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特征教案(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平行线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平行线的特征”。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本节内容对以后研究角的大小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能力打下基础。本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建立平行线的数学模型,并能解决一些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重点:探索平行线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教学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条件和特征的区别和综合运用。确定为难点的原因是:①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较为相似.②七年级的学生年纪又比较小,逻辑思维比较弱,对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容易混淆.③定理的运用对于初学者也是难点。二、教学策略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学情分析:①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学生已经学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具备了探究平行线特征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②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的心里特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教法分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结合本节的特点和具体内容,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把问题放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让学生感到问题很熟悉,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就要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本节采用: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教学措施:①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鼓励他们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由特殊的总结出一般的,归纳数学对象的特征,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说理。③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三、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明的爸爸有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要小明帮他得到梯形铁片四个角的度数。小明自信地用量角器量得∠A=100°,∠B=115°,而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呢?小明难倒了,怎么办呢?设计意图:①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围绕此问题进行学习,有助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2、动手操作,建立模型。画图探究,归纳猜想:在图画纸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abc87654321问题①: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同位角∠1∠5角的度数数量关系DCBA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学生活动:画图——度量——填表——猜想学生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设计意图:①通过画图,能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化。使学生能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觉数学就在身边。②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问题②:再画出一条截线d,并剪下其中的一个角,把它粘在与它相对应的同位角上,观察两个角是否重合?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21abd学生活动: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性质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设计意图:①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有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权利,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②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体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活动整个过程中,教师密切注意学困生所表现出的态度,协助有困难的同学。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体验发现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问题③:能否得到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如果能,可以用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性质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设计意图:①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②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③通过独立探究到小组讨论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看谁想的到」⑴如何解决小明碰到的问题?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看谁答的快」⑵如图,平行线a、b被直线c所截。DCBA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①若∠1=110°,则∠2=°。理由:。②若∠1=110°,则∠3=°。理由:。③若∠1=110°,则∠4=°。理由:。「看谁写的多」⑶如图,由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1DCBA相等的角:互补的角:「看谁说的好」⑷如图,直线a∥b,∠1=50°,求∠2的度数。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设计意图:①反馈学生对平行线特征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抢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②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始动因素,而此时接近下课学生的思维比较缓慢、情绪比较低沉,因此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畅谈心得,反思提高①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②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数学:③本节的知识与上节课的知识有什么关联:④对老师的教学建议是:设计意图:①营造一个自由、信任、平等、尊重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小结,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畅谈心得,反思提高。②学生的反思既是整理知识、整理思维的过程,又是总结成败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即获得知识又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获的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感受,是学生成长中的宝贵财富。5、作业布置,巩固提高⑴必做题:课本73页,习题2.4⑵选做题:课本73页解决问题1⑶实习作业:收集有关测量地球周长的方法。设计意图:①通过必做题,落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达到“人人都能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获得必需的数学”。②通过选做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③通过实习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的学习品质。四、设计说明与设计反思:1、设计说明:①设计的出发点: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原则,整个过程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设置问题,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重视实验探究、合作意识的培养。②我的教学理念:做一个会学的学生。基于这样的理念,课堂中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动手实践、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对于上课中学到的结论,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实验猜想、动手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2、设计反思: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附小组学习报告单:第小组组长:记录员:组员:活动一:画图探究,归纳猜想:在科作页纸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abc8765432121abd21abd43问题①: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同位角∠1∠5角的度数数量关系猜想是:问题②:再画出一条截线d,并剪下其中的一个角,把它粘在与它相对应的同位角上,观察两个角是否重合?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答:得到的结论是:问题③:请判断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答:结论:活动二:畅谈心得,反思提高①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②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来学习数学:③本节的知识与上节课的知识有什么关联:④对老师的教学建议是:附课堂练习单:班级:姓名:⑴如何解决小明的问题?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⑵如图,平行线a、b被直线c所截。bac4321①若∠1=110°,则∠2=°。理由:。②若∠1=110°,则∠3=°。理由:。③若∠1=110°,则∠4=°。理由:。⑶如图,由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1DCBA相等的角:互补的角:DCBA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生学习⑷如图,直线a∥b,∠1=50°,求∠2的度数。abc21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