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与评析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吴家平重庆市高新区森林小学秦月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70-71页例1,练习十二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七巧板、吹塑纸贴图学具:拼活动四边形的塑料棒四根、点子图、七巧板、平行四边形、梯形剪纸模型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问:同学们,老师要考考你的眼力和记忆力,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回答)看谁能发现这些照片里藏着的四边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欣赏生活中的四边形]师:谁能说说你发现了哪些四边形?(学生依次说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设计说明】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中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抽象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图形。师:都记住了这些四边形,并能画下来吗?下面我们就来一个画四边形的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比赛开始!(学生活动:画四边形)各个小组展示画的结果。(媒体上同时出示相应的四边形)师:你觉得他们画得怎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师:认识这些图形吗?请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揭示课题。【设计说明】在脱手画图的过程中,不要求学生画得很准确,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以后,让学生对比得出,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要注意它们的哪些特点。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教学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自主探究(1)[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师:我们在车的玻璃上找到了平行四边形。[师出示教具,贴图](2)自制活动平行四边形学具师:请同学们用四根学具,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师示范操作]师:请打开书71页,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图,结合自制平行四边形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研究,比赛哪一小组最先发现。(3)[配乐]学生操作学具探究,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设计说明】给学生一些探究的素材,给他们探究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所具有的特点,并适时加以引导,以便学生加以总结。全班交流师: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指名回答)如果学生说到了平行四边形可以拉动变形,则顺势总结:这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果学生没说到,则可以引导:[教师一边操作学具,一边讲解]师:将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拉动它的一组对角,它能保持不变吗?能让它还原吗?(生展示操作)师总结:通过拉动学具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教师板书:不稳定性]验证结论师:刚才有的小组从平行四边形的边上找到了特点,我们一起来验证吧,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方法:用直尺、三角尺平移验证)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呢?(指名回答)揭示概念:[课件展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设计说明】三年级上期第三单元《四边形》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本节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从而知道怎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总结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二)教学什么是梯形师:你们刚才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呢?(指名回答)[课件展示:梯子、堤坝、沟渠的横截面]师:我们在这两张照片上找到了梯形。[师出示教具,贴图]师:请小组的同学操作梯形学具,运用刚才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你发现梯形又具有哪些特点呢?请看大屏幕。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梯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呢?揭示概念:[课件展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师小结:谁能说说怎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的四边形是梯形?【设计说明】学生运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折、量、平移等方法,操作梯形学具,研究梯形的特征,并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对比得出梯形的概念。(三)巩固练习:[出示吹塑纸图]请判断以下图形,是梯形的做“√”的手势。问:你是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的?(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小结: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首先要看它是不是四边形,再看它是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题单1:请判断以下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画X。提问1:为什么第二个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指名回答);第四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指名回答)提问2:你是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指名回答)师引导总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首先要看它是不是四边形,再看它是否有两组对边平行。【设计说明】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判断怎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巩固新学习的概念。在点子图里作图。(1)师:在点子图里,分别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并写出名称。(2)学生作图,教师巡视指导。(3)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画的作品?[展台展示学生画的结果](4)学生互评:你觉得他们画得怎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5)对比总结特点。师:对比前面脱手画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认为哪一次画得好?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要注意什么特点?(四)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1给下面的四边形分类。(1)师:请同学们打开信封,里面装着什么?(四边形)(2)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活动)(3)学生结合展台展示汇报小组分类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方法(一)A:①⑥B:②⑧C:④⑤D:③⑦方法(二)A:①②⑥⑧B:④⑤C:③⑦充分说明分类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二种分类方法。[教师手指展台上的图形]问:(1)第一组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第一组图形我们把他叫做什么?(平行四边形)(2)第二组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第二组图形我们把他叫做什么?(梯形)(3)第三组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第三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一般四边形。(4)我们把这三组图形统称叫做什么?(四边形)【设计说明】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照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加以总结,顺势导入对几者关系的总结,得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表示四边形间的关系。(1)师:我们怎样表示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呢?请小组合作把它表示出来。(2)学生可能有以下表示方法: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3)师:请小组派代表用展台展示,并说说本组的分类方法。教师等学生说完后,肯定前两种表示方法,并请学生打开书71页,请学生对照书上的集合图,小组内说说: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4)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问:这个集合圈图,告诉了你什么?【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结合展台展示并加以说明,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训练。(5)[结合大屏展示]教师总结: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展示四边形集合圈],有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这几个家庭组成[展示平行四边形、梯形集合圈],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家庭中,包含有长方形这个特殊的小家庭[展示长方形集合圈],长方形这个小家庭中又包含正方形这个特殊的成员[展示正方形集合圈]。【设计说明】教师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作形象的说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几者间的关系。判断:对的做“√”的手势,错的做“×”的手势。(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大屏展示]反例:提问:怎样改?(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提问:怎样改?强调:只有一组。(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4)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验证方法:二人合作,用各自手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抓住概念的实质,理解本节课学习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之上作适当的升华。用七巧板拼图:拼一拼师:比一比,看谁的手儿巧。请听好要求:(1)用两块拼一个梯形(2)用三块拼一个梯形(3)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每次拼完后,展示学生作品,能拼几种算几种,不必举全。【设计说明】利用七巧板的拼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剪一剪(1)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2)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大屏展示比较标准学生的剪法作示范。要引导学生把第二题中两种情况举完。【设计说明】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渗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知识。专家评析本节数学课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下特点:生活性在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上,选取找生活中的物体:门、车窗、灯、电脑屏幕等物体藏着的四边形,并以此为载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认识抽象的四边形,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从而揭示课题。趣味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儿童情趣,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及其运用。评价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入小组、个体间的竞争,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自主性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同桌间、小组间互相交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四边形的分类,并加以总结出四边形的关系。充分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手脑并用,探究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灵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制作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并将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拉动,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体现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适时地加以引导,灵活地处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