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第十三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一、什么是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定的调整财政收支规模、指导财政收支活动、处理财政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措施的总和。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实践的全过程。•它是由收入政策一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公债政策等构成的政策体系。•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大体经历了前期古典财政政策、后期古典财政政策和现代财政政策三个阶段。2、财政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主要分类如下:–)按财政活动的性质不同,财政政策可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国债政策、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按财政收支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不同,财政政策可分为总量财政政策和个量财政政策。个量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影响经济个量增减的财政政策,也称为微观财政政策,如折旧政策等。总量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影响经济总量变化的财政政策。也称为宏观财政政策,按宏观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上的功能不同,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平衡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运用财政收支活动刺激社会总需求,其典型方式是赤字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本措施,一是减税;二是扩大财政支出规模。020406080100第一季度第三季度东部西部北部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运用财政收支活动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需求过旺,其典型方式是盈余政策。需求过旺的主要标志是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措施:一是增税,旨在减少企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以抵制总需求;二是压缩财政支出规模,从而减少政府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平衡财政政策•是指运用财政收支活动使收支平衡。从而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收缩效应。有人称之为中性效应,故也称为中性财政政策或中性政策。按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机制不同,•可分为自动稳定政策和相机抉择稳定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能自动地趋向于抵销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它对总需求的调节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和抉择,从而减轻经济活动,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所以,西方学者认为它是经济运行中的“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其自动稳定机制主要是:第一,税收特别是累进税制。所得税的稳定机制是起征点越低,稳定程度越高;边际税率越高,累进程度越大,稳定程度也越大;第二,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来说,取得转移支付的规定条件越低,转移支付水平越高,稳定程度越高。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根据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而作出调整收支抉择的政策。它是政府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按财政政策的长短期目标的不同,•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中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长期财政政策•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财政政策。它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短期财政政策是指在特定时期或特定范围内采取的应急政策。它属于战术性政策。中期财政政策是介于长期和短期间为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目标服务而采取的政策。二、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财政政策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一般说来,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包括财政政策主体,财政政策目标和财政政策工具。1、财政政策主体•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是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这样,各级政府的行为与偏好,对于财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就起着决定性作用。2、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设定的期望值。它是财政的核心内容,并确定以此为依据的各种财政行为的质的规定性。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财政的基本特点,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可以概括为:•1)、充分就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失业率上升必然是宏观经济的衰退和箫条的标志,而失业率的下降必然是宏观经济回升和景气的标志。而且,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失业和再就业必然是政府关心的的首要问题。因此,宏观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也必然定位于充分就业之上。2)、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各国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经济发展速度的回升和加快,往往同时伴随着物价的上涨。所以,通货膨胀不仅是对于既有的各种经济秩序的破坏,尤其是物价的上涨导致债权的真实价值下降,形成债权人的损失和债务人的收益,而且还是经济过热的体现,因此控制和治理通货膨胀就成了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3)、收入分配合理收入分配合理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收入分配不合理、在传统体制下表现为平均主义分配,“吃大锅饭”,这无疑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抑制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表现为贫富悬殊,收入差距过大,这无疑也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这说明两种经济体制在分配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再实行政府分配即财政分配,从而实现收入的公平和合理,无疑是我国财政政策的又一个重要目标。4)、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指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稳定发展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的根本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必然呈现周期波动状态,即其运行总是在繁荣景气和衰退萧条之间转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已无法克服和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所以需要政府干预宏观经济运行以尽可能地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使市场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运行,宏观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状态的基本手段之一,故经济稳定发展是财政政策的根本目标。3、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指用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或措施。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1)、税收•税收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其他政策工具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形式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规定性,所以它具有调节的权威性、直接性和广泛性。权威性是指依法治税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直接性是指税收分配直接调节经济利益主体的直接经济利益。广泛性是指税收分配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税收政策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税收总规模的确定和通过税收要素对税收负担的安排,以及税负转嫁。2)、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经常预算的支出。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购买性支出•作为一种政府的直接消费支出,直接形成着市场购买力即对市场形成着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这样,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和减少,就直接通过影响市场需求而作用于宏观经济的运行。转移性支出•是通过“财政收入——国库——政府支付”的过程将货币收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它并不直接形成着市场购买力。由于它直接成为民间的收入,这就可能增大民间消费和投资的需求。这样看来,转移性支出的增加和减少,是间接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3)、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政府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是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主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可见,政府投资在提高社会总供给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政府对基础性产业的投资,可将原来的“基础瓶颈”制约所压抑的民间部门的投资潜力和生产潜力释放出来,从而产生“乘数效应”。二是政府对新兴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可以弥补投资市场的缺陷。私人投资者一般不愿意投资新兴主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所以需要政府投资,从而提高未来社会的供给能力。4)、公债•公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不仅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的政策手段。公债政策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效应上:•一是“挤出效应”,即政府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减少,从而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起调节作用。二是“货币效应”,即公债发行引起货币供求的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部分“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由于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公债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起货币供求的变动。三是“收入效应”,即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引起纳税人与公债持有人间收入转移,以及“代际”收入与负担的转移。因为政府借款主要依靠还债年度增加税收来偿还,这样,一方面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必然减少,债务持有人收回本金和利息从而可支配收入增加。第三节货币政策概述•一、货币政策及其内容1.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也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二、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2、选择性政策工具–定义: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优惠利率3、其他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给–流动性资产比率–信贷规模控制–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四、货币政策的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1、紧缩性货币政策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提高再贴现率。3)加强公开市场业务。2、扩张性货币政策1)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降低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操作。第四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原因是两种政策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的区别: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调节货币需求,进而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的。二者的明显区别在于:•1、在实现扩张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比如扩大支出往往导致货币供给增加乃至有效需求的增加,而且时滞较短。至于货币政策,如果要在比较萧条的环境下通过调低利率以实现扩张的目标,则比较困难,因为投资的积极性在这种条件下往往并非低的利率就能调动起来。2、在实现紧缩的目标中,两者的作用则呈反方向变化。•对于抑制过热的需求,货币政策有很多工具可以利用,实施起来,可以比较灵活,比较及时,而财政政策却相反。要改变税收和支出政策,往往需要变动法律,而且由于增税和减少福利之类的问题,也很难获准通过。3、在对供给的作用上,财政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较为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功能较弱,而且是间接的。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膨胀性、紧缩性、中性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现在我们从松紧搭配出发来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效应。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和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来增加社会的总需求;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而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增加货币的供给。显然,“双松”政策的结果,必然使社会的总需求扩大。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政策配合,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扩大就业,但却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来限制消费与投资,抑制社会的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来压缩支出的规模,减少货币的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地制止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膨胀。松的财政政策的紧的财政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刺激需求,对克服经济萧条较为有效;紧的财政政策可以避免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是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存款准备金政策–定义: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产生与发展–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容:•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规定可充当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