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作者:郝红,HaoHong作者单位: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1刊名:科技创业月刊英文刊名: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年,卷(期):2009,22(6)被引用次数:0次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詹才锋国际汇率监督制度的演变及次贷危机的影响2009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瓦解,使IMF对成员国的监督目标从保持汇率的汇兑稳定转换到维护汇率体系的稳定,为此:IMF执行董事会通过了《1977年决定》对国际汇率制度进行监督。由于自1977年以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发生的重大变化,IMF通过了《2007年决定》对IMF的汇率监督制度进行修改。新决定将外部稳定原则作为双边监督的组织原则,反映了由监督汇率体系的稳定进一步深入到反映汇率体系的外部稳定的监督新方向。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汇率监督的重点进一步转移到最能影响外部稳定的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及其相关政策方面,并通过国际金融合作增强IMF汇率监督的效力。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并不能作出重大改变的现实条件下,通过增强IMF的汇率监督职能能起到稳定全球经济并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2.学位论文张羽屏香港联系汇率制的适宜性研究2008香港的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确立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理论界对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研究也较多,特别是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危机期间,国际投机资金对香港的猛烈攻击给香港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后,许多学者对香港联系汇率制(LinkedExchangeRate)的优缺点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其中有些人对香港是否适合采用联系汇率制提出了质疑。2001年,阿根廷遭受到严重的金融危机,被迫放弃了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Arrangement),学术界进而对联系汇率制本身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近年来,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推动下,香港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往来日趋紧密。逐渐有一些人开始提出让港币与人民币挂钩的建议。以往的这些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对联系汇率制本身优缺点的考察,而很少将联系汇率制与香港经济结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港府经济治理理念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本文认为,每个经济体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情况都不一样,同样的,每种汇率制度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汇率制度并无普世性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从制度适宜的角度全面综合地考察了联系汇率制与香港经济、政府经济治理理念的匹配性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就联系汇率制本身的优劣进行分析。另外,作为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金融深化:中国模式及类比较研究》——的子课题,本文立足于国际而并不局限于香港本身,通过香港与阿根廷、新加坡的比较研究,更深刻地说明了为何香港适合选择联系汇率制,而阿根廷和新加坡却不适合。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香港如何审视、改善或改变汇率制度,无论对香港自身还是对中国大陆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制度适宜性的角度研究香港联系汇率制,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1、1997年回归之后,香港经济与中国大陆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香港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香港经济其实就是研究中国经济研究的一个部分。香港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桥头堡。香港的汇率制度不仅对香港经济的稳健运行至关重要,对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将面临深刻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香港的汇率制度,对香港和中国大陆未来的汇率制度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的研究是对理论界众多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综合运用和经验检验,可以作为汇率制度理论研究的补充。长期以来,汇率制度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最为核心的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汇率制度的研究已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创立了许多经典理论,如最优货币区理论、经济结构论、“两极论”等等。汇率制度指的是货币当局就本币与外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可兑换性做出的制度性规定。汇率的变化会从进出口商品价格和境内外资产相对价格两个方面影响到一国经济。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升,汇率制度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愈发显得关键。本文的研究基础是国际经济学界已经创立的众多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本文把这些传统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放在“制度适宜性”的框架之中,并运用该框架对联系汇率制与香港的匹配性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研究,因此可以作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的补充。3、本文是对货币局制度全面的辩证的研究。香港所实行的联系汇率制是传统货币局制度的变体,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区别仅仅存在于技术层面。货币局制度最早于1849年在英属殖民地毛里求斯实行,并作为殖民统治手段的一种,在20世纪初较为流行。时至今日,仍然有超过十个以上的经济体保留了这种汇率制度(也可以称为货币制度)。作为使用货币局制度的最具代表性的经济体,香港是货币局制度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认为,某一种汇率制度本身的优点与缺点都是相对的,依赖于经济体的特征与该种汇率制度的特点的匹配性。本文从“制度适宜性”的角度研究香港联系汇率制,其实也是对货币局制度本身全面的辩证的再研究。4、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本文的研究对于香港汇率制度选择以及汇率制度的优化调整都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自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以来,香港自身经济的特点以及港府的经济治理理念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此过程中,特别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最近,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极有可能会对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构成颠覆性的影响。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香港是否应当继续保持联系汇率制,是否应当改变锚货币(anchorcurrency)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本文的基本分析思路是:首先较为详细的介绍说明香港联系汇率制的运作原理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特点以及使用联系汇率制的经济体应当具备的一些条件。然后,本文按照联系汇率制的适用条件逐一对香港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本文还选择了阿根廷和新加坡两个经济体与香港进行国际横向比较,得出结论认为联系汇率制在香港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制度适宜性。其次,由于联系汇率制本身确实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还分析了香港政府在适用联系汇率制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性优化处理。最后,本文就近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香港汇率制度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指出香港未来汇率制度选择应当考虑了的几个主要因素。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对经典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就是一个汇率制度适宜性问题,并在众多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汇率制度适宜性所包含的内容。第二章:首先对联系汇率制的发展演变进行简单的介绍,分析说明联系汇率制的运作原理。然后从已有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出发,指出联系汇率制相对于其他汇率制所具有的显著的特点。第三节针对联系汇率制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联系汇率制的适用条件。第三章:主要在第二章分析的基础上从汇率制度传统、政府经济治理理念和香港经济特点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联系汇率制在香港的适宜性。本文认为,历史上香港实行了较长时期的英镑汇兑本位的货币制度,这为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打下了良好的制度性基础;联系汇率制最大的缺陷在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受到极为严格的约束,但由于香港历来奉行自由主义原则,因此,联系汇率制的这一缺陷并不会在香港造成太多的不适应;香港是小型的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完全符合传统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中固定汇率制的选择标准,而且由于香港经济本身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因此,香港政府缺乏汇率调整的自由决策权也不会对香港造成太大的损失。总体来看,联系汇率制在香港具有较好的制度适宜性。第四章:为了更详细、更全面地把握联系汇率制在香港的适宜性,本章选择阿根廷和新加坡作为两个典型的案例与香港进行比较分析。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崩溃是货币局制度研究的典型案例,而新加坡无论从经济规模、开放度还是国际经济地位都与香港极为相似,但新加坡选择的是“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制度”(BBC,basket—band—crawling)。本章从与香港相比较的角度,分析货币局制度为何在阿根廷失败,而新加坡为何要选择BBC制度,由此进一步说明联系汇率制在香港的适宜性。第五章:首先分析港府自联系汇率制建立以来对汇率制度本身所进行的改进,这些改进使得港府逐渐在利率和银行体系流动性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调控能力,对联系汇率制本身的缺陷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另外,由于联系汇率制本身是一种信心制度,“任七招”和“任三招”的推行极大的增强了公众对联系汇率制的信心,将降低港府为维持联系汇率制所需付出的成本,使得联系汇率制更为适合香港。最后,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各界对香港汇率制度的变革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本章在综合对比分析各种方案之后,认为香港在短期仍应当继续实行联系汇率制,香港长期的汇率制度选择则主要取决于中国大陆经济实力、人民币和美元国际地位的变化等因素。3.学位论文宋广盛当前我国主要的金融风险与控制2009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动脉。金融体系稳健、有序、高效、可持续运行,是一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与此同时,金融又是一把双刃剑,金融风险伴随着金融活动的全部过程,如果不能及时地识别、控制风险,任凭风险积累,这些风险所具有的巨大破坏力同样是直接威胁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严重隐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出现了金融危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因此对于危机爆发前金融风险的防控也日益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重视。br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经济之中,按照入世时的承诺,我国金融行业已经在2006年底实现了全面开放。但是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利率和汇率制度等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还不到位、金融机构竞争力尚不够强,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在开放过程中将更多地受到外部的影响和冲击。无论是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现在的次贷危机,都对我国经济金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程度越来越大。本文正是立足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并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br 本文一共分五章。在第一章中作者对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近年来关于金融风险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全文起到了一个纲领性的作用。在第二章,作者从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入手,对金融风险、金融安全和金融危机等相关的概念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与界定。对金融风险的各种理论作了详细介绍,这对于后文分析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接着,作者在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当前正在全球肆虐的美国次贷危机,详细介绍了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经济环境,全面论述了次贷危机爆发的整个过程,并对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次贷危机反思中国金融业改革,提出了我国金融改革需要引以为戒的几点启示。在第四章,作者从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现状和面临国际环境的实际出发,对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防控风险的建议,为确保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平稳健康发展出谋划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4.学位论文郑旭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及中国的战略选择2009国际货币合作揭示的是国际社会或几个国际行为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在国际货币领域进行的互动性合作活动,目标是为了得到比不合作时更大的收益或避免比不合作时可能产生的更大的损失。这种活动不仅仅是纯金融和经济问题,而且也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律的重要体现,是各国政府之间上层建筑性质的互动,因而实际上也就成为一种政治层面的现象。可见,“国际货币合作”这个社会现象具有多学科的特征。br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并在90年代末出现高潮。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世界经济的巨大振荡,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