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讲教师:刘清源财政与金融课程简介这是一门经济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财政学和金融学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当中资金的运动。不同的是:财政——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金融——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广泛融通。第一章财政总论财政的概念(定义、要点、起源发展)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和发展职能)第一节财政的概念一、财政的定义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二、理解财政定义的要点(一)财政概念包含的要素: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社会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二)财政概念是财政本质和财政现象的统一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现象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活动。三、财政的起源与发展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与国家有内在关系,因而它的产生发展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紧密相连。财政的起源剩余产品出现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促进生产力进步贫富分化财政产生国家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收入支出特点奴隶社会国家财政王室土地收入徭役战争掠夺收入捐税战争暴力机构支出王室开支祭祀活动开支直接在生产过程中征收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混在一起封建社会国家财政赋税成为主要收入盐铁酒专卖收入货币铸造收入战争暴力机构支出王室支出公共工程支出文化支出在生产过程之外运用权力征收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逐步分离后期出现国家预算财政的发展结论: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的收支范围和规模与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财政支出的用途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用途,但其共性都是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了解了以上两点,有助于加深对财政本质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税收国债收入政府行政经费支出国防费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科学文化支出收支全部货币化运用赤字财政政策调节干预经济第二节财政的职能职能是指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其客观具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具备客观性。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资源配置、最优资源配置:资源——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资源配置——对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以开发利用。最优资源配置——通过对资源配置的活动,达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二)两种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见下一张幻灯片)计划经济主导者——政府市场经济主导者——价值规律特点: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行政手段特点:以价格为信号,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地位:指导性计划间接控制财政政策经济手段货币政策三、稳定和发展职能(一)稳定和发展的概念基本内容包括1、充分就业2、稳定物价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第二章财政支出关于财政支出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把它看作名词,其含义为由国家掌握集中安排使用的资金。另一种是把它看作动词,其含义为国家安排使用资金,用于满足政府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方方面面的活动过程。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首先,应该了解对支出进行分类的意义一、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将财政资金具体用到了哪些方面的用途当中了。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5页至第26页的内容。二、三两种分类:(同学们自己看看,大致了解即可。)四、按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购买性支出的定义----参阅教材第27页。转移性支出的定义----参阅教材。以上这两类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共同阅读教材27页倒数第二段。其他五、六、七的分类内容,同学们自己看看。本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不讲。第四节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主要指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发生的支出。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主要指行政管理支出费用、国防费用、科教文卫费用。购买性支出的性质:公共产品的性质分类:消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一、消费性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指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监察支出、外交支出。属于是非生产性支出。(主要是经费支出)(二)国防支出国防费等(三)科教文卫支出对教育科学等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大部分有福利的性质。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既保证基本的资金需要,又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资金。二、公共投资支出是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花费的财政支出。(二)公共投资的特点1、公共投资目的的社会效益性2、公共投资项目的大型化和长远性3、公共投资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公共投资的领域1、公益性服务领域公检法司等政权机构的投资科教文卫方面的投资国防的投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投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投资2、基础性投资领域转移性支出主要是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一、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用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方面的支出)二、社会保险:三、社会福利:第五节转移性支出第三章财政收入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形式一、研究财政收入形式的意义二、财政收入的形式(一)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形式税收形式的优点表现(二)利润收入(三)债务收入(四)规费收入第二节财政收入的来源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1、社会总产品——这是指一个国家全体劳动者在一年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可以分类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类。从价值构成的角度,社会总产值w=c+v+m(有关说明见下一张幻灯片)2、国民收入——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里所创造的新价值。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说,它是指v+m。通常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表示。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说明:C+V+M=WC——生产中物质资料耗费V——生产中的人工费用M——纯收入,即销售或营业收入高于销售或经营成本的部分。例如:30+10+30+30=100CVMW第三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第四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以上这两节不是我们这次教学的要点,同学们自己了解一下即可。税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财政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在介绍税收要素、分类、原则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一、税收的概念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无偿的取得的收入。二、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原则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具体内容见课本税收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课税对象三、税率四、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有关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的概念统一比例税率比例税率产品差别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全额累进地区差别税率分类累进税率超额累进定额税率比例税率适用于流转税累进税率适用于所得税定额税率适用于从量税税率在计算中的运用比例税率:其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例如:应纳税额=100万元×17%应纳税额=1000万元×17%应纳税额=10000万元×17%其优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弊端说明例如:张三月收入2800元,李四月收入2801元,那末,张三应纳税:(2800–800)X10%=200元李四应纳税:(2801–800)X15%=300.15元显然,这样计算是极为不合理的。而如果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来计算,就可以消除以上的弊端。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说明超额累进税率:特点是,将收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乘以适用税率,最后,将各个等级的应纳税额加总,得出应纳税额数。如上例:张三应纳税:500X5%+1500X10%=175元李四应纳税:500X5%+1500X10%+1X15%=175.15元显然,全额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合理。因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但是,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时又比较繁琐。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好几个乘法和加法。因此,在实际当中,税务部门的做法是,先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然后再减去多算的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数–超额累进数应纳税数额=全额累进数–速算扣除数例如:2000×10%-25=175元2001×15%-125=175.15元税收分类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行为税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证券交易税、屠宰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一、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二)企业所得税二、流转税(一)增值税(二)消费税(三)营业税(四)关税增值税计算例题假设,开元商场从长岭电冰箱厂购进冰箱,每台销售价格为1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1000+1000×17%=1170元开元商场以每台1500元销售,那么不含税的销售价格为1500÷(1+17%)=1500÷1.17=1282元应纳税额=1282×17%-170=217.94-170=47.94元第六章国家预算第一节国家预算概述一、国家预算的含义:按法定程序编、审议和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我国国家预算构成的环节中央预算国家总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地方预算市区、县乡二、国家预算的分类:单式预算复式预算优点:概括性强便于分门别类编制方法简单有利于平衡管理缺点:不利于分类管理编制方法复杂概括性不强三、国家预算的原则公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四、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一)国家预算的编制国家预算编制的程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二)国家预算的执行国家预算执行的基本任务国家预算的执行机关五、预算外资金含义:不纳入政府预算的财政性资金特点:1在立项上需要执行部门的批准设立2、在使用上规定了专门的用途。3、管理上有别于预算内资金,列入预算内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更强、法律上削弱很多。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1)范围相当广泛,数额越来越大(2)滥支挪用资金(3)脱离了财政监督管理措施:见课本第五章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二、内容①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③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④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一)统收统支体制·即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财力、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主要特征:中央统一制定预算政策和制度,地方分级管理;有关税权集中于中央,由地方组织征收,分别入库;中央确定地方预算的支出范围;中央统一进行地区间的调剂;地方以支定收,结余留用;该体制不能长期稳定(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0-1993年实行·也称分灶吃饭体制第二节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及运行情况一、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及其支出责任划分(二)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中央固定收入包括的内容: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的内容:地方固定固定收入包括的内容:(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四)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五)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成效与问题: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税制的设想第二节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一、财政政策目标:(一)充分就业(二)物价稳定(三)合理分配(四)经济增长(五)社会生活提高以上这五项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的。第八章货币与货币流通第一节货币的定义及计量一、货币的定义有关货币的定义,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回答(1)从职能出发的定义:(2)从本质出发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对货币更本质的认识:为什么在家庭范围内获取物品不需要使用货币?(4)再提一个问题:在你的财产中,货币形式的财产与其他财产有什么区别?现代二、货币的范围

1 / 9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