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活动油层细分对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姓名学号学生类别专业成绩导师签名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题目油层细分对比报告人时间地点内容记录:油层细分对比是精细油藏描述和油田开发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油藏开发阶段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划分对比高频层序形成的等时沉积地层单元,在等时沉积地层单元对比格架内进行储层细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层旋回过程中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特征,从而指导油藏开发。我国油田开发地质工作者针对陆相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开展了油层组、小层、单层等不同尺度的储层细分对比,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有效地指导了我国高度复杂非均质油藏的开发,为油田长期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但是每个地区无论是沉积体系或者构造变形特征又存在很大差别,方法只能借鉴和参考,不能照搬、照抄。油层细分对比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点。1、测井曲线的选择不同的电测曲线对储层有不同的响应,另外,不同地区由于储层的岩性、矿物成分,流体性质不同,测井曲线响应变化比较大,因此在对比之前,我们详细对研究区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岩电关系研究,优选对比能力强的曲线。依据测井曲线特征找出对比的标志层,并综合运用岩性、电性、沉积旋回等特征进行对比。各种方法结合运用,互相弥补其不足。在对比手段上,由标准井向外逐个井进行对比,最后达到全区闭合。根据井区超低渗油层的特征,对比首先是依据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然后辅助利用自然电位。2、建立标准分层剖面通过大量的对比,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井建立标准分层,然后从该井向外扩展。边对比边完善,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调整,层位的标定实际上是贯穿于整个地质研究过程,甚至整个开发过程。标准分层剖面要求层位发育全,岩层特征、电性特征在全区具有代表性。根据研究,选择三口井为标准剖面井,在原层位划分基础上,通过与周边井的对比校正确定出长4+52、长61、长62的界限,然后依据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自然电位、电阻率等曲线逐层细分确定出小层,以这些井为标准向外扩展对比。3、利用标志层对比细分对比之前首先要确定标志层,而标志层本身又是通过大量的对比总结出来的。标志层是指那些地质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稳定,区域上分布广泛而又易于识别的地层。按照其具体特征不同,又可分为岩性标志层、古生物标志层、电性标志层等。作为标志层,可以是一个岩层,也可以是一个界面(如某个不整合面等),也可以是一段岩性组合。在地层剖面中,选定若干标志层,就能迅速地找出各个地层层面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统一划分地层,提高对比精度,简化对比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标志层的类型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当古生物资料丰富、标准化石较多时,应以古生物标志层为准,再参考其他标志。古生物标志层能在较大的范围内适用。如果古生物资料缺乏时,可采用岩性或电性标志层,由于后两者有局限性,只能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应用,进行区域对比就比较困难。但是,在进行钻井剖面对比时,岩性标志层和电性标志层却很重要。其中选择好电性标志层又是搞好对比、提高对比精度的关键。除了满足标志层的一般条件外,电性标志层应当具有明显而稳定的电测曲线特征,且易于与邻层区别。因为电性是岩性的反映,所以电性标志层往往与岩性标志层是一致的。本次对比过程中,共确定两个区域对比标志层。(1)厚层泥岩标志层。该标志层位于长4+5(1)油组的下部,厚度25~30m,为分流间泥岩,局部夹粉砂。在全区目的层段中是独一无二。自然电位为基线,自然伽马中高值,声波中等、跳跃,电阻率低值。(2)高声波时差泥岩标志层。该段位于长62与长63界面处,自然伽马高值、声波时差异常高值,可达,电阻率低值,厚度约2-4m,分布较稳定,是本区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4、在对比手段上以标准井为基础,分井组细分对比以注水井为中心,采油井为边界,绘制注采对比连通图,覆盖全区井。首先保证井组内的井闭合,如果不闭合,查找原因,假若是单井分层错误,调整单井,如果是细分层不合理,及时调整全区分层,使其更加合理。在细分对比时,要用最新的研究结果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分层。逐个井组追踪对比,最后协调全区井组,使之闭合。5、砂体横向变化模式依据砂体横向变化的稳定程度,对各类测井曲线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5种井间单砂体横向变化模式。(1)稳定型:单砂层侧向较稳定,厚度相近,电性特点相似,以对应的顶底界相连,是物源供给和水动力条件稳定的反映,水下沉积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一般属于该类,小范围的平原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也属于该类。(2)分叉型:砂体侧向分叉,由泥岩隔开,单砂层顶、底与邻井砂层的上分层顶及下分层底相连,内部以各分层多层对比连线。说明水动力条件有所变化,是水下分流河道在区域上由于水位不稳定造成的砂体变化,或水道侧向迁移造成的,或河口砂坝垂向相互叠置导致的结果。(3)尖灭型:砂层侧向变薄尖灭,相变为泥岩,以尖灭形式连线。是决口扇与分支间泥岩或前缘席状砂与前三角洲泥岩的接触关系。(4)稳定叠置型:在沉积物供应及水动力稳定的状态下沉积形成,上、下单砂层叠置,侧向上叠置状态稳定。如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多期叠置、河口坝砂体多期叠置。(5)叠置分叉型:上下叠置的单砂层,在侧向上分叉,根据测井曲线的变化,劈分叠置砂体并分层连线。水动力条件的变化造成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和侧缘砂体在部分地区被泥岩重新分隔,垂向河道方向多为这种变化。(6)叠置尖灭型:上下叠置的单砂层,在侧向上某个砂体发生尖灭,据测井曲线的变化,劈分叠置砂体,分层尖灭式连线。如分流河口砂坝,不同的物源供给及水动力条件造成不同时期发育的砂坝迁移,砂坝分布范围不同,早期的砂体只是在局部与晚期的砂体接触。不同时期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摆动,发育规模、范围不同,出现相互尖灭现象。6、细分对比结果在原对比结果基础上,采用上述方法,对延长某井区的原有对比结果进行了调整,纠正了之前错误或不准确的对比结果。研究区重新对比细分,把目的层段长4+5(2)油组细分为3个小层,长61油组细分为3个小层、长62油组细分为3小层。注:每篇小结报告不少于500字,博士研究生要求8篇,硕士研究生要求3篇,报告由各学院留存。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