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州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2014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省委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全国文明单位复评为契机,不断提升全校师生员工的文明素养,为推动“湖州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一、深入开展理论武装工作,为加快建设“湖州大学”提供理论支撑。1.注重长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着眼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理解。紧密联系学校的新一轮改革与事业发展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深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真正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上来。2.完善制度,抓好院校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2014年上下半年理论学习计划,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考勤、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学习档案、专题调研和学习考核等制度,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充分运用读书会、报告会、在线学习、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创新理论学习的形式,继续办好二级单位党委(总支)书记论坛,为学校的新一轮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计划全年组织理论学习8次,编辑《理论学习》刊物5期。二、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加快建设“湖州大学”提供思想保证1.明确目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党校团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创新理想信念教育体制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开展“中国梦”、“大学梦”、“教师梦”、“最美师院人”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认真对照《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开展自测自评工作,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落实整改措施,逐步建立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督查测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2.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创新形式,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大力宣传师德典型,弘扬优良师德师风,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研究出台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贯彻落实《湖州师范学院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青年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规划,切实提高青年干部的理论素养。3.完善机制,加强网络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和主题宣传,唱响网上主旋律。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舆情搜集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加强培训和指导,打好网络舆论主动战。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发展,提升网络监管服务水平,加强学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推进网络投诉举报机制建设,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形成全校师生共建共享健康网络空间的良好格局。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为加快建设“湖州大学”提供文化环境。1.科学规划,完善环境文化体系建设。做好环境文化建设的三年规划,不断完善由学区文化、公寓文化、道路及建筑物文化、修读点文化等组成的环境文化体系,有计划的整体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味。2.精心培育,加强校院两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按照“有主题、成系列、广参与、可显现”的要求,认真做好胡瑗文化节的各项活动,把文化节培育成符合师生需求、具有自身特质的校园文化品牌。继续开展校级校园文化品牌的评选,加强对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指导,实现二级学院文化品牌三年全覆盖。深入挖掘、高度凝练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积极申报浙江省2014年高校校园文化品牌。3.强化学校文化平台建设。坚持“人文、大气、学术、高雅”的文化品格,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平台建设,认真做好胡瑗大讲堂、胡瑗文化节等已有文化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与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相匹配,满足师生需求的大学文化建设项目,促进师院特质文化的积淀。五、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加快建设“湖州大学”提供精神动力。1.全力以赴,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单位复评工作。以全国文明单位复评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提高文明创建水平。结合《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试行)》(2012年版),制定《湖州师范学院全国文明单位复评工作方案》,深入推进“典型示范专项行动”、“文明使者(志愿者服务)专项行动”、“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等10大专项行动,建立文明单位复评台账,对近三年的工作进行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展示我校文明创建成果。2.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稳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认真做好文明单位年度责任报告,积极展示我校作为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试点单位的文明创建成果和勇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加强文明细胞的建设,继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处室”和“文明楼群”的评选活动。举办好“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道德力量。加强校园文明卫生环境的管理,建立文明监督队伍,规范校内宣传品的张贴、悬挂,纠正不文明行为。完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好文明传播活动,引领社会风尚,传播正能量。3.创新载体,做亮文明创建特色活动。创新实践载体,推进“学雷锋”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网络谈雷锋”、“整洁思雷锋”、“助人做雷锋”等系列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崇尚节俭、低碳生活、文明消费的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国情、党情、社情、校情教育。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以大学生团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道德经典诵读、节日祝福语评选、节日民俗等活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4.拓展思路,大力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开拓思路,创新形式,将“文明修身”工程与学风、校风建设紧密结合,并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中去,做到文明修身工程的全覆盖、深层次推进。积极发挥各类学生组织作用,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学生文明规范十条”。开展好文明礼仪养成活动,举办浙江省大学生“青春礼仪”大赛校内选拔赛,通过大赛选拔传播文明风尚的文明使者,让师生在形象生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高文明素养,在全校形成守规则、重礼仪、懂感恩、讲诚信、有责任、做好事的道德风尚。5.完善机制,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以关心关爱为主题,以积德行善为动力,以完善机制为保障,用制度化实现常态化。加强志愿服务调研,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衔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好“青春服务社会”、“国际志愿者日”、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不断增强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继续开展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春泥计划”和“百名专家下基层活动”,不断提升师生志愿服务社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