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的治疗全过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多年帕金森病患者入院治疗患者韩某,男,今年66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心慌,右手发抖,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后逐渐出现右下肢震颤及右侧肢体僵硬,原有症状逐渐加重,走路时出现前冲及慌张步态,右脚呈拖曳状。2002年在陕西省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金刚烷胺”及“安坦”口服,(具体剂量不详)初用效果明显,其后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具体不详)。之后患者来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以同样之诊断,给予美多芭片剂口服,(初始口服剂量不详)后逐渐加量。5年前患者右侧肢体出现僵硬,右侧肢体震颤加重;1年前患者左上肢渐出现震颤,后蔓延致左下肢,约1月前患者右侧肢体症状较前明显加重,行走困难较前明显加重,口服药物效果不明显。现口服“美多芭”3.5片/日,症状控制较差,肢体震颤、僵硬明显,翻身困难。尚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发音清晰。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再次来到我院就诊,门诊以“帕金森病”之诊断收住功能神经外科。自发病入院治疗以来,韩某能够站立,但行走困难。粗测视觉、听觉正常,言语清晰。表情淡漠,瞬目少,呈面俱脸样,口角无歪斜,示齿可,鼓腮正常。伸舌居中,无明显震颤。双侧肢体震颤,右侧肢体为著,双侧指鼻、轮替试验动作缓慢。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美多芭冲击试验改善率89%,手术具有适应症,我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学廉教授决定为其施行立体定向左侧STN核脑深部电极植入术,通过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控制帕金森病症。脑深部植入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如何?手术在局部麻醉加强化下进行,安放头部定位器,MR下行头部靶点解剖学定位,内囊结构清晰,丘脑底核、红核可见。定位完毕后送入手术室,患者取仰卧位。左侧额顶部距眉间中点10.5cm,中线旁开4cm弧形切开头皮。颅骨钻孔,骨缘涂布骨,星状切开硬膜,电灼皮层。安装STIMLOCK装置,根据术前定位,于左侧STN核准确置入电极,进行体外电刺激以验证疗效,观察及测试患者右侧肢体震颤及活动改善明显,观察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及眼球运动异常等不适的刺激阈值满意,无明显不适主诉,固定电极。缝合左侧头部伤口,卸载立体定向装置,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左侧,背部垫高,再次画线,准备于右侧胸前植入脉冲发生器。局麻满意后,刀切左耳后头皮至皮下,切口长约3cm,分离皮下肌肉至颅骨表面。左侧锁骨下3cm处作一横切口长约5cm,拟将脉冲发生器植入该处皮下。打开右侧头部切口,从头部切口经左耳后切口至左侧锁骨下3cm处,建立皮下隧道。将导线经皮下隧道与脑深部电极连接,并用套囊保护接口,双线固定,并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完毕后体外试验电极各个触点反应良好,缝合切口并包扎。术中患者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全返回病房。王学廉主任医师指示术后予以头孢唑啉钠2.0g/次,2次/日预防感染,止血及神经营养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患者术后第一日,伤口敷料干燥、无渗出。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查体:神志清楚,语言较流利,问答切题。伸舌居中,无明显震颤。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看过病人后认为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测试效果较好,术后可继续给予口服美多芭抗帕金森病,预防感染、止血、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病情变化。术后第二日,患者未诉特殊不适,一般情况可。查体情况基本同前,伤口换药,见皮缘对合良好,无红肿及渗出。王学廉主任医师查房示:患者病情平稳,继续给予口服美多芭抗帕金森病,给予预防感染、止血、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病情变化。之后韩某在院内恢复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无异常。肢体震颤幅度较术前明显减小,手术效果十分明确。王学廉教授在详细检查患者病情后,同意其出院,病嘱咐患者适时开展肢体康复训练,巩固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