这类行为。斯金纳认为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2)操作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两个一般的原则相联系: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跟随以强化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倾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他们的作用都在于增加了以后反应的概率。惩罚与消退: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曾被强化的反应在一段时间不强化后,其出现的频率会降低,这种现象叫消退。(3)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和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应实验的区别: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和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应实验中,外部的强化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不过两者在强化物出现的时间安排上有所不同。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物伴随条件刺激出现,动物的反应在强化物出现之后。在操作条件反应实验中,动物先发出适当反应(如压杆),然后强化物出现,强化物出现在动物的适当行为之后。3.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1)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境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在尝试中,个体会犯很多错误,通过环境给予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而保留正确的尝试,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联结,这就是学习。桑代克认为在尝试-错误的学习中,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如果行为得到了强化,证明尝试是正确的,行为就能保留下来,否则就会作为错误尝试而被放弃。(2)学习定律:效果律和练习律。效果律:在尝试-错误式学习中,具有生物学或社会强化效果的联想能较快形成与巩固,这就是效果律。练习律:对某一类情境的各种反应中,只有那些与情境多次重复发生的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这就是练习律。4.顿悟说(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刺激和反应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地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是对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因此刺激与反应之间需要有意识为中介。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顿悟的产生一方面是强调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另一方面假定心理本身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5托尔曼的认知地图理论托尔曼(E.C.Tolman)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他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认知地图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所说的认知结构。托尔曼还认为,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是未表现出来,他称之为潜伏学习。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AlbertBandura提出,其中观察学习指的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反应模式,或对已有的行为模式加以修正。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他决定了一个人在其所接触的大量的示范性因素中选择什么进行观察,以及在与榜样的接触中吸取些什么。(2)保持过程:这是模仿发生的前提,主要以来表象(童年早期)和言语编码(童年后期发展出的)两种表征系统。(3)动作再现过程:即将已经编码的符号表象转译为相应的行为,这是模仿学习中极为重要的环节。(4)动机过程:这涉及观察向行为的转变动因。人们并不是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