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生识图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很多同学的认识上有误区。他们认为:生物靠考试前背一背就可以得高分,大多数学生只重视生物知识点而忽视了对生物插图的理解与应用,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同时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插图是生物的第二语言,是大量生物信息的有效载体,许多生物知识通过识图、析图可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因此提高学生识图能力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了解、与学生谈话等方式,发现许多同学对插图不够重视,对插图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总以为考前背背书就行,不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一部分同学了解了插图的重要性,但基础知识欠缺,使他们对插图“一知半解”,不知识图的方法,当然也就谈不上识图分析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识图能力的研究。二、省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生物教学中,图表一直以来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课程生物教材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字性的内容大大减少,而是采用了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形式,使其更加简明直观。由于这些原因,近些年来省内外针对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识图能力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在这些研究中,一部分是针对考试时识图题的作答技巧与策略的研究,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已有的这些研究中都提到了识图教学的重要性,并且针对识图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例如:许健全的《识图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加强识图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马成东的《生物识图能力的培养小课题研究报告》结合他们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了一套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式。虽然以上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整体缺乏系统性,在其中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结合不同学校的自身条件来开展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本课题将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方式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落实课程标准的目的。三、概念的界定1、图本课题中的“图”是指生物图像,具体来说指教材中具有直观、形象特点的生物图片、照片、图表、表解等储存、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习惯上把它们看作是文字内容的补充,称之为“插图”或“附图”。2、识图能力的表现(1)能否从图的标题把握图的重点;(2)图文转换能力;(3)利用图像构建概念的能力;(4)从图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生物教材中的各种图表是生物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辅助工具。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用图能很好的揭示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统一性等;从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用图还可化无形为有形,化隐蔽为直观,具有简单明了和形象的特点,配以图表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从考试的角度看,图表题能有效地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图文转换能力。新人教版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图非常多,几乎每页都有图。教材凡能用“图和图群”表示的内容都用“图和图群”表示,文字尽可能精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读”生物科学的“图和图群”,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最终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目标。这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即利用教材中图、图群讲解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识图获取有效信息能力。五、研究的依据1、政策法规依据《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2、理论依据视觉与文字学习的双重编码理论(thedualcodingtheory):Paivio的视觉学习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的研究表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对文字进行加工处理,也对插图进行加工处理,而且两者之间往往相互促进,增进信息理解的准确性和延长保持时间。这也就解释了配有插图的科技类图书为什么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大部分的生物认知结构都必须两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完成。六、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研究目标(1)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试卷分析等方法了解学生识图能力现状。(2)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教材中图表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通过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以点带面,一图带动全文的学习思想,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落实课程标准的目的。2、研究内容(1)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与学生座谈、分析学生试卷等形式,调查了解学生识图能力的现状以及在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a.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以从中了解学生的识图能力现状。b.收集学生周测、月考等试卷,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获得学生识图能力的信息。c.与学生进行座谈,以了解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2)教师在课堂中利用现有资源渗透识图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识图基本能力,提升图文互换能力,养成识图分析,有效地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a.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识图能力训练。b.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挂图、模型等教具进行识图能力训练。c.利用多媒体直观高效地体现图表在体现各种信息方面的优势。(3)设计专题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独立的进行识图分析并根据从图中获得的信息自行解决问题。a.精选典型例题进行专门训练,分阶段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b.进行阶段性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七、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1、主要思路调查准备——方案实施——方案改进——得出结论2、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围绕研究专题,对活动开展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座谈、收集、综合、分类,以此概括出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和经验。(2)经验总结法:从实践和研究中获取良好的实际效果,并注意总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的经验和理论。(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认真观察活动现象,仔细分析形成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设,通过论证,提炼出有益的经验。(4)个案研究法:有组织、有目的地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取跟踪、了解、分析和指导等方法。对活动的个别案例进行深入地研究。八、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从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调查分析学生单元测试和月考试卷,有目的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识图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因。对学生进行图形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以预期成效为目标,采用课堂渗透和专题识图能力训练,结合填图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识图基本能力、提升图文互换能力、养成识图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体系,并探索学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第三阶段:方案改进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情况,在教学中调整方案,再实践,总结。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整体评估,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经验成文,形成研究报告。九、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名称及形式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研究报告《当前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误区》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学生识图能力训练教学典型案例集1第三阶段:方案改进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学生识图能力训练教学典型案例集2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1)论文《如何利用专题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2)论文《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提高识图能力》十、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1、成员分工本课题的负责人是学校初中生物学科组的组长,长期处在一线教学,热衷于教研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保证本课题高质量的顺利完成。本课题参与者,都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均有充分时间保证。课题负责人:刘盈,生物专业,本科,初中生物学科组长,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当前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误区》研究报告、《如何利用专题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论文的撰写。课题组成员:王希江,生物专业,本科,初一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学生识图能力训练教学典型案例集编纂、《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提高识图能力》论文的撰写。2、现有基础课题成员分别担任初一年级、初二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初一、初二年级共有16个教学班,学生600余人,可供研究实践。学校还有计算机房2个(计算机130台)、多媒体教室1个(大屏幕投影仪、扫描仪、录放机、电视机)、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2个。3、制度保障(1)建立科学规范的课题研究制度,每周二以学科组为单位召开工作会议,发现课题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讨有效解决的对策。(2)要求备课、上课时对教材中的图像问题及时关注,课题组成员之间年经常互相进课堂听课、交流。课题研究获得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能够从学校整体角度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和做好时间安排,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向课题研究倾斜,保障参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十一、主要参考文献[1]王艳娟.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思考和建议[J].生物学教学,2009(04)[2]李雁春,李彦英.浅谈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1995(01)[3]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刘满希,展红.给生物教师的101条意见[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