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无线公共广播设备,紧急消防无线太阳能广播设备县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深圳市索想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简介为适应我县各项宣传工作以及应急广播的需求,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全局,科学规划,布局合理,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先进适用,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我县广播电视发展规划,依托我县现有传输网络,建立一套适合我县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村智能广播系统。系统的建设不仅可快速、高效、全面的传播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传播农业科技、农村信息等,还可以作为基层组织有效的管理工具,起到政策传递、应急喊话的作用。为全面落实工作任务,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农村广播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应急预警及时有效。根据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农村广播事业,更好的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快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步伐,促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繁荣、发展。2二、目标任务1、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村村响”工程,本着“统一部署、分批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在积极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广播电视整体发展规划,整合我县山洪灾害预警广播,建立集媒体宣传、服务城乡、灾害预警为一体的广播体系,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主体明确、标准统一、可管可控的农村广播服务网络,为我县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发布手段,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快速有效的政令下达渠道。基本实现向上可于上级系统连接(接口),向下辐射所有行政村可控终端,全县农村广播声音全覆盖。2、建立农村广播事业长效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系统“优质响、长期响”。三、实施步骤1、根据相关精神,合理利用资源,整合蓝山县山洪预警系统广播。2、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的建设,完成我县农村广播声音行全覆盖并通过市级、省级验收。四、资金筹措和管理“村村响”工程建设资金主要以县财政投入为主。根据蓝山县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纪要,工程建设资金由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筹措200万元,其余部分由县财政通过整合水利、国土、林业、林业公安、农业等部门的设施设备专项资金科学筹措,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负责。工程建设资金按3:3:4比例分三年支付。3五、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蓝山县“村村响”广播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县人大、县政协领导任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县财政局、县农村工作办公室、县广播电视台、省网络公司蓝山分公司、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以及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村村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文体新局书记梁社忠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廖德想任办公室副主任,文体新局相关科室在办公室指导下开展蓝山县“村村响”工程相关工作的实施。(二)纳入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村村响”工程是全省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村村响”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工作重点,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应急服务体系建设范围,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组织、协调、督办等工作,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完成。(三)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施和资源的作用,在保证“村村响”建设规划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我县广播电视发展等相关规划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省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建设验收规范》要求,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确保工程试验质量。(四)建立监理考核监督机制。项目建设责任部门、实施部门的建设计划、工程进展和工作绩效等情况按时上级相关单位通报,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认真进行绩效评估和自查验收,并向上级相关部门书面申请验收。4六、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机制与责任机制,建立日常播出管理制度、应急播出管理制度、安全播出管理制度、村级广播设备管理制度等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落实设备运行、维护保障经费,确保广播“优质响”、长期响”。七、技术方案7.1系统基本架构蓝山县农村广播村村响系统是我县信息传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预留上级信息发布平台对接接口,向下覆盖所辖行政村。县级广播系统作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县级广播平台、传输覆盖网、接收终端、村村响大喇叭系统和监管系统等部分组成,系统架构如图7.1-1所示图7.1-1蓝山县村村响系统架构(1)县级广播平台。县级广播平台具备与县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上级广播信息广播平台对接接口,实现广播发布信息的接入和采集,具备解析处理、5制作传输、信息存储、传输覆盖资源和接收终端管理、广播信息发布的调度控制、系统管理等功能;同时,县级广播管理平台通过与电台/电视台、传输覆盖网、村村响大喇叭系统的对接,实现广播信息的播发。传输覆盖网、村村响大喇叭系统和广播信息广播终端将播发状态等信息回传至县广播平台,用于对广播信息广播发布过程的监测和评估。(2)传输覆盖网。县级广播覆盖网由有线数字电视、调频广播、地面数字电视(待建)(待建)、因特网、广播信息移动广播系统、数据回传网等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组成。通过前端/台站部署广播消息适配设备,实现广播消息的接收、验证、响应和播出功能;数据回传网络用于广播系统中关键设备和终端的工作状态及发布结果等数据的回传;广播信息移动广播系统用于在广播信息中断时期对上述传输覆盖系统的补充覆盖。(3)接收终端。县级广播接收终端由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收音机、地面数字电视(待建)机顶盒和公共接收终端等的一种或多种组成。(4)村村响大喇叭系统。村村响村村响大喇叭系统可作为单独的一个系统运行,由县乡村三级平台、传输覆盖网和村村响大喇叭终端组成。传输覆盖网采用调频副载波、TS、IP三种技术手段进行节目及指令的传输。(5)监管系统。广播监管系统通过与县级广播信息广播平台对接,接收县级广播平台、广播信息广播适配设备和广播信息广播终端的反馈信息;同时,广播监管系统与今后部署的广播信息广播采集终端对接,获取广播信息广播发布效果数据;监管系统汇总上述数据,对广播信息广播发布全流程做出效果评估。67.2主要播出手段的实现方法县级广播系统采用电台/电视台、调频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待建)和村村响大喇叭系统等方式进行广播信息广播节目的播发,实现方法如下:7.2.1电台/电视台播发县级广播平台接收到文本或音频格式信息时,将该信息转发至电台/电视台,由电台/电视台通过自动文转语、人工念稿、音视频播放、字幕插入等多种方式播出,处于开机的收音机、电视机、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地面数字电视(待建)机预盒等终端,将接收到广播信息广播音视频节目。7.2.2调频广播播发(1)县级广播平台接收到文本或音频格式信息时,通过自动文转语、音频播放等方式转换为音频节日;(2)县级广播平台根据信息中的发布需求,结合本地传输覆盖网资源情况发布预案,生成调度控制指令:(3)县级广播平台将音频节目和调度控制指令一起发送至县调频发射台的广播接收适配设备,广播接收适配设备根据调度控制指令将广播信息广播音频节目送入到一个或多个发射机的音频切换器,并发出控制指令将发射机的音频节目切换为广播信息广播节目;(4)同时控制副载波编码调制器产生副载波指令,在对应调频发射机的副载波中插入;(5)正在收听调频广播的收音机,将接收到广播节目;所有能接收到调7频频率的广播公共接收终端,将被激活并播出广播节目。7.2.3有线数字电视播发(1)县级广播平台接收到文本格式的广播信息信息时,生成包含广播信息信息的调度控制指令;(2)县级广播信息广播平台将包含广播信息信息、调度控制指令的广播信息广播消息发送到有线数字电视前端;(3)部署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广播信息广播消息适配设备,响应调度控制指令,生成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息广播码表,通过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复用器在对应频点上插入码表。(4)具备广播信息广播功能的机顶盒,接收解析广播信息广播码表中的广播信息文本信息,叠加到任一视频画面进行显示。7.2.4地面数字电视(待建)节目播发(1)县级广播平台接收到文本格式的广播信息时,生成包含广播信息信息的调度控制指令;(2)县级厂播平台将包含广播信息信息、调度控制指令的广播信息广播消息发送到地面数字电视(待建)前端;(3)部署在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的广播消息适配设备,响应调度控制指令,生成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息广播码表,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待建)前端的复用器在对应频点上插入码表。(4)具备广播功能的机顶盒,接收解析广播信息广播码表中的广播信息8文本信息,叠加到任一视频画面进行显示。7.2.5村村响大喇叭播发县级广播信息发布平台、上级广播平台的发布按优先级别需求处理。(1)县级广播平台接收到文本或音频格式的广播信息时,将该广播信息信息转发到村村响大喇叭系统县平台;(2)村村响大喇叭系统县平台通过文转语、音频播放等方式,将广播信息信息转换为广播信息广播节目,同时根据广播信息发布需求,生成终端唤醒指令;(3)村村响大喇叭系统县平台通过调频副载波/TS/IP流等方式下发广播信息广播节目和终端唤醒指令;(4)村村响大喇叭系统的终端响应指令,接收并播出广播信息广播节目。7.2.6乡镇及村级发布需求的处理(1)在乡镇及村级平台中插入语音,同时对所辖乡镇或行政村范围的终端发出唤醒指令;(2)通过电话拨打县广播信息广播平台的呼叫中心,经可靠的身份验证后,由县平台将电话语音调制转换为音频流,通过传输覆盖网下发至终端,同时对区域内的终端发出唤醒指令。(3)终端检测唤醒指令,播出广播信息广播音频信息。97.3系统总体要求.符合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科技司下发《县级应急广播技术要求》,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下发《湖南省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验收规范》(暂行).7.3.1总体功能系统在遵照国家及各地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以下基本功能:(1)发布需求接入并播出。应实现对县级广播信息发布平台、上级广播信息广播平台的对接,满足并快速执行广播信息信息发布需求,反馈广播信息广播结果。(2)分类分级分语种广播。支持县、乡、村级用户可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性质、程度、可控性或范围等分类分级广播。(3)分区域控制。根据发布需求实现全县广播信息广播、分区广播。具备一键报警功能。(4)播出权限管理。支持县、乡、树级用户广播功能由县级广播信息广播平台或村村响大喇叭系统县平台统一配置。县级用户授权乡、村级用户广播功能后方可进行信息插播。(5)安全可靠。具备用户鉴权认证机制,县平台与上级广播信息广播平台之间、与县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之间、与县调频台站/有线前端/地面数字电视(待建)前端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通过调频、有线、地面数字电视(待建)及村村响大喇叭下发的控制及唤醒指令,均应进行签名保护,具备防攻击、防篡改机制。10(6)可管可控。具备对全网设备运行状态、广播信息广播播发全流程及播发效果的监测监管。(7)平战结合。兼顾日常广播和广播信息广播职能,尤其是村村响大喇叭系统.既能满足当地农村乡镇及行政村的其他信息发布需求,在非广播信息时期也能发挥信息播发作用。7.3.2总体性能广播系统性能满足以下要求:(1)容量要求。系统设计和建设能满足对全县所有乡镇及行政村的广播信息信息覆盖。(2)并发量要求。支持同时分区域广播信息广播,支持县至乡镇并发广播信息广播流不小于2个,支持乡镇至村并发广播信息广播流不少于2个。(3)发布时效要求。系统发布时效符合各地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的要求。7.3.3系统对接要求(1)信息接入要求。县级广播信息广播平台与县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与上级广播信息广播平台之间的接入网络,采用可靠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2)信号传输链路抗毁性要求。有效保证信号和节目的可靠传输,广播信息广播平台至前端/台站采用不同类型的双链路设计;除利用村村响大喇叭传输链路外,村村响大喇叭系统的乡平台、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