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1分)1.儿童用心理特质来描述他人,如“乐乐很大方”,这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A.行为比较阶段B.行为建构阶段C.心理建构阶段D.心理比较阶段2.婴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但还不能明确区分自己身体的各种器官和别人身体的器官是在什么年龄左右。()A.3个月B.6个月C.1岁D.2岁3.儿童大约在几岁之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语言、情感和行为。他们开始知道怎样去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A.2岁B.3岁C.4岁D.5岁4.谁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马斯洛D.罗杰斯5.年幼儿童注重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行为的动机,这种现象称为()A.道德结果论B.道德假说论C.道德发现论D.道德实在论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大致包括:○1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2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3对群体、群体生活及对我群关系的感受()A.○1B.○1○2C.○2○3D.○1○2○37.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是()○1社会性发展水平○2社会要求○3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A.○1B.○1○2C.○2○3D.○1○2○38.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A.独立性B.选择性C.满足性D.需求性9.哪种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A.模仿B.同化C.强化D.体验10.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A.榜样示范法B.同伴学习法C.情景体验法D.自由选择法11.以下哪项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A.社会交往B.需要C.社会环境D.共同利益12.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A.家庭教育B.社会交往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13.友谊发展的关键期是()A.中班B.小班C.大班D.幼儿14.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意义包括①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③促进思维和语言等方面能力的发展④使儿童具有安全感、集体归属感()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谁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A.陶行知B.蔡元培C.陈鹤琴D.叶圣陶16.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不包括()A.对群体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B.对社会情景的判断能力C.对事物的注意能力D.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17.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使用自己的名字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维果茨基D.安南耶夫18.个体认同所在群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指的是()A.幸福感B.归属感C.自尊感D.团结感19.经过适宜的社会性教育后,下列哪类学生开始能主动把许多小朋友变成自己在班里的好朋友,并乐于一起游戏、讲故事和互相交谈。()A.小学生B.大班幼儿C.中班幼儿D.小班幼儿20.社会适应的一般典型表现,不包括()A.明显的亲社会行为B.积极的情绪反应C.被动的寻求社会支持D.良好的社会交往1.谁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马斯洛D.罗杰斯2.年幼儿童注重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行为的动机,这种现象称为()A.道德结果论B.道德假说论C.道德发现论D.道德实在论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大致包括:()○1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2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3对群体、群体生活及对我群关系的感受A.○1B.○1○2C.○2○3D.○1○2○34.确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是()○1社会性发展水平○2社会要求○3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A.○1B.○1○2C.○2○3D.○1○2○35.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A.独立性B.选择性C.满足性D.需求性6.哪种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A.模仿B.同化C.强化D.体验7.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A.榜样示范法B.同伴学习法C.情景体验法D.自由选择法8.儿童价值观的建立是通过儿童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内心体验主动建构价值的过程,但它忽视了外部教育影响。这是哪个理论强调的()A.价值移情理论B.道德发展理论C.价值澄清理论D.认知水平发展理论9.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判断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结果,而不考虑行为动机,是哪个阶段()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0.幼儿可以听进去成人的要求,听懂一些道理,可以接受成人给的一些任务,这大约是哪类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典型表现。()A.小班B.中班C.大班D10岁以上11.幼儿与教师之间应该形成怎样的师生关系。()A.专制型B.放任型C.民主、平等型D.权威型12.在社会交往中,哪类儿童表现出害羞、攻击少、不敢自我表现、单独活动等特点。()A.受忽略儿童B.受排斥儿童C.受欢迎儿童D.中间型或一般型儿童13.谁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A.维果斯基B.赫尔巴特C.苏霍姆林斯基D.夸美纽斯14.受欢迎儿童在社会交往时的行为特征有()①外表吸引人②缺乏攻击性③逃避双向交往④极度活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5.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不包括()A.对群体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B.对社会情景的判断能力C.对事物的注意能力D.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16.个体社会适应能力与智力发展的比例关系是()A.反比B.不完全反比C.正比D.不完全正比17.学前儿童的兴趣特点不包括()A.兴趣比较广泛B.直接兴趣比较少C.兴趣有不良倾向D.兴趣比较肤浅18.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指的是()A.气质B.性格C.个性D.能力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教育的形式()A.课堂教育B.移情训练C.游戏活动D.社会实践20.社会性教育的分类目标包括社会环境及行为规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A.民族文化B.社会适应能力C.爱国情感D.民族意识1.根据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判断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结果,而不考虑行为动机,是哪个阶段()A.自律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前道德阶段D.后习俗阶段2.按照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类,以工具性目的为取向,是处于哪个水平()A.前习俗道德水B.习俗道德水平C.后习俗道德水平D.超习俗道德水平3.以下哪些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方法()○1移情训练○2榜样示范○3利用归因原理○4表扬奖励A.○1○2○3B.○2○3○4C.○1○2○4D.○1○2○3○44.幼儿开始意识到与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这大约是哪个阶段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A.小班B.中班C.大班D.10岁以上5.社会情感主要包括哪些()○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4安全依恋A.○1○2○3B.○2○3○4C.○1○2○4D.○1○3○46.随着年龄的增长,几岁的儿童不仅能意识到他人在性情上的异同点,而且还认为外部情境(如生病或家庭冲突)能使一个人偏离本来的性格特征()A.7-9岁B.9-12岁C.12-14岁D.14-16岁7.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感,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是()A.安全感B.需要C.依恋D.满足感8.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情感教育的意义()A.促进人们对情感发展及教育的重视B.发挥社会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C.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D.促进儿童情感教育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9.为了增强家园合作的实效性,教师在工作中有哪些注意点()○1家园互动的重心由访问转向探究○2家园互动的方式由单一转向交互○3家园互动的空间由封闭转向开放○4家园互动的媒介由单一的语言转向多种媒介A.○1B.○1○2C.○1○2○3D.○1○2○3○410.谁提出多元智能理论()A.皮亚杰B.斯皮尔曼C.斯滕伯格D.加德纳11.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人际技能的四大要素指()①组织能力②领导能力③判断能力④协商能力⑤人际联系能力⑥分析能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12.儿童从几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A.1岁B.2岁C.3岁D.4岁13.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是哪个阶段幼儿社会交往的目标()A.小班B.中班C.大班D.儿童14.幼儿与教师之间应该形成怎样的师生关系()A.专制型B.放任型C.民主、平等型D.权威型15.在社会交往中,哪种儿童表现出害羞、攻击少、不敢自我表现、单独活动等特点()A.受忽略儿童B.受排斥儿童C.受欢迎儿童D.中间型或一般型儿童16.谁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A.维果斯基B.赫尔巴特C.苏霍姆林斯基D.夸美纽斯17.社会适应的一般典型表现,不包括()A.明显的亲社会行为B.积极的情绪反应C.被动的寻求社会支持D.良好的社会交往18.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主要是哪个方面的适应()A.身体B.情绪C.认知D.心理19.儿童哪个阶段开始愿意为集体做事,并为集体成绩而感到高兴()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学生20.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指的是()A.气质B.性格C.个性D.能力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大致包括:()○1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2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3对群体、群体生活及对我群关系的感受A.○1B.○1○2C.○2○3D.○1○2○32.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原则()A.目的性原则B.主观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3.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大致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4道德自我A.○1○2○3B.○1○2○4C.○2○3○4D.○1○2○3○44.下列哪项不是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典型表现()A.能说出一些自己会做的事B.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C.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及家长的话D.做事情时有自己的想法5.按照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类,以“好孩子”为取向,是处于哪个水平()A.前习俗道德水平B.习俗道德水平C.后习俗道德水平D.超习俗道德水平6.幼儿常用自己的想法感受去代替别人的想法。例如,幼儿喜欢蓝色的杯子,他认为别人也一样会喜欢蓝色的杯子。这大约是哪类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典型表现。()A.小班B.中班C.大班D.10岁以上7.在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趋势中,儿童在心理学维度上比较他人,如“贝贝比佳佳聪明”。是属于哪个阶段()A.行为比较阶段(6-8岁)B.心理建构阶段(8-10岁)C.心理比较阶段(11-12岁)D.行为建构阶段(12-14岁)8.以下哪种不是依恋的类型()A.回避型B.安全型C.反抗型D.满足型9.友谊发展的关键期是()A.中班B.小班C.大班D.幼儿10.谁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A.陶行知B.蔡元培C.陈鹤琴D.叶圣陶11.受欢迎儿童在社会交往时的行为特征有()①外表吸引人②缺乏攻击性③逃避双向交往④极度活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2.陈鹤琴关于幼儿群体知识和交往能力的教育理论包括()①坚持环境教育原则②坚持主体发展原则③坚持激励性原则④坚持快速发展原则⑤坚持目的性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3.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不包括()A.对群体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B.对社会情景的判断能力C.对事物的注意能力D.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能力14.教室里应创设尊重儿童个性的可供自主选择的兴趣角,包括()①厨房区②阅读区③休息区④艺术班创作区⑤游戏玩具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5.儿童与同伴的主要交往形式是()A.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