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合作金融制度变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解析中国合作金融制度变迁姓名:姜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曾志耕20060401解析中国合作金融制度变迁作者:姜林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蔡则祥国外农业金融制度的比较与借鉴-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5)本文通过时国外农业金融制度四种基本类型的比较研究,找出其差异性与趋同性,进而提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业金融制度完善过程中应该借鉴的六个方面成功经验。2.期刊论文刘纪荣.魏本权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论略-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金融制度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重要,近代中国尤其如此.农村合作金融作为现代农业金融的一环.在整个金融体制中,实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以小农经营为主体、农业经济占整个国家经济最大比重的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更显示其重要性.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在总体上是一场农村信用合作运动.近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从农村信用合作制度-农业贷款制度-合作金库制度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各自不同特征.考察这一历史,对我国重建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应不无裨益.3.学位论文陈希敏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研究2006我国的经济改革始发于农村,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也开始了其改革的进程,然而,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并没有像其他领域的改革那样顺利地向纵深发展,而是一波三折,反反复复。结果是农村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金融性“失血”,甚至农村改革带来的成果也在渐渐丧失。为什么农村金融改革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多次反复,至今仍处于试点阶段?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尝试采取提出概念和假设——形成假说——经验检验——应用分析,从具体——抽象——具体的研究思路,运用历史主义和逻辑主义相统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相结合、静态分析方法与动态分析方法相联系、新制度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分析方法相一致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展开研究。首先,在回顾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关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理论假说,借助最优决策数学模型,分析农户的金融合作需求,应用博弈均衡分析方法寻求农户金融合作的可能性,进而分析农户金融合作的行为,从中得出了农户存在金融合作的制度需求的结论。其次,从历史角度把不同时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演变整合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其制度变迁的轨迹,以期从中发现合作金融制度内在的规律性。为此,本文采取舍弃政府政治理念,以政府理性作为统一假设前提(即政府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把民国时期、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新中国建立以来几个不同时期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从农村合作金融思想传入中国及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开始追溯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变迁,从中发现这一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通过比较分析,探寻适宜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生存所需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得出了“自下而上地诱致性变迁,至上而下地引导是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得以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的结论。进而运用这一理论框架分析不同时期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展开制度绩效分析,指出不同时期的政府出于特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从自身理性出发自上而下地强制性推动制度变迁,破坏了合作金融制度内在的运行机制,是农村合作金融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制度绩效的主要原因。接着,采用直接对农户进行调查的方法,取得第一手资料,并运用严格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提出的理论进行经验验证,既取得了与理论一致的结论,同时进一步印证了本文对农户金融合作意愿和偏好等行为所作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适宜建立在经济相对落后、信息相对充分的村落,超出了地缘和血缘边界,其经营的风险就会增大,而规模较大的合作金融组织应当在组织发育成熟之后逐步扩大的结论。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再次重新审视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优势和缺陷及其适宜其应得的制度环境,并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几种方案作比较分析,指出:应当吸取合作金融成功的国际经验,根据合作经济的原则以村落为基本单元,采取由农户自愿参与并自下而上的控股,与政府采取多种方式自上而下的扶持和引导相结合的模式,组建自下而上持股的多级法人制合作金融体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包括:一、从历史角度把不同时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演变整合在完整统一的分析框架中,采取舍弃政府政治理念,以政府理性作为统一假设前提,把不同时期的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从中发现这一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通过比较分析,探寻适宜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生存所需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二、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关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理论假说,并借助最优决策数学模型,分析农户的金融合作需求,应用博弈均衡分析方法寻求农户金融合作的可能性,进而分析农户金融合作的行为。特别是,在构建农户金融合作需求模型时,创造了一个人情成本概念,据此推导出了农户最优预防性资金的决策模型。三、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信用合作运动的史料,并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四、采用调查农户的方法,根据取得直接数据,运用严格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提出的理论进行经验验证,既检验了理论假说,也进一步发现了农户对待金融合作的真实意愿以及合作偏好等行为。4.期刊论文房德东.杨秀艳以合作金融制度为基础的农村投融资体制研究-农村经济2004,(2)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当前,农户已经取代了国家和集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投资主体;在诸多的融资渠道中,通过金融机构融资是最主要的渠道.农村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撤离,作为合作金融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因此,本文提出要发挥合作金融制度效率,建立以合作金融为基础的农村投融资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5.学位论文高旭峰西方合作金融制度与我国农信社改革——基于金融交易费用的分析2003该文试图从金融机构组织形式的角度,分析西方合作金融制度在农村金融市场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中国农村信用社体系低效率、高风险的成因.既而提出有关中国农村信用社体系改革的若干建议.分析的核心思想是:在外部环境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金融组织形式决定了不同的交易费用.全文共分成四章.第一章为导论.作者简单介绍了选题的原因及分析方法.第二章,西方合作金融制度分析.作者首先详细论述了西方合作金融制度的具体安排.分别从信用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说明了合作金融的组织特点.合作金融机构是由在正规资金市场(如银行信贷、发行证券融资)上受到差别待遇的中小经济个体,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目的是满足自身融资的需求.第三章,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分析.作者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现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分别从农信社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详细分析了中国农信社体系的制度安排,并指出中国的农信社体系本质上具有准国有银行的特点.接着,在前述农信社制度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列举了中国农信社行为异化的表现;并从金融交易费用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农信社行为异化的原因.最后,作者得出结论.第四章,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思考.在综合分析西方合作金融制度和中国农村信用社体系的组织特点之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6.期刊论文张琼妹.ZhangQiong-mei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数众多的农民与中小生产者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至关重要,而投资需求更是起着源发性的作用.为了启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需要若干制度准备,金融制度是一个核心.本文将论证,一个深植根、广覆盖的合作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需,并存在一条构建这个体系的成本节约路径.7.学位论文岳志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理论分析2001该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并利用实证分析的若干结论,对现代合作金融制度进行基础性的理论分析,试图阐明现代合作金融制度产生的根源、合作金融的组织体制、合作金融企业的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经营的目标及其实现机制、合作金融制度的效率及其在当代金融市场中的确切地位,我国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之路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8.期刊论文张颜江.ZHANGYan-jiang合作金融制度在我国农村的适应性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首先指出信用社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现在提供相对低风险的个人贷款方面,进而对我国农户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农户的主体是道义小农的结论.其尽管贷款风险较高,但额度小,需求旺盛,加之以合作制为基础的信用社以其独特的先天效率恰可以有效地控制农户贷款的风险.因此在为我国大多数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方面,合作制的信用社比其它金融机构更具优势,合作金融制度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9.学位论文唐贻定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研究2009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大国,研究农村金融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作为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以来就一直是农村金融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尽管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它存在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而且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制度层面的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尤其有必要。br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现代农户理论和二元经济理论为依托,围绕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未来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国农村金融的特殊性是什么、未来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的框架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概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基本理论。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合作经济组织的精髓,是合作制经济与股份制经济的根本区别。第三章运用新制度经济理论和产权经济学理论对各个时期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变迁作出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当前的态势下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合作制规范无异于缘木求鱼。第四章概述了农村合作金融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合作金融基本原则的异化是合作金融对变化了的经济社会环境作出的自我调节,西方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实践对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第五章从“人多地少”、“城乡二元分割”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深刻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的特殊性。并从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组织制度、信息约束等层面提出了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创新的整体框架。10.期刊论文于凤芹.YUFeng-qin制度范式下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革-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1)由于金融对经济的核心作用,农村金融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许多缺陷,形成了一个相对低效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使得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质,是要建立一个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农村金融市场,创造一个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金融共存共生、协调发展的局面.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8a248db7-ca38-425f-bd91-9e330102e571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9日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