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校卫生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I.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高一、死亡率显著下降1.婴儿死亡率:60年前250‰,目前30‰,部分大城市为12‰2.5岁以下小儿死亡率:1950年300‰,目前17‰,部分大城市10‰3.学龄儿童死亡率:1957年城市18‰,乡村40‰目前城市9.2‰,乡村18.3‰4.结核病(曾是青少年主要死因)死亡率1948年15‰,目前低于0.8‰•学龄儿童少年(躯体性疾病)死亡率比其他亚洲人口大国平均低65~70%•提前实现WHO健康千年发展目标(Health-Related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2015年实现两大首要目标1.消除极端贫困,将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平均每年下降2.7%2.5岁以下死亡率降低1/3,每年下降4.3%•为促进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二、生长发育水平大幅提高(一)迅猛的生长长期趋势•生长发育反映健康,群体健康状况越好,生长水平越高•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很低•发达国家出现长期变化早,造成我国儿童生长水平显著落后;1985年时我国儿童身高、体重的平均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日本•伴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出现迅猛长期趋势,彻底改变被动局面2010年和1985年比:•男女7~18岁平均身高分别增长12.1和10.1cm,体重净增12.2和8.8kg•自婴幼儿开始,生长发育水平全面提高•近10年来,乡村儿童群体(比城市晚15年)增速超过城市,增长趋势强劲•生长长期趋势方兴未艾;中华民族生长潜力可望在今后很长时间内继续充分发挥(二)中国青少年身高全面赶超日本1.2010年7岁学童身高大体赶上日本•85年7岁加权身高男生118.6cm(城男121.9、乡男117.2cm);女生117.6cm(城女120.7cm、乡女116.3cm)•男生比日方矮6.2cm(城男矮2.9cm,乡男矮7.6cm),女生矮6.1cm(城女矮3.0cm,乡女矮7.4cm)•2010年和日方持平•城男超过对方1.8cm,乡男低于对方1.4cm;城女超过对方1.3cm,乡女仍低于对方1.7cm-10-8-6-4-20246全学龄段身高平均值之差(cm)沿海大城市其他省会市中小城市富裕乡村一般乡村欠发达乡村群体1985年2010年2.全学龄段身高全面提升(图:女生为例)3.2010年成年身高全面超过日本•1985年18岁成年加权身高男167.5cm(城男170.1cm、乡男166.4cm),女156.6cm(城女158.4cm、乡女155.8cm)•男比日本低3.4cm(城男低0.8cm,乡男低4.5cm);女低1.3cm(城女高0.5cm,乡女低2.1cm)•2010年加权成年身高男生和日本相等(城男高1.1cm,乡男矮0.8cm);女生全面超过日方1.4cm(城女超过2.6cm,乡女超过0.8cm)正确运用社会人口学指标,分析生长发育影响因素1.宏观指标体系:9项社会经济、5项社会人口、7类地理自然生态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核心目标:消除社会不公平性•关键作用:为各级政府制定、采取更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微观指标体系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status,SES)•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和社会地位•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整体显著改善1992年《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规划》规定的重点防治学生常见病,前五项患病率大幅下降•越是与贫困关联密切的疾病,越有鲜明可防治性;病因越明确,群防群治疗效越明显1.沙眼1950年患病率城市40~60%,农村60~85%,1/3盲人因沙眼引起。抗生素和磺胺滴眼、手术刮治、健康宣教、培养卫生习惯,强化公用毛巾管理,改造农户灶具等措施,2005年患病率城、乡分别下降至7%和12%以下2.蛔虫70年代末蛔虫感染率(城)50%和(乡)92%,2010年分别下降至城市6%、乡村15.7%3.贫血70年代末城乡患病率分别为37%和45%。2005年城乡四群体分别下降至10.7%、13.0%、12.5%和17.5%。两大易感人群(低年龄小学生和青春期)下降趋势尤其明显。严重程度下降,“边缘性贫血”构成比已达80%左右但是,乡女仍是主要薄弱环节4.热量-蛋白质营养不良生长迟滞率85年城乡四群体分别为9.2%、8.0%、25.5%和22.8%;2010年下降至2.7%、3.0%、7.4%和7.7%。•消瘦率,1985年分别为20.8%、17.6%、15.6%和12.0%;2010年降至10.5%、9.7%、14.6%和11.5%但是,营养不良依然位居乡村学生常见病最前列;消瘦率总体下降趋势中不时出现“反跳”,不说明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而是因为体重增长赶不上身高增长而引起(“绿豆芽”体型)•上述常见病覆盖度高,危害大,故其患病率的持续下降,对我国儿童少年疾病谱的变化,产生巨大、深远影响II.学校卫生存在问题和体格全面增长趋势相反:近10年许多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指标发展停滞、下降肺活量:反映生理机能水平50米跑:速度素质立定跳远:下肢爆发力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肌力耐力跑为代表的耐力素质持续全面下降趋势最引人注目一、体能发展下降趋势亟待扭转167.007.508.008.509.009.5010.0019851991199520002005201050m-dashperformance(sex)yearFigure5Thedescendingtrendofthe50m-dashperformancein13-15juniorhighschoolstudentsinrecent10-yearsBoysGirls170.01.02.03.04.05.06.07.08.09.0198519911995200020052010Pulling-upperformance(times)yearFigure6Thedescendingtrendofpulling-upperformanceamongurbanandruralsenior-highschoolstudentsUrbanmaleRuralmale18220.0230.0240.0250.0260.0270.0280.019851991199520002005800m-runperformance(sec)yearFigure7Thedescendingtrendof800mrunamonghighschoolstudentsaged13,15and17years131517体能发展停滞下降是生活方式变化和体力活动不足的综合反映*对生存能力的严重不良影响*阻碍终生生活质量的提高体格发育体格发育体格发育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二、伤害成为首要死因•人们历来主要关注降低5岁以下死亡,小儿面临大量生存威胁,而学龄儿童少年被认为是全人口中最健康的群体•死亡模式正发生巨变: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从1990年的90‰降到2008年的65‰;相反,20世纪70年代开始,伤害成为10~24岁主要死因,占该人群总死亡的70%~75%•15~19岁青少年死亡率超过1~4岁儿童,居全人群第2位(图;1955-2004年不同年龄男性全死因变化趋势)•为何15~24岁死亡率下降只有儿童的一半?因为主要死因和后者比不同,有鲜明的社会原性:环境+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全球10~24岁青少年,自伤居车祸后,占全死因的6.3%;暴力(包括自杀他杀)第3位,占6.0%。在发达国家,自杀是15~19岁的第2位、20~24岁的第1位死因。•卫生部(2012)《中国儿童伤害报告》证实,伤害是我国青少年首位死因。2004~2005年,我国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7.8/10万,其中1~17岁为25.1/10万,占死亡总数53.2%;15~17岁伤害死亡率男性48.1/10万,女性16.6/10万。•交通事故、溺水、自伤自杀和中毒位居第1~4位•15~17岁分类伤害死亡率(单位/10万):交通事故12.7,中毒1.7,跌落1.6,火灾(含烧烫伤)0.3,溺水6.6,自伤/自杀4.8;•北医儿少所2008年全国调研:10~18岁青少年各种非故意伤害的受伤、伤残发生率都较高,且和健康危害行为密切关联。在调查前1年中:•车祸受伤:4.1%溺水受伤:1.7%;•跌落伤:31.0%物体砸碰伤:19.0%;•烧伤1.2%,烫伤4.5%•割、刺、捅伤8.8%•因危险行为导致的头颈部(包括脑)受伤2.2%•骨折或关节脱臼伤5.8%•因打架等暴力受伤者:占6.9%•因暴力攻击和虐待导致:占3.4%•因自伤导致占5.6%。•合计一年内,发生“严重受伤”(需门诊或住院治疗,或影响日常学习、活动一天以上)者占全体受伤者的19.6%,致身体全部/一部功能严重受损甚至致残者占1.3%。•我国儿童少年群体伤害流行特征:•表面看,伤害约占我国目前疾病负担的15%,低于发达国家(19%),但从GDP、医疗保健开支等指标预测,我国可能15年左右即赶上后者•中西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反映潜在寿命损失是发达国家的3~5倍•伤害疾病负担,高于其他非传染性疾病。若将各类故意伤害造成的伤残、受伤、需接受治疗、护理和康复、因病缺课率上升等因素综合,导致的疾病负担更沉重三、精神障碍防治负担日益加重•和1990年代初比较,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上升;检出率从13.0%上升至22%;增幅70%,接近发达国家中等水平•群体检出率的差有以下特征:男孩高于女孩,青春期高于童年期,大城市高于小城镇更高于乡村,工业化地区高于非工业化地区青春期精神障碍:•青春期焦虑-抑郁综合征•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体形障碍和神经性厌食发生原因:•经济发展、工业化、都市化带来的社会急速变迁,对社会结构、家庭功能和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颠覆、动摇传统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降低社会、家庭、个人处理疾病、伤残和不幸的能力•不良社会时尚和文化(三围、越瘦越美)的诱导和推波助澜•面临社会角色重大变化(如升学高考)时,遭遇适应性困难•增加学业困难、物质滥用、冒险行为、自杀、自伤、犯罪、危险性行为等发生•显著增加过早死亡率•大多数精神障碍源于青春期及成人早期;约50%开始于14岁前,约70%开始于24岁前•WHO调查50余国家中,12~24岁青少年中,至少1/5~1/4患有精神障碍•青春期少女抑郁症状明显增加•青春期男少年行为障碍和精神分裂较高发国内外成功经验•三级网络防治架构,注重从儿童期行为指导开始,加强精神障碍早期预防、筛查/诊断和干预•学校配备心理辅导教师,专设心理咨询室•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杀预防教育多数中西部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处空白•社会转型阶段更应提高对学校心理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学校心理保健体系四、儿童肥胖症全面蔓延流行•2010年7-18岁全国学生加权超重率9.9%;肥胖率5.1%;合计3043万人•流行率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呈“梯”形分布:沿海大城市其他省会市富裕乡村中小城市一般乡村西部乡村•沿海大城市10-12岁流行率已达36%•2000年开始,乡村地区进入流行早期310.05.010.015.020.025.030.035.019851995200020052010Prevalenceofoverweight/obesitycombined(%)yearFigure4.Changesofprevalenceofchildhoodoverweight/obesityin7-to18-yearoldmalestudentsin8socioeconomicsubpopulations,1985-2010GroupIGroupIIGroupIIIGroupIVGroupVGroupVIGroupVIIGroupVIII1.过多摄入高能量食物2.严重缺乏体力活动(体育锻炼,日常体力活动)3.生活方式由“静”到“动”变化4.“肥胖易感环境”形成儿童肥胖发生原因预防肥胖综合措施1。普遍性预防:•制定和实施国家和地区针对性干预政策•创建支持性环境•社区积极参与•培养健康知识和技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