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全世界:每年因心理问题自杀人数超过100万,比死于战争、恐怖袭击及谋杀的人还多,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中国:2000年以来,平均每2分钟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约有25万人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未遂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已成为死因之首...心理问题的严重性2002年3月,身为教授儿子的黄毅留下遗书之后,在自家的楼上坠身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校园里消失。有关人员向记者证实,黄毅留有一份100字左右的遗书,大致内容是:学习负担太重,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不想活了。2002年3月22日,14岁的商南县初级中学初一(9)班男生王某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竟从10多米高的4楼跳下,抢救无效身亡。2003年4月12日中午,渝中区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丁婷(化名)从学校教学楼跳楼坠地死亡。中学生自杀2003年11月22日,普宁市一18岁女生罗某,趁学校放假之机在本校上吊自杀。2006年6月7日,也就是高考第一天,遵义市汇川区的一名高三学生小霞从其外婆家居住的三楼坠楼自杀死亡。2009年3月18日,湖南长沙17岁的石汪在离家只有几公里远的一个小旅社里,服毒自杀。2009年3月15日,湖南18岁的陈容从自己住的学生公寓楼楼顶跳下,宣告不治身亡。中学生自杀中学生犯罪•2004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大学生马加爵连续杀害4人的恶性案件。•2005年3月,杨某(男,17岁,福建省平和县人)在湖里马垅某网吧上网时发现该网吧服务器的漏洞,并多次利用该网吧服务器漏洞,修改网吧电脑网络服务器系统中上网卡帐户数据,为其同学徐某、陈某、韦某等人在该网吧增加上网帐号上的金额数据,以达到不向该网吧缴费而上网的目的,其至被该网吧发现时先后共盗用网吧上网费计人民币4373.6元。•2005年10月20日凌晨2时许,刘某(男,16岁,湖北省仙桃人)伙同夏某、陈某、黄某等人经过事先预谋,由陈某携带一把西瓜刀,四人窜至厦门湖里某处的路面,寻找作案目标,准备实施抢劫时,被治安巡逻队发现,而被抓获。•2006年6月15日,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社会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国家:99年:《决定》提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02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04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地方:浙江、江苏、江西等,区域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一)学习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没有恒心和毅力;6%受到家长、学生和教师的责备、嘲笑、歧视而引起心理紧张;9%基础比较差;2%智力因素。(注:本材料来自本学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见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品质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神经衰弱、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经调查有21%的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厌学情绪。(二)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学生的不良人际关系有: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有50%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好或很好,43%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一般,有7%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好,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够耐心,处理问题不公正,讽刺、挖苦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做法和态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68%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好,27%的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一般,有6%的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经调查和讨论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却又不知该如何去做。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67%~82%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好,有6%~8%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与父母的关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当,简单、粗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专横、与父母有敌对情绪。第二,父母关系不和,对中学生的心理伤害很大,他们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视,富于破坏性……会认为是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学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绪。(三)青春期心理问题:1.情绪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调查表明:30%的学生有情绪方面的问题。2.行为方面: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3.个性方面: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四).异性交往方面:中学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喜欢通过看言情片或读言情小说感受爱情。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对与异性交往有误解。有36%的学生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感到恐慌或害怕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基于上述原因中学生在人格上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异性相处甚至可能产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第一类:出走、卧轨、自焚、跳楼、“喝”死、“刺”死。。。(西峡唐河淅川邓州—15小13、22、)•第二类:思维、行为失常,影响正常生活,停学、入精神病院治疗;(一二五中与咨询、四院)•第三类:失眠、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成问题;虽坚持学习,但效果不佳。。。(每个学校)可能导致的后果三、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技巧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不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也是班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需要对如何处理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基本技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一)用人本主义辅导技巧走进学生心灵⑴无条件的关注、接纳用教师的体态语言(表情、眼神、身体姿势与动作)和真诚的语气向受导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你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是我现在关注的唯一目标”。关注是尊重学生的基本体现。成长极我们所认为的学生的一些毛病⑵积极倾听与表达同感(同理心)倾听是辅导的根本,是无条件关注的关键。教师要改变平常处理学生问题时使用的那种教导式甚至是训导式的说话口吻,不仅是“聆听”,而且是用心去倾听学生讲话,并以积极的体态语言和有限度的应答语来表现自己对受导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⑶引导学生宣泄郁积的情绪辅导是一个很情绪化的过程。由于教师对学生表示了真诚接纳的态度,学生就有可能将郁积已久的精神苦恼向教师倾诉,这会给受导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摆脱其恶劣心境,强化其战胜自我的勇气。⑷平等探讨,助人自助辅导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平等探讨的过程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自省自明。具体要求是:●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独立思考,少讲个人主观意见;●多做思想沟通,少做逻辑分析;●多谈开放式建议,少做封闭式结论。(二)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不合理的认知1、艾利斯理情行为疗法的三条基本理论依据⑴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ABC理论)⑵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障碍互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行为障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⑶情绪障碍者往往存在着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失真是当事人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失真得到识别和矫正,当事人的情绪障碍必将获得迅速的改善。艾利斯认为,人天生就有歪曲现实的倾向。但是,人也能够接受理性,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思考和自我挫败行为。由于情绪来自思考,所以,改变情绪或行为要从改变思考入手。当某种自动思维中的核心信念占主导地位时,人就会以这个信念为主线解释问题,他的倾向选择性集中于证实自己的核心信念的信息,而无视或者削弱其它相反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这种信念是不正确的和功能障碍性的,当事人依然会对其坚信不疑,并会带着一种极为消极和自我否定的态度去解释他所面临的各种情境。例:英语考试焦虑的认知模式核心信念中间信念自动思维情境反应:焦虑生理反应:头痛失眠情感:忧伤行为:手忙脚乱我无法胜任英语学习英语成绩总上不去,说明我语言能力差这次我肯定又会考砸两周后考英语(三)用行为疗法技巧矫正学生不良行为这是行为疗法中比较容易被一般教师所理解和运用的辅导技巧,指的是通过教师及时的鼓励与支持(以正强化手段为主),帮助学生消除成长中的不良意向和不妥行为,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努力。●注重辅导目标的具体化与明确化;●对学生的问题就事论事,不追究其潜意识与本能欲望对偏差行为的影响;●注重模仿有助于个人成长的良好行为方式;●时时注重对每一阶段目标的检查评价。1、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适应不良行为是错误学习的结果。教育与环境在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并加强训练,人是可以摈除不良旧习、重塑一种新的健康的行为方式的。2、行为矫正的具体方法⑴阳性强化法(正强化)⑵负性强化法(负强化)⑶消退法⑷代币法⑸示范法(模仿法)⑹厌恶疗法⑺系统脱敏法⑻斥责⑼相继渐进法(逐步养成法)⑽行为契约法⑾自我控制法⑿放松训练3、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通过商讨,确认行为改变的具体目标(确定靶行为);●分析行为改变目标达成的具体步骤;●排列各项具体步骤的顺序;●确定学生实施行为改变目标的起点水平;●执行行为改变目标的具体步骤;●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检查行为改变的成效并作必要的调整;●适时予以奖励(不排除必要的惩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四)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发展性和预防性的主动干预1、根据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和班级实际情况选好主题。2、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