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世界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更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工作科学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在理论和实践反复验证中获得新知,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样,在工作、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的思想,不固步自封,用科学原理及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新时期强调学以致用有更深的意蕴、更高的目标和更远的战略意义,但新形势下有诸多因素影响学以致用的成效。要警惕学习的经验化和工具化倾向,避免用本本主义和一知半解的成果来指导实践。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以致用,推陈出新一、学以致用不等于教条、实用主义马克思于1848年著的《共产党宣言》着实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以致用的典型成功实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犯了不少形而上学、教条主义等错误,给党和人民带了严重的损失。在战争年代毛泽东针对当时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的重大危害撰写了许多著作如《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他反复强调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要学以致用,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对于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必须在透彻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将其转化成需要的新理论思想。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是要运用这样的哲学思想来处理问题,在科研上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不能一味地、不加思索的运用,例如地质学上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是从海洋环境的沉积特征中总结出的规律,现在在中国似乎被理所当然地运用在了陆相沉积盆地中,这里面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个理论还需要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们要在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和发现。又如如板块学说,我们说它是科学,是因为迄今为止,板块学说能对地质历史的发展演化做出相当合理的解释,并能为大多数地质学者所认同。但是,我们不能把板块学说视为真理,因为还有许多地质事实不能得到圆满地解答。该学说本身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完备之处。随着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的引进和观测技术的提高,板块学说会不断被补充、修改和完善。当然也很有可能被另外一个新的学说所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学以致用与实用主义,从表面上都阐述了一种务实的精神,都强调了从实际出发,但是两者的真正内涵存在巨大差异。实用主义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理论搞所谓“为我所用”即理论学习从个人的需要出发,一切以主观的意愿为转移。只关注眼前对个人或小团体有利的东西,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热衷于寻找“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持”但往往是任取所需、断章取义。这种“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学风,“学”到的往往是被割裂和曲解了的观点。这种实用主义的学习是对学以致用学风的歪曲和违背,它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破坏党的形象和声誉,窒息党的生机和活力,弘扬党的优良学风。需要划清学以致用与实用主义的界限。2在中国历史上的在土地革命战争以前,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已被看成是一条普遍规律。这是由于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得首先占领城市。这个革命模式在俄国革命中取得伟大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正因如此,部分中国共产的“精英”也照搬看似无懈可击的革命道路模式,认为也一样适用与中国。但是随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中的优秀分子终于从这血的教训中总结了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量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要夺取革命胜利,实行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这无疑是对教条主义无情的打击。二、如何学以致用、推陈出新学以致用中“学”和“用”是密切相连的,着重点在“用”因为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它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实践诉求,表征着学习出发点与落脚点的科学统一,学和用也是辩证统一的,学是基础,用是目的。只干不学,容易滑向经验主义;只学不用,即使皓首穷经亦徒劳无益。学用结合,学以为用,以用促学,书就会越读越懂,理论会越弄越通,理论应用水平会越用越高“用”可以避免读死书、死读书,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际能力。推陈出新原本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在这里更加体现一个“新”。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用“死理论”来指导生产实践,终究是要失败的。学以致用与推陈出新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取其精髓,已达到创新的目的。目前对于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推陈出新主要克服以下障碍:认识问题、方式方法问题、态度问题、精神状态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总结和概括。首先,要解决的是态度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明确学习的目标。目标确定后,才能更好的付诸行动,这样才有更持久的动力,才能部位困难所左右。一些人对学以致用有所顾虑和担心,不敢联系实际,不敢学以致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学习的真谛,不能因为有嫉贤妒能、讳疾忌医的心态。其次,是方式方法的问题。有些人不善于学以致用,不是不想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而是不得要领,无从下手,要么机械地,简单化地在本本中寻找现成答案,对号入座,要么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情况,多半是因为没有对其学习内容基本理论和原理熟悉和掌握,想急功近利,断章取义的认识。没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谈何创新。再次,认识及精神状态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私欲膨胀,拜金享乐,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远的,马克思主义是空的,权力技术是硬的,黄金美钞是实的。只关乎和自己直接相关的事物,缺少集体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从不关心这些“空、远”的理论,更何谈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所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陈出新的人,必定是有责任意识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充满激情和伟大理想的人。社会、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不能自我满足、不思进取,伟大民族和国家的繁荣是需要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3同时,在强调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时,一定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本本主义。从别人的理论中照本宣科、不思创新、把理论生搬硬套地运用到实践中。二是对理论和精神理解不准确、把握不全面。用似懂非懂的“成果”去指导实践,对于理论精神的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所以,必须要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多调查、多思考。只有深入实践,从实践中反演理论,这样才有创新的基础。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用大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达到学以致用、推陈出新的目的。三、结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可以为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除了解马克思已经为我们做好的总结,最为重要的是他交给了我们唯物辩证理论的精髓,为人们之处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呈现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而不是单线型的。因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具体形式,并不一定相同。即使有相通、相似之处,也不完全一样。用单色调描绘多彩的世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只有可悲的、懒散的教条主义者才用现成的公式去衡量世间的一切。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从未想要建立一个庞大的体系从而一劳永逸地去解决所有问题,他从不把自己的理论凝固化、教条化。他决不把自己某一时期提出的理论视为永恒真理,直到现在,马克思的这一伟大精神仍然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学以致用、推陈出新,这不是句口号,我们要踏踏实实予以实践。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才能有创新的灵感。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要警惕学习的经验化和工具化倾向,避免用本本主义和一知半解的成果来指导实践。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每位公民心愿,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是我们进步的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定基石。参考文献[1]朱喜坤.为什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J].马克思经典著作研读,2012,(3):33-37.[2]雨文.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学习与思考[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0,(3):13-16.[3]罗国杰,夏伟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J].红旗文稿,2014:4-8.[4]祖嘉合.学以致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经验的重要凝聚[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7):39-42.[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