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情况报告2014年学院成功申创市级骨干高职院校,成立了行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适合度,我院积极开展行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新的合作模式,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学院的综合实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近年来,我院依托水利行业,积极探索建立“行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由市水利局牵头,行业、企事业单位、学院三方共同成立“重庆市水利行业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市水投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市水资源站以及各区县水利(水务)部门都是成员单位。通过理事会建立了五大长效机制,行校企合作实施“五个共同”。(一是人才共育工作运行机制,共同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三是实训条件共建共享保障机制,共同开展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四是招生就业服务保障机制,共建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信息库。五是社会服务运行机制,共同开展科技服务与恒业培训。)从运行情况看,行校企三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改善了行校企三方联系松散的现状,为学院办学创建了良好的政策、师资和资金环境,较好地提升了学院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二、行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与实践行校企要深度合作,必须找到“双赢”这一结合点。要准确找到这一结合点,必须找到如何加强与行业、企业沟通的切入点,我院走出的第一步是主动出击,“依托行业,服务行业”。(一)转变思想观念,建立新型校企关系作为全市唯一一所水利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和优势。为进一步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的紧密联系,学院积极转变过去“等靠要”的观念,树立“行校企一家”的理念,主动联系各区县水利企事业单位,了解他们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需求,通过送技上门等方式加强沟通合作。我院将行业职工专业培训班搬到了各区县水利局、水利企业,老师上门授课;将专业老师派到各区县水利局、水利企业锻炼,企业得到了技术支持,学院教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二)改变工作方式,行业培训送上门行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促进双方合作共赢。过去办培训要考虑学院赚多少,几经讨价还价,增加了工作难度;派专业老师到各区县水利局、水利企业锻炼,要求他们给专业老师支付奖金、补贴等,造成了外派锻炼很难实施。现在只要各区县水利局、水利企业有需求,无论是培训,还是技术服务,不管是否赢利我院尽力办到。先做付出,后想收获,把服务作为加强沟通的切入点,为找到“行校企”合作这一“双赢”结合点打下基础。(三)落实服务措施,合作形式多样化一是灵活调整专业,加强订单培养。在专业设置上,紧紧围绕水利,建设了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为龙头的9个水利类专业。各专业结合水利行业岗位需求,紧跟行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开展课程体系重构,实施订单培养。近三年来,为行业企业订单培养学生近500人。二是组建“讲师团”,通过上门服务和来校培训,促使行业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助推行业发展。近三年来为重庆水利行业培训了近3000人次专业人才,行业工种技能鉴定近4000人次。三是组建“教授博士”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学院人才智力优势,加强与行业和地方政府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科技服务。近三年来,我院承接完成了《重庆市水资源费形成机制与水资源破坏补偿机制研究》等10余项行业企业横向科技项目。通过几年的实践,加强了学院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为行校企更深层次合作打下了基础。到目前为止,学院与7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80余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场3个,开发水利类实训教学教材、讲义20套;以“行校企”合作模式承担的区县水利调查、水利工程项目咨询、监理、造价等技术服务已有60余项。与此同时,各企事业单位对学院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少区县水利局、水利行业企业等也纷纷主动联系学院,要求开展培训、共同承担科技项目、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等等,去年,仅北碚区水利局就一次性招收了我院九名毕业生作编制内工作人员。行校企合作,成效初显,继续推进,任重而道远。我院也将继续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更好地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