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农村金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财政与农村金融一、考试说明1、考试要求: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全试卷共计60题,其中客观题(60%),主观题(40%),财政与金融各占一半。2、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2)双项选择题;(3)多项选择题;(4)判断改错题;(5)简答题;(6)论述题;(7)案例题,共计7大类。3、答题技巧:(1)自信;(2)先易后难;(3)审题严格;(4)观点明确。教学内容第一章财政概述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财政1、经济增长2、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GDP=C+I+G+NX(export-import)3、市场经济的优点与缺点(1)优点:以价格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提高生产率,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不断克服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2)缺点:人们的有限理性,尤其对“公共物品”投资缺乏动力,供给不足;此外,社会成员的收入不均等,公平问题明显,为了消除社会不公平,体现“公平”和“效率”,维护国家安全等,必须借助于财政的投入。第二节国家财政概述一、财政的概念(一)什么是财政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与再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国家强制力,是一种无偿地从社会制造的物质财富中分得的一部分)2、社会再分配如何实现?3、财政的用途:(二)财政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无偿性特征:2、采用国家信用:若国家破产了怎么办(旧中国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迪拜债务危机)3、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要素:(1)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2)对象是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主要是剩余产品或剩余产品价值。(3)形式主要是价值形式:主要以货币的形式(实物形式的如以住农村的公余粮征收)。(4)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进行的分配)。二、财政的产生财政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政治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提高后,出现了社会产品的多余;其此,国家的产生即国家为了维护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需要占有一定的物质力量,消费一定的物质资料(国家作为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本身并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依靠其权力去占有另一部分社会产品)。三、财政的发展1、财政范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和完善。(从最初的税收,到公债、财政政策、国家预算、财政补贴等);2、财政分配形式也随着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由同时采取劳役、实物、货币三种形式,发展到采用单一的货币形式(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地租);3、财政管理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日益加强和完善(财政思想、财政方针、政策、制度规定)。4、财政的作用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从简单的集资到间接干预经济或调控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四、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分配活动及其所反映的分配关系为研究对象。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简介一、西方公共财政学中的财政概念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集中描述政府与预算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政府支出、公债等。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现已涉及政府决策程序、投票方法等方面,但仍然是仅仅对与预算有关的行为感兴趣。二、公共财政学的发展1、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发展:一是斯密(1776)时期主要限于政府对财政的管理;二是从简单的财政收支行为扩大到对私人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甚至扩大到直接介入生产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企业。实际上是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的界定问题,其研究往往是从市场失灵开始的。此外,还有公共部门产品的定价问题及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等问题。如:(1)市场为何不是万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要有政府的干预;(2)公共部门产品定价(如自来水、煤气等如何定价?)2、我国公共财政学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第四节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一、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1)分配资金的职能;(2)调节经济的职能;(3)监督管理职能。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1、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对资源起配置作用,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2、市场失灵:(1)市场调节是短期调节,而非长期调节;(2)市场的调节具有滞后性,往往造成“马后炮”式的调节;(3)市场调节具有不确定性,市场只能反映社会需求的方向,不能反映社会需求的数额;(4)市场的调节受企业局部利益的最大化支配,并非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致;(5)在一定领域调节无效(如基础设施非盈利性);(6)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问题。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1)通过经济资源的配置与财富的分配,把社会上所有的资源有效用于生产,实现效率目标;(2)通过对社会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使分配状况趋于公平合理,避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出现;(3)通过对社会总产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调节,使社会经济均衡、稳定、协调地发展。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1、资源有效配置:(1)市场经济不能提供公共产品:私人生产部门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2)市场经济要求利益边界和所有权的精确性:当某种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外部性收益)或受损(外部成本),如环境保护或受损,而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个体收益或成本当中时,市场有效配置的前提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3)西方经济学理论认识,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2、收入公平分配职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承担公平分配的职能是因为市场分配不能解决社会财富分配过分悬殊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适当的政策配合,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及平衡增长的目标。经济稳定的含义:(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对外收入状况良好。问题:论述财政的职能及特征。第二章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的概念1、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取得的收入。2、注意事项:(1)一是财政收入应该是充当支出财源,但并不一定是在这种意图下获得的,例如罚金。(2)二是财政收入为一历史范畴,在历史进程中,财政收入由实物与劳动形式逐渐发展到当今的货币形式。(3)财政收入是为财政支出充当经费来源。二、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第一,要把财政收入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即聚财取决于生财;第二,组织财政收入必须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广开财源(具体策略主要来源于税收制度的调整)。2、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物质利益兼顾的原则(1)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和国有企业分配关系,对于国家和企业都是有利的(财政来源于国有企业的纯收入的一部分,利改税);(2)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经济的分配关系;(3)正确处理国家与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分配关系;(4)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体生产者、经营者、职工劳动者的关系。3、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合理负担原则实际上主要体现了一种公平分配收入的社会要求,根据收入水平确定负担水平(如个人所得税税率)。三、财政收入的构成(一)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社会产品价值=C+V+M)1、C部分:C作为补偿基金,是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一部分是补偿消耗掉的劳动对象的价值;另一部分是补偿消耗掉的劳动资料的价值。2、V部分:即劳动者的工资收入。3、M部分:作为生产部门创造出来的利润,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即社会纯收入。(二)财政收入的实物构成财政支出的结构必须与物资的内部结构相一致,即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三)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1、农业:农业税及农业直补政策(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及其政策含义?)2、工业:3、建筑业:4、交通运输业:5、商业:6、其他:四、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2、债务收入:主要包括国债、地方债券、企业债券(少)等。3、企业收入:主要为企业的利润。4、其他收入:(1)事业收入;(2)规费收入;(3)公产收入。第二节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是一个财政的政策选择的反映,如果政府决定以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那么财政支出实际上就是执行亮相政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二、公共产品理论1、公共产品的定义:是那种对任何个人不会产生突出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产品,必须通过联合行动来提供(注意与私人物品相区别)。2、公共物品的属性(1)非排他性:如何能做到排他性(搭便车何意?)(2)消费的非竞争性:指当一种商品在增加每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往往导致对其消费的过渡现象,如免费公园内的垃圾、污水等)。3、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如教育、卫生、保健等。三、财政支出的原则1、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1)量入为出原则:坚持财政收支平衡,不搞赤字。(2)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按比例安排支出原则。(3)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4)谁受益谁负担原则。2、西方公共财政学中对财政支出的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由政府财政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原则。(2)公平原则: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一是横向公平,同等对待同一层次居民;二是纵向公平,差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居民。(3)稳定原则:第一,高度的就业水平;第二,物价稳定;第三,满意的经济增长率;第四,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4、效率原则:四、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划分:购买和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不同)2、按国家职能来划分:国防、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支出。3、按最终使用分类: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4、按预算体制分类:中央支出与地方支出。5、按我国现实预算支出划分:五、财政支出的形式1、无偿拨款:是财政支出以拨款方式付给使用单位,不要求直接归还的资金。2、有偿拨款:是财政支出以信贷方式发放的资金。(1)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改贷:(2)财政周转金:资金有偿使用,规定一定的归还期限。(3)专项基金:国家对某些特殊经济支出、事业支出根据其性质单独设立基金,以便对这些支出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4)贴息:从本质上讲,它仍然是财政实行有偿使用资金或本应由财政支出的转由银行解决,为企业提供有偿资金的补充方式。第三节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一、农业支出的意义和方式1、农业支出的意义(1)增强农业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保证人类对农业产品正常、均衡的发展需要:(3)稳定国民经济的基础:(4)缓解农产品供给需求弹性不足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损害: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产品供应缺乏弹性2、农业支出的形式:无偿拨款;财政信贷---支农周转资金形式;财政贴息形式;农产品价格补贴形式;国家利用银行信贷形式等。二、农业拨款1、农业拨款的内容:(1)农业基本建设拨款:(2)农业企业挖潜改造资金:(3)农业企业流动资金拨款:(4)农业事业费拨款:(5)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支出:(6)专项资金支出:(7)农村救济费(8)医疗、社保等:2、农业拨款的使用原则(1)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原则:(2)照顾重点、择优供应原则:(3)支农资金与物资供应相适应的原则:(4)资金使用责任制原则:3、农业拨款的监督拨付银行监督拨付农业拨款,不是单纯的支付监督、付出即完事,而应当包括农业拨款资金运用的全过程,从始到终都要进行监督。三、财政支农周转金1、财政支农周转金的作用(1)壮大财政支农资金力量:(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用活财政支农资金:2、财政支农周转金的发放和回收问题:1、我国历年财政支农资金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广东省)2、论述财政支农资金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章国家税收第一节税收及税收制度一、税收的概念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法律规定标准,向经济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二、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三、税收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