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依族婚俗文化浅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2005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张波【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随着现代科技、经济、文化力量的冲击。各民族传统文化正日渐消亡,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迫切的任务。婚姻习俗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布依族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但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在惠水县好花红乡的实地调查,对布依族婚俗的过程,表现形式,以及这一习俗的当代现状等进行粗浅的探讨。【关键词】布依族婚俗文化CultureCustomsBouyeiGuizhouInstituteforNationalitiesofChinaNationalCultureInstitute2005MinorityLanguagesandLiteratureZhangbo【Summary】Chinaisalonghistoryandmanyethniccountry.Withmoderntechnology,economicandculturalimpactstrength。Variousethnicgroupsisbecomingthedemiseoftraditionalculture,preservationanddevelopmentofthenation'soutstandingculturalheritagehasbecomeanurgenttask.Marriagecustomsoftraditionalcultureofethnicminoritiesasanimportantpartoftheworldhasbecomeacommonconcern.BouyeiasthesouthwesternpartofChinaandalargeminority,intheuniquecustomsandculture,buttherearealsosomeofthemoreobviousproblemsT。hisarticleinaccordancewiththerelevantinformationandagoodbonusHuishuiCountyRuralBouyeifieldinvestigation,theprocessofcustomsBouyei,manifestations,andAcontemporarypracticessuchasthestatusquoofshallow。【Keywords】BuyiCulturalWeddingCustoms2一、布依族总体情况布依族是云贵高原南部土著居民,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密切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我国的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等地也有布依族居住。布依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尤其喜欢食糯食。副食喜欢酸菜、酸鱼等,布依族人民非常好客,重情义,讲信用。在布依族人家做客备受优待。布依族大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很少出现单家独户。布依人喜欢住楼房,房子一般分为三层:底楼饲养牲畜,放农具和储存杂物;二楼住人;三楼堆放粮食。布依族同胞居住干栏式的房子,也有一些地区用石块筑墙,石板当瓦,修建石头房。①二、贵州布依族婚俗情况在布依族聚居地区,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就连外出打工回来的布依族青年也要与本族人通婚,但在布依族与汉、苗族杂居地区也有与外族通婚的,只不过通常多见布依族小伙子娶外族姑娘,鲜有布依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而当布依族姑娘接受先进文化和思想后,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布依族与汉族通婚的现象较过去增多,在汉族接受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逐渐了解汉族文化习俗的条件下,双方走到一起是可能的,她们的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建国前,婚姻的缔结几乎全由父母包办,很少有婚姻自由。由于包办婚姻导致早婚习俗,往往订婚较早,有些在幼儿时就订下婚约,俗称“背带亲”。大多在十三四至十七八岁,也有十一二岁就举行结婚礼仪。因年龄太小,会由伴娘相陪到男家拜祖后,住两三天即返回娘家。酒期由伴娘陪着同吃同住。婚后回门一去数年,直到长至十七八岁,在农忙季节或婚丧喜事,才由夫家姐妹接来帮忙,夫妻开始同居,如此往返,居住时间越来越长,最后长期住在夫家。各地的婚俗,有骑马坐轿的,有步行的。无论哪种形式,一般都有族中姊妹陪送,称之为“伴娘”。路上打伞步行,新娘当天不直接进男家,先于附近亲友家住下,次日清晨选取吉时登门拜祖。布依族同宗同姓不能通婚,异姓亲戚中不是相同辈份也不能通婚。有些地区几个姓氏之间不能通婚,如镇宁扁担山的马、卢二姓。据说很早以前是同宗同姓,所以不能结亲。布依族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3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去说媒,称为“银雀”。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对一首歌。姑娘不同意则回歌谢绝;如若称心则走出人群,与男子去附近山上对歌。布依语称为“浪哨”。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结过婚的也可以参加。这与布依族古老的婚姻制度有关,因为早婚和“‘不落夫家’”实际上只是订婚。②所以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已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布依族的婚姻从恋爱到结婚过程很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他必须找第三者做中介,有的则由自己家姐或嫂子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感,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找媒人去女方家,并送酒、粑粑、肉一类的礼品。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校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布依族大部分地区已经革除这一风俗。布依族从恋爱到结婚具体经历以下几个过程:1、“浪哨”“‘浪哨’翻译成汉语就是谈情说爱的意思,它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交朋友、谈恋爱的一种社交形式。”③布依族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是对歌,通过活动来认识、了解对方,增进双方的友谊和感情,为找到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打好基础。总之,过去凡是唱不来浪哨歌的青年男女就很难找到对象。浪哨一般是在赶场天、节日期间或走亲访友的时候进行。不过最热闹的是在赶场天,男女青年相遇时相互对唱情歌试探对方是否有配偶,如果一方已有的话,那只是炫耀一下歌才活跃一下气氛而已。如果对方没有配偶,便可以谈感情。姑娘如果看不上对方,便以歌词婉言谢绝。若一见钟情便相邀在田间地头继续唱歌。贵州各地的浪哨歌内容包括“问姓歌”、“盘问歌”、“爱慕歌”、“思念歌”等等。④2、“问亲”浪哨认识的男女青年,由男方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如果八字符合,就可以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因为男女有约在先,所以女方很快就会同意。3、“认亲”4一切事宜办妥后,男方家就会选一个好日子去女方家认亲。去的人数多是妇女。礼物有糖、酒、烟之类,带去的数量多少要视女方家的人口而定,女方家则对来认亲的人热情招待,双方认识后,开始改称亲家,并唱“亲家歌”。4、“报日子”定亲后,男方家会根据男子的生辰八字,请来族中有威望的人来选良辰吉日,再通过媒人转告女方家。女方家同意后,男方家又再请几个长辈去“报日子”,女方家也会请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人作陪。吃完饭,男方请去的老人会说“过几天是个好日子,你们过来吃一顿。”报日子一般会提前几个月,意思是叫女方家做准备。5、“接亲”俗称“办酒”。它是布依族婚俗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在接亲的头一天,女方家会把嫁妆放在房间里让亲戚朋友观看。男方家会请两个聪明伶俐的漂亮小姑娘跟着去迎娶新娘,并带去粑粑、肉等食品。程序和汉族的基本相似。在新娘家吃完酒席后,就可以把新娘接回新郎家。三、贵州布依族各地婚俗情况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婚俗情况虽然大同小异,但每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地区: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荔波县的“猜八字”在荔波,布依族青年男女的婚姻,特别讲究生辰八字的搭配。虽然接亲前,男女两家都核对过“八字”,但在接亲时,男方家还得再次取走女方的生辰八字。根据当地风俗,新郎迎娶得新娘,又取得新娘的生辰八字,这样的婚姻才和谐美满。为了增强婚礼气氛,男方家去迎娶新娘时,女方家便在自家门口摆张大桌子,桌上面摆八个大碗,每个碗都装满自家酿造的米酒,而八碗酒的碗底只有一只藏有新娘的“八字”。男方请来的接亲人开始猜“八字”时,如果猜不到藏有“八字”的那只碗,就必须把碗里的酒喝完,直到猜到为止。所以男方家在选接亲人的时候特别慎重,此人不光要口才好,还有酒量大,更关键的是要会调节气氛,他会在“猜八字”阶段扮演起“小丑”的角色,装出种种滑稽样,引起大家的欢笑,使婚礼达到高潮。(2)惠水县的“坐家”在惠水的一些布依族聚居地区,布依人结婚后,男女双方并不同居。新娘嫁入男方家5后,就开始帮忙操持男方家务,白天种田务农,晚上织麻纺纱,就算到深更半夜也从不主动进洞房,若男方家有姐妹就和她们睡,没有的就挤着婆婆睡。这时,婆婆便想各种办法把新娘送进洞房。不管新郎满意不满意,都这样做。三、五天后新娘回去娘家。这种生活,直到新娘身怀有孕才算结束。怀孕后,新娘才在男方家定居,称为“坐家”。2、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南北盘江地区的“丢糠包”位于南、北盘江沿岸的布依族村寨的男女青年在各种社交活动中都有“丢糠包”的习俗。“糠包”顾名思义就是把谷糠放在一个颜色鲜艳的袋子里缝合而成的荷包。在浪哨活动中,几个女青年拿着各种颜色的糠包站成一排,丢向对面站着的自己中意的小伙子。哪个小伙子得到糠包,就可以和丢糠包的这个女子结为朋友。那些早就情投意合的男女青年们,由于平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不敢光明正大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这样的社交方式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2)兴仁一带的“赶表”“赶表”是布依族男女谈情说爱最流行的一种社交方式,以对歌为主要形式。通过唱歌来认识、了解对方,增进感情,而选择自己的伴侣。对未婚青年来说是寻找恋爱对象,对已婚青年,如果他们对父母包办婚事是满意的,那是为炫耀自己的唱歌才能,否则就是表示自己对婚姻的控诉和反抗。这种以对歌为主要形式的社交活动,男方叫“浪哨”,女方叫“估场”(玩耍之意)。时间一般在传统节日或散集后,青年人留下来,戴头帕的姑娘和小伙子分别站两旁,互相物色意中人,中间的媒介人叫“银雀”,某小伙子相中了一个姑娘,他的“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唱起“浪哨歌”。如果姑娘同意,便回眸一顾,在其它小伙子的一片“呵嗬”声中和大家的目送下,男女双方走出人群,上山对歌,有的还吹木叶,男女配合比较默契。双方了解感情后,征得父母同意,便可举行婚礼。3、安顺市(1)镇宁布依族的“戴假壳”相似于古代汉族的指腹为婚,布依族地区的人们在自己儿女未成年时,长辈已经为他们“谈婚论嫁”了。父母们经过“相亲”和订婚仪式,等到孩子有五、六岁大,就要举行婚礼,一切都按照当地风俗习惯来办。但是“婚后”新郎新娘都各自回娘家继续过他(她)们的快乐童年。而姑娘小伙子到了“浪哨”年龄,照样可以去“浪哨”,“浪哨”对象也不受限制。这种婚姻叫做“背带亲”,也称“不落夫家”.这种生活直到姑娘长大成人“戴假壳”才结束。“假6壳”其实是一种以竹笋壳为骨架,用蜡染布包裹而成的头饰。姑娘们因为舍不得“浪哨”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多数都不愿带上“假壳”,所以在每年农历八月至四月间的“戴假壳”季节,布依村寨就不时见到“已嫁”姑娘被强行戴上“假壳”的,“戴假壳”的行动有时也会因为走漏风声或对方反抗而失败的,男家只好另择吉日再去。一般来说,只要未戴上“假壳”,男家绝不可以强迫姑娘入夫家定居。有的男家屡战屡败,直到女家长辈觉得“女大不中留”了,就会协助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