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学术伦理与价值观”的感想价值观是指实践主体在追求某种“价值”时所把持的内在尺度,也是一种对人的行为起深层导向作用的内部控制力量。目前,价值观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理论研究方面,价值观被认为是建构某种伦理关系的基础和灵魂,而在实践应用方面,一些企业,新闻媒体等社会组织机构把“价值观”提到了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战略高度,在实施“价值观驱动式”的管理或规制模式方面走在了前面,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对于大学这一有着崇高精神追求的学术组织来说,要想让学术价值观在学术实践活动中也起到强有力的“驱动”作用,把学术价值观旗帜鲜明地确立下来就是其前提和基础。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大学在建构自身的学术价值观方面却不尽人意,学术核心价值观淡化,学术价值观缺乏层次感,盲目照搬、曲解国外学术机构的价值观。为此,有必要就建构一套符合学术伦理关系要求的价值观体系进行充分的探讨。求真是学术伦理的核心价值观。求真是维系学术伦理关系的核心所在,是解决一切学术伦理困境的出口,也是一切学术活动的中心和灵魂,也是科学进步的动因和科学活力的生命源泉。我国学者彭国华于是认为,不同的学者尽管可能有不同的旨趣,但往往殊途而同归都能够在求真这个问题上找到共同点。学术是探求“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求科学的“真”的过程。一方面由于科学的“真”总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深处是难以发现的;另一方面学术是不能穷尽真理或占有整个真理,需要学术人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探索真理接近真理不断修正和完善真理。求真是真、善、美的统一,学术的本质就是在求真的基础上,糅合了人类情感的、认识的、表达的、理智的、伦理的以及审美的需要,这正是给了学术以求真征善致美的动因和目标。严谨是学术伦理的底线伦理,是维系学术伦理关系的最低要求。这也就是说,严谨是学术人最基本的学术道德义务,是学术人个人学术德性的最后边界或屏障。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设定底线伦理并不是将学术伦理的标准降格以求,恰恰相反,却是学术人追求自己学术理想、最终取得创新性学术成果的基础和前提。严谨是学术活动的规律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学术活动的对象需要严谨,学术活动的研究过程需要严谨,学术活动所需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严谨,学术活动外部环境的复杂性需要严谨。因此,需要学术人能以一贯的严谨作风抵御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慎重地对待学术,以避免违背学术伦理价值观的事情发生。创新是学术伦理的“上标伦理”。创新处在学术伦理价值观体系中最高层次,它既是学术共同体得以存在的社会资本,也是学术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是学术伦理的“至善”,是学术“求真”探求未知过程的愿望和归依。创新是学术伦理的“至善”。在学术实践过程中,“求真”是学术伦理价值观体系中的核心,学术人应是围绕着“求真”这一中心要求,来开展学术活动并实现或达到“求得真理”的愿望或目的。但要想“求得真理”,或者说把“求真”变成现实中的存在物,学术人不是仅学习已有的真理或照搬他人求得的真理,而必须是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和发现。创新是学术人获取学术承认的唯一媒介。随着学术研究在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地位日趋提升,拥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不仅是学术人学术生涯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还成为学术人获取学术承认的唯一媒介。虽然在学术职业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的今天,学术研究带给学术人的金钱和谋生的意义所占据的成份也越来越明显,但在一个学术人的内心深处真正看重的,却还是以自己有创见的工作为媒介所获得的学术承认。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有着崇高精神追求的学术组织,大学确立并明确宣示符合学术伦理要求的学术价值观,对于树立自身良好的公众形象,建立清晰的学术伦理期望以及引导学校形成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