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讲人:鲁晶1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基本认识2对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认识3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一)文学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定义文学欣赏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活动,是对作品再现的生活及作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审美认识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的过程。1.文学欣赏作品的传递文学欣赏作品的传递是文学欣赏活动展开的第一步,选用何种方式将作品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关系到能否调动儿童学习兴趣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传递形式:(1)成人口述作品内容(2)利用图书或图片(3)录音、录像和情景表演这一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如下:如:儿歌《小雨点儿,慢慢下》全文:小雨点儿,慢慢下,妈妈下班快回家。淋到我不要紧,可别淋湿我妈妈。(1)成人口述作品内容有些文学作品内容浅显易懂或是儿童有一定相关生活经验,教师则可以直接口述,无须画蛇添足地运用教具等辅助教学材料。有些文学作品的内容知识性强、儿童在某一经验上比较欠缺,对作品内容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障碍,教师必须为孩子提供一些直观材料,增强孩子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内容。如中班故事《取皮球》(2)利用图书或图片小玲和小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滚皮球,你滚给我,我滚给他,大家玩得真高兴。一不小心,皮球“骨碌碌”地滚进了一个洞里。小玲趴在地上,把手伸进洞里,想把球取出来。可是洞太深,小玲取不到皮球。小朋友们看见了,飞快地跑回家,有的拿来了钩子,有的拿来了竹竿,还有的拎来了一桶水,大家都来取皮球。钩子的长短正好,可皮球是圆的,钩不住;竹竿很长,可洞又深又窄,皮球也拨不上来,最后,把一桶水倒进洞里,皮球就浮上来了。小玲取到了皮球,大家又一起高兴地玩皮球了。(3)录音、录像和情景表演可以通过视、听文学作品在儿童的头脑中形成知觉表象,由文学作品的具体形象唤起儿童的情感体验情感反映。无论哪一种形式,为了引起儿童的共鸣与兴趣,教师的描述要抑扬顿挫、栩栩如生,绘画要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才能很快抓住儿童的注意而进入心理加工状态。学前儿童不能仅凭倾听语言符号对文学作品进行静态的艺术再加工,使大脑“热闹”起来,这在4岁之前尤其如此。所以,在给儿童欣赏作品时,成人必须借助一些手段,适应儿童的视觉、听觉、动觉同时与作品发生作用,对作品进行动态加工,在动中求思、育情。主要方法如下:(1)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参与相结合(2)作品欣赏与音乐活动结合(3)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4)作品欣赏与歌舞结合2.多通道地相互作用我要自己走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你看,小燕儿能飞,小兔儿能跳,小狗儿能跑,小鱼儿能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走,妈妈,妈妈,你快撒手。(1)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参与相结合《月亮书》近年来,每当看见皓月当空,清辉满地,我就会想起你——母亲。尤其是当城里的月亮被黑森森的水泥丛林挟持时,她那瘦弱的身驱和惨淡的容颜,更勾起我对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的你的无尽哀思。……(2)作品欣赏与音乐活动结合《耳朵上的绿星星》欣赏这个故事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成为小松鼠,与花儿、小草对话,学习语气、语调,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3)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云》云儿云儿真美丽,我把云儿摘下地,云儿云儿真听话,我把云儿变小鸡。当老师念到“摘”时,儿童伸手上举摘云,“云”摘下后,就蹲在地上用粉笔画云,每个孩子都可以画出不同的形象为儿歌续编不同的句子,如“我把云儿变小山”,“我把云儿变飞机”。(4)作品欣赏与歌舞结合儿童作品,一般都突出人、境、物的形象,并不需要作过多的语言解释;但是在大班,成人可以利用形象的语言,解释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通过解释,帮助儿童产生作品形象。词的解释,比其他形象的解释有更大的模糊性,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形成作品的审美意象。同时,对文学语言的凝练、含蓄、拟人、隐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有助于儿童与文学词语建立审美的关系。如古诗《春晓》3.通过形象性地解释帮助儿童理解作品内容教师解释:春夜我睡得多么香甜,不知不觉已到了天明。是鸟儿婉转的鸣啼,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猛想起昨夜的风声雨声,有多少花瓣儿已经凋零。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情交融,脍炙人口。作者热爱大好春光,热爱大自然之情,无不浓浓地融会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开放性的提问是指答案不确定的提问。在学前儿童教育活动中,老师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1)针对儿童记忆系统的提问(2)针对细节的提问(3)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的提问(4)针对作品的主题或情节的提问(5)针对作品中文学语言的提问(6)针对作品的整体结构形式的提问(7)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4.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1)针对儿童记忆系统的提问特征:A.答案是确定的,也就是产是显而易见的。如:故事或者诗歌叫什么名字?作品里面都有谁?谁对谁说了什么?B.针对理解、想象和情感提问如:听完故事或诗歌后,让儿童谈谈听到了什么?C.就人物的心理动态进行提问如:谁是怎么想的?说了什么?(2)针对细节的提问特征:儿童须复述细节,这往往能激发儿童的情绪,因为细节描述,既可以讲,也可以作出表情或动作。如在《猴子学样》中,先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把老爷爷的草帽拿走?他们是怎样拿走老爷爷的草帽折?再请儿童把猴子学老爷爷的动作进行表演。通过讲和演,突出了猴子的淘气和老爷爷的机智。(3)针对情感识别与匹配的提问让儿童对文学作品中某一角色的情感,与儿童生活中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作品中的其他人物的情感进行识别和相应的匹配。如“什么时候谁也会这么高兴或难过?你在什么时候也会这么高兴或难过?”(4)针对作品的主题或情节的提问如喜欢故事里的谁?喜欢他什么?为什么?在小班只要求用操作的经验或自我中心的回答,中、大班可要求情境或非情境的,比较客观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回答。(5)针对作品中文学语言的提问文学语言的学习是文学欣赏活动重要的活动目标之一。教师在活动中,应请儿童把作品中自己喜欢的词找出来,在小班或中班初期,一般由老师示范为主,如:蹦蹦跳跳、安安静静、乌云密布、汗流浃背等这些词好听吗?引起儿童对文学语言的敏感性和深厚的兴趣。中班后期则可以让儿童自己寻找作品中成熟的语言,并讲一讲好听的原因。(6)针对作品的整体结构形式的提问一般应从中班后期或大班开始,可以把用来作为对照的两首儿歌写在黑板上,边指着字,边念给儿童听,听完后,大家来讨论,每一句话有几个字?是否每句话都一样长?两首儿歌的韵脚有什么不一样?哪一首歌听起来更好听?有什么感觉?你更喜欢哪一种排列?还是两首都喜欢?(7)针对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从中班后期开始进行,如故事里的小熊与动物园里的小熊有什么不一样?故事里恐龙讲述的城市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有什么区别?(故事《城里来的恐龙》)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