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宇宙的起源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起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这次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2、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包括1000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可见物质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大约1400亿倍。过去银河系被认为与仙女座星系一样是一个旋涡星系,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银河系应该是一个棒旋星系。银河系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有一个银心和四条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3、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直径十万光年,包括一千亿到四千亿恒星。太阳是银河系较典型的恒星,离星系中心大约2.5-2.8万光年。太阳系移动速度约220㎞/s,2.26亿年转一圈。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大都相同,多数为椭圆形轨道,一般公转周期比较长。4、地球与太阳地球和太阳都是太阳系中的成员。太阳是恒星,是整个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圈是一年。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命之源,太阳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每天燃烧,提供了光和热,使得地球上万物生长。所以我们说万物生长靠太阳。5、星系星系一词源自于希腊文中的galaxias(γαλαξ?α?),参考银河系,它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的星际物质、宇宙尘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质量系统。典型的星系,从只有数千万颗恒星的矮星系到上兆颗恒星的椭圆星系都有,全都环绕着质量中心运转。除了单独的恒星和稀薄的星际物质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数量庞大的多星系统、星团以及各种不同的星云。在茫茫的宇宙海洋中,千姿百态的“岛屿”,星罗棋布,上面居住着无数颗恒星和各种天体,天文学上称为星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在一个巨大的星系——银河系之中。在银河系之外的宇宙中,像银河这样的太空巨岛还有上亿个,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星系主要分成三类: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6、恒星恒星是由非固态、液态、气态的第四态等离子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由于恒星离我们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主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恒星是大质量、明亮的等离子体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地球能量(内能和光能)的来源。白天由于有太阳照耀,无法看到其他的恒星;只有在夜晚的时间,才能在天空中看见其他的恒星。恒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因为核心的核聚变而发光。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从内部传输到表面,然后辐射至外太空。几乎所有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都是在恒星的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7、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截至2013年,太阳系内有8颗行星,分别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8、地球地球(英语: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因为其运动轨迹与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是目前发现的星球中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9、月球月球,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的一颗自然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万千米)。年龄大约已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两个天体绕着地表以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转。月球的诞生,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同时,其特殊引力吸引着地球上的水,同其共同运动,形成了潮汐。潮汐为地球早期水生生物,走向陆地,帮了很大的忙。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不宜人类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响,对地球海水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使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带给了我们宝贵的四季,减小了温度差,从而适宜人类居住。10、世界航天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古代火箭的发展、16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的兴起使人类得以从幻想转向科学探索。自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到1990年12月底,前苏联、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印度、以色列和英国等国家以及欧洲航天局先后研制出约80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发射场,建立了完善的地球测控网,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发射成功4127个航天器。其中包括3875个各类卫星,141个载人航天器,111个空间探测器,几十个应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目前航天员在太空的持续飞行时间长达438天,有12名航天员踏上月球。空间探测器的探测活动大大更新了有关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方面的知识。到上世纪末,已有5000多个航天器上天。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航天活动,利用航天技术成果,或制定了本国航天活动计划。航天活动成为国民经济和军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11、中国航天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才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我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12、中国航空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一时出现了不少为祖国创建航空事业的先行者。但当时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他们的努力难以得到支持。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建立了航空学校和修理工厂,并派学生和部分教官去苏联深造。在国外学习航空的留学生和华侨云集广东。中国现代航空事业开始兴起。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航空事业遭到重大破坏。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一九四六年三月,在东北通化一个日本军遗弃的机场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正式成立。最初的人民空军面对的是残垣断壁,是布满弹坑的跑道和几架残破的飞机。缺少汽油,就用酒精代替;没有保险带,就用麻绳代替;螺旋桨不够,就几架飞机合用一个;自行车气筒被因陋就简地给飞机轮胎充气。士兵们甚至用马拉着飞机走向跑道。中国空军的创业者们在简陋而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终于实现了中国空军艰难的起飞。今天,作为中国空军主体的航空兵,已经拥有各型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侦察机等,具备了相当水平的远程作战、高速机动、空中打击、空中支援、空中运输、空中侦察以及支援陆军、海军作战的能力,在中国领空筑起了一道“蓝天长城”。