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行使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内部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不一致,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的影响。它分为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两种情况:⑴外部正效应:这是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⑵外部负效应:这是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损失而自己受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大大低于社会成本的现象。外部负效应意味着,市场价格不反映生产的边际社会成本,从事该活动的经济主体把部分成本强加给其他经济主体,从而造成社会成员过量从事具有外部负效应的经济活动。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市场机制的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P5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财政的这个功能通常被称之为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通过财政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资源运用效率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等政策目标二、收入分配职能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客观上对社会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我们把财政所具有的这种能够影响社会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功能叫做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简称收入分配职能。三、经济稳定职能P10(经济稳定的含义、指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以至于达到充分就业,并实现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我们将财政所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之为经济稳定职能,或者叫稳定经济职能,简称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其客观必要性。二、财政收入的形式(一)税收:税收是国家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古老的财政范畴,历史上又称赋税、租税、捐税等。(二)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资金占用费等收入的总称。(三)国债国债是指国家凭借其信誉,采用有借有还的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四)其他形式如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管理收入、公产收入及其他杂项收入等。规费收入的含义规费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团体提供特殊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如工商企业登记费,商标注册费,公证费等税收对象的性质分类1、流转税(商品劳务税)的概念:又称商品税,以流通中的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所得税3、财产税4、资源税5、行为目的税纳税人(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纳税人: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税款的实际承担者)扣缴义务人: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代缴纳税人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指纳税人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2)其他情形的纳税人(从事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3)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什么是基本建设基本建设(capitalconstruction),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投资进行建筑、购置和安装固定资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经济活动。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重建更新改造:替换与改造政府投资支出的管理,政府投资的方式1、拨改贷1979年开始试行至1989年止。2、基金制3、债转股所谓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政府投资的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原因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怎么用财政补贴促进国际贸易关系的发展财政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也将补贴分为三类:红箱补贴、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红箱补贴又称禁止性补贴,针对价格补贴和进出口补贴,认为它们会严重扭曲价格机制,造成不公平竞争。绿箱补贴,不可起诉补贴,这种补贴并不直接刺激生产,对价格和市场影响不大,成员国可以自由施行,其他国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采取反补贴措施。拿农业来说,绿箱补贴有产品研究、人员培训、技术推广、检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食品供给的储存费用、自然灾害补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补贴、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地区发展补贴等。黄箱补贴,又称可诉补贴。它介于红箱补贴和绿箱补贴之间,指那些虽被禁止,又能自动免于质疑的补贴。评判其是否合理,就看该项补贴,是否使起诉的成员国利益受损,若利益受损,就是不合理的,否则,就是合理的。比方说,我国的农药、化肥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对这些生产资料进行价格补贴,并不会造成不公平竞争,也不会使成员国利益受损;有的国家耕地很少,或几乎没有耕地,向这些国家出口粮食时,实行适当的补贴,出口商得了补贴,进口国享受低价,对当地农业发展影响不大。黄箱补贴基于互利互惠,只要贸易双方两厢情愿、心照不宣,世贸组织就不予过问。我们常说,风险与成功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我国的财政体制,提出了挑战,也蕴涵难得的机会。按规定,红箱补贴得坚决取缔,不得马虎。但若财政补贴,能因时而变,靠提高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的比重,亦可给民族企业施以援手,既符合WTO的规则,又能实现政府的良苦用心,如此有退有进,便能化被动为主动。例如,《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研发人员经费,可归为研究活动成本,通过提高研发人员比例,增加科研费用,实现对企业的补贴。其他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对农产品的检疫、保护环境等措施,对于加快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债的概念:国债也称公债,是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劵,向国内外筹集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的债务人是国家(政府),一般由中央财政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国债的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二)调节经济(三)资产组合的金融功能国债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1954-1958年、1980年至今发行过国内公债。各期国债发行以前,由国务院制定国债条例,具体规定国债的发行、转让、利率、还本付息及其他有关管理事项。国债条例是规范我国国债管理活动、调整国债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依据。1968年国家偿付了全部内外债本息,1968-1981年,我国是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1981年1月,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以下简称《国库券条例》),决定发行国库券来弥补财政赤字,以后又发行了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重点企业债券、保值公债、特种公债等。到1992年止,每年都颁布一个国库券条例,对发行对象与方式、发行数额及利率、还本付息的期限、国库券及其他债券的贴现、抵押和转让、国债法律责任、国债管理机构等内容予以规定。1989-1991年每年还颁布了一个特种国债条例,对特种国债的发行对象、发行数额、发行期限、利率及偿还期等内容予以规定。现行的国债法是1992年3月18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国库券条例》国债流通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债券流通市场从1981年国家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起步,历经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实物券柜台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场外债券市场三个主要阶段的发展过程。我国债券市场的起步是1988年财政部在全国61个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的试点开始算起,这是银行柜台现券的场外交易,也是我国国债流通市场的正式起源。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接受实物债券的托管,并在交易所开户后进行记账式债券交易,形成了场内和场外交易并存的市场格局。但当时债券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不记名的实物券没有统一的托管机构,而是发行后再分散托管在代保管机构,交易只能在代保管机构所在地进行,不能跨地区交易。1994年后以代保管单的形式超发和卖空国库券的现象相当普遍,市场风险非常大,无记名实物券国债柜台转让市场,因滥发假国债代保管单而被关闭。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国债回购市场也由于虚假的国债抵押,且资金违规操作导致主管部门在1995年下令关闭1994年交易所开辟了国债期货交易,在其影响之下,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债券现货交易开始明显放大。这种状况一直维系到1995年5月,之后因国债“327”事件,国债期货市场关闭,交易陡然萎缩。1995年8月,国务院正式停止了一切场外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变成了中国惟一合法的债券市场。1995年财政部在证券交易所市场仅试点发行记账式国债,到了1996年,记账式国债开始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大量发行。同时,随着债券回购交易的展开,初步形成了交易所债券市场体系。1997年上半年,随着股市的大涨,大量银行资金通过交易所债券回购方式流入股票市场造成股市过热。为此,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债券市场,这也标志着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我国债券市场必须探索新的债券组织和交易形。1997年6月以后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债券市场,将其所持有的国债、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统一托管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并可进行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银行间债券市场就此启动。1999年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共计4426亿元,占当年中国债券发行总量的74%。2000年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3904亿元,占当年中国债券发行总量的62%。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场外债券市场已渐渐演变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导力量。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1、非盈利性原则2、依法治费原则3、合理安排和节约资金的原则4、专款专用的原则5、先收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6、稽查监督制度化的原则(二)预算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1、收支两条线制度的构成要素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储存⑵规范单位预算外资金银行账户⑶实行票据管理、使用单一化⑷实行收缴分离、票款分离的管理办法2、收支两条线的实现方式⑴两个账户、收支分离⑵一个账户、收入直达⑶单位开票、银行收款⑷财政设站(厅)、集中收款⑸银行开票、银行收款(三)预算外收、支和结余的管理1、严格控制预算外收入环节⑴严格实行审批制度⑵明确收费权限第一,政府(包括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第二,财政部门。第三,计划(物价)部门。⑶收费项目公开化⑷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2、规范预算外支出⑴专项支出⑵人员支出⑶固定资产投资支出⑷购买专项控制商品支出⑸乡(镇)自筹和统筹资金的使用3、正确安排预算外资金结余⑴国家机关和受政府委托的部门、单位统一收取和使用的专项用于公共工程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基金、收费以及以政府信誉强制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等,收入全额缴入同级财政专户,支出按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用,结余可结转下年度专项使用。⑵各部门和单位的其他预算外资金,收入缴入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结合预算内资金统筹安排,资金结余经同级政府批准,财政部门可按隶属关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